第777章 印度之戰(感謝王刀仔書友的5000幣打賞)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江南說書人字數:2463更新時間:24/07/15 11:39:02
    這尊“拉稀的缺吉爾”雕像,是爲了紀念識破英國間諜醜惡陰謀的小英雄缺吉爾公公而設立了。

    缺吉爾小公公機智勇敢、勇鬥英夷的壯舉,將會激勵每一位到瓜達爾港遊玩的遊客,給他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這也表達了韃宋王國始終堅定跟着大明皇帝走的決心與意志。

    朱富貴陛下爲雕像剪綵,並由事件受害人李春發公公做出重要講話。

    李公公說,缺吉爾是太監界的後起之秀,是近十年來內侍圈了不起的人才。

    他祝願缺吉爾能夠始終牢記作爲一名太監的擔當,有所爲,有所不爲,努力促進韃宋王國融入大明朝貢圈,爲武裝保衛大明帝國貢獻應有的力量。

    與此同時,李公公也批判了如今在大明內部有些人在皇明復興的偉大道路上存在畏難怕苦,想走捷徑的錯誤思想。

    比如說家學淵源的李某明,對於服務皇上這樣高尚事業有着認識上的偏差,不願意接老一輩的班,走上了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歪門邪路,忠君愛國的思想意識非常薄弱,必須要加強學習,向缺公公學習。

    ·

    李老太監的講話,經過一點點藝術加工和戰略性刪減之後,被刊登在了新一期的《大明時報》上面。

    白皮華心的勇武小太監缺吉爾也隨着銅像的照片,被大明各地的百姓們熟知。

    ·

    早在一個月前。

    得知暴明獨裁者朱富貴現身印度西部,英印當局就象徵性地組織了一次“絞殺惡龍——1876春雷行動”。

    他們調動了13個印度殖民地兵團,共計50餘萬兵力,聲稱要直搗韃靼人首府,活捉暴君朱富貴。

    當然,這場行動最終被證明是一場鬧劇。

    遠在祖魯王庭的大英帝國印度總督並沒有居中調度指揮這件事。

    留守加爾各答的英軍軍官在爵位、職權上面沒有誰能夠服衆,無法做出強而有力的行政命令和資源調度。

    這從所謂“絞殺惡龍”行動沒有任何一支英國本土兵團,以及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參與就可見一斑了。

    這不過是加爾各答官員爲了掩飾自己無能而做的形象工程罷了。

    畢竟一場遺憾的失利並不會讓他們在屢戰屢敗的履歷上面繼續失分。

    但是坐看敵酋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耀武揚威而什麼都不做,那就比較難以向國會老爺們交代了。

    國會老爺可都是見多識廣的傢伙,不會輕易被“本來當初我們應該做點什麼”這樣的公務員話術糊弄過去。

    50萬印度殖民地軍隊,如果是在統一調度,士氣高漲,裝備精良的情況下,說實話以韃宋小朝廷,目前的實力,還真不一定能夠抵擋得住。

    怎奈何,這些印度殖民地軍隊與其說是軍隊,不如說是治安官、警察,或者地方民團。

    英國人始終在防範印度人爆發新一輪的民族大起義。

    當然,實際上所謂的民族大起義,是莫臥兒帝國末代皇帝與擔心失去繼承子嗣權力的印度傳統地主、土邦王公糾集在一起形成的抵抗運動,與低種姓牲口其實沒有什麼關係。

    比起防範印度窮鬼、泥腿子,英國人更加防範的還是僞軍再次被大地主和土邦王公們利用。

    所以哪怕大明大兵壓境,英國人依然沒有將先進武器交給印度人,更沒有對他們進行系統性訓練。

    這樣一羣烏合之衆,光是集結,就足足花掉了一個月時間。

    等到他們真的到達拉賈斯坦邦西部山地的時候,朱富貴已經回到仰光了。

    在這裏,他將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身份親自指揮對英印當局,或者說是對除了印度總督府以外的英印力量的最後決戰。

    其實包括莫白在內,許多軍官和士兵對於朱富貴大帥遲遲按兵不動,不下達全面總攻的命令都感到費解。

    不過朱富貴的威望擺在這裏,也沒有誰敢提出質疑,理所當然的認爲朱富貴陛下一定又在下大棋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

    朱富貴當然知道,論戰術,十個朱富貴也比不過莫白。

    這個佛山猛男在一場又一場戰爭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磨鍊了野獸般的戰場嗅覺。

    這些都不是朱富貴作爲一個沒怎麼上過戰場的皇帝所能夠具備的。

    但是,若論戰略,朱富貴也不是謙虛,十個莫白也不如自己。

    這倒也不是說朱富貴自認爲有多聰明,實在是站在後人的肩膀上,開了上帝視角。

    朱富貴在等一個機會,一個一舉蕩平英夷勢力,並明確戰爭正義性,同時大幅度減少治理成本,或者說羈縻成本的機會。

    ·

    德武十四年的新春朱富貴是在仰光度過的。

    這些年走南闖北,朱富貴也習慣了在異國他鄉過年。

    當然,兩位妻子陪伴在身邊也說不上什麼孤獨。

    小蘭和朱莉的信也隨船抵達了。

    在信中,小蘭講了一些關於鳳都大劇院新劇目的趣事,而朱莉則希望朱富貴能夠幫忙主持閨蜜和藏狐的祕密婚禮。

    朱富貴不是很清楚,難道以東方儀式再舉辦一次婚禮,就不屬於重婚了嗎?

    如今奧匈帝國在戰爭風雨飄搖,正如伊麗莎白和弗蘭茨·約瑟夫的婚姻一樣。

    隨着金融海嘯席捲歐洲,大量購買英國國債和戰爭債券的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和古老的哈布斯堡家族一道陷入了深深的泥潭。

    枯竭的財政,無休無止的戰爭,面對北德意志人節節敗退,境內各民族自決日益高漲的呼聲,都令他維繫這個脆弱的帝國的能力迅速下降。

    不少人都相信,如果說這場戰爭中註定會有帝國崩潰,那麼第一個崩潰的就是奧匈帝國。

    與之相反,通過眼花繚亂的金融操盤獲得了“布達佩斯金融女王”頭銜的伊麗莎白,則在匈牙利獲得了越來越高的支持,甚至隱隱成爲了匈人分離主義的精神領袖。

    朱富貴出於職業攪屎棍……出於國際戰略縱橫家的敏銳嗅覺,意識到,或許這是一個將大明力量投射到布達佩斯的重要機遇。

    當然,想要做到這一點,沒有俄國人,或者說東羅馬帝國的認同是不行的。

    無論承認與不承認,東羅馬都將是大明帝國搬不走的鄰居,假使東羅馬帝國如歷史上那樣崩塌,對於大明和朱富貴本人來說,並非一件好事。

    所以朱富貴認爲,是時候和東羅馬簽訂雙邊諒解協議了。

    只不過,這需要雙方達成一定的戰略互信。

    而如今,這個戰略互信的軍事、政治基礎尚不存在。

    東羅馬人尚不能接受遠東土地徹底喪失的結果。

    朱富貴判斷,當大明將英國的勢力全部逐出印度次大陸時,東羅馬人也就能理性接受烏拉爾山脈是明羅天然邊境線的事實了。

    因此,千頭萬緒,一切的關鍵都在印度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