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倭島都護府的規劃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江南說書人字數:2553更新時間:24/07/15 11:39:02
在江戶度過了一個不算熱鬧的新年,朱富貴正在爲離開日本,返回鳳都做好準備。
在這幾天的系列會議中,大明確定了倭島都護府的最終構架和人員安排。
出人意料的,倭島都護府大都護的欽定人選居然是此前默默無聞的一位部隊幹部。
那就是皇家生產建設兵團總司令,農墾一師師長,席亞洲上校。
當然了,任命他爲倭島大都護之前,兵部也火線給他升了一級,現在已經是席亞洲准將了。
之所以會選擇他,而不是此前呼聲很高的鳳都府尹王啓年,或者新魯布政使沈萬金。
原因也一目瞭然。
自古以來,大都護一職都屬於加官,文武皆可擔任,但更多的是以親王遙領。
大明沒有親王,朱富貴更是不想把官職搞得像兩宋那樣麻煩,叫人記都記不清。
所以遙領、虛職什麼的,大明不興這一套。
倭島都護府需要的大都護,就應該是這個皇政軍全才。
相比單純的民政官,既有軍人履歷,又長期主抓生產建設,同時對於天子絕對忠誠的席亞洲准將無疑是最優的人選。
以軍事化管理符合如今戰後日本的現狀,這是別人不具備的優勢。
至於兩名副都護,則是從禮部和錦衣衛中選取而來,一個姓楊,一個姓蘇,一文一武,輔佐席亞洲准將。
當然,除了綱舉目張的上層建築外,都護府的基層幹部也需要大明空降來幹部搭出一個框架,然後再以經受過考驗的倭人充當枝丫。
此外,朱富貴陛下作爲最高領袖,也要明確未來一段時間內倭島都護府的發展方向。
首先,朱富貴陛下指出,倭島都護府位於亞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必然地震頻發,所以不適合搞重工業。
爲了向衆人說明什麼叫地質板塊和地殼運動,朱富貴又不得不在地理學上火線做出了突破,並提出了朱富貴板塊漂移假說。
總而言之一句話,不是大明不想讓倭人去造汽車,去煉油,去造槍造炮,而是自然條件它不允許啊!
而且倭島都護府這個地方國土狹小,雖然水稻產量極高,但水稻生產過於內卷,並不適合大量種植。
因此都護府應當以發展輕工業,比如織襪子、做襯衫、捕鯨、漁業、林業等低附加值行業爲主,讓大明本土高效的農業來保障都護府的糧食安全,讓大明發達的重工業來滿足都護府的工業品需求。
爲了讓倭島儘快擺脫貧困,大明將爭取在兩年內,在日本建成十家輕工工廠,實現其與大明的產業互補。
·
除了內政之外,外交自然也是倭島都護府的重中之重。
毫無疑問,大明擊敗頂級列強之一的法國,是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
之前美國人因爲內戰外加開化度相對較低的關係,被默認開除了白籍。
畢竟毫無底蘊又處於分裂中的美國,根本算不上是什麼列強。
但這一次,大明代表黃種人板上釘釘地擊敗了白人,幹淨利落,無可置疑。
這不僅僅是大明的勝利,這是整個東亞的勝利。
從半島上傳播東學思想的天道教宗崔時亨,到緬甸叢林中與英印殖民軍作戰的緬人武裝;
從江南書齋不滿足於讀聖賢書的年輕學子,到南洋橡膠園中流血流淚的華人勞工;
不管這些人對於天朝上邦是什麼態度,祖上有沒有抗拒過大明天兵,又或者乾脆將大明視作洪水猛獸,當他們聽聞明法戰爭大明大獲全勝消息的時候,全都大呼小叫地赤足狂奔,淚流滿面。
甚至就連一部分滿人和蒙古人,在久久沉默之後,也忍不住在心中喊上一句牛逼。
可以說,這一仗打出了亞洲人的精氣神。
以至於我大清與法國人談遼餉的時候,都敢多還價了幾兩銀子!
·
不過話說回來,大明這一仗勝的其實並沒有旁人認爲的那麼輕鬆。
調動全國一半的軍隊,長達半年出國作戰,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巨大的負擔。
無論是糧食消耗、物資消耗還是人力消耗,這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好在日本是個農業大國,人力資源也算豐富,較大地緩解了大明軍隊的補給問題。
而且僅此一仗,大明軍隊也算是脫胎換骨,有了些許列強氣象。
不過代價依然是巨大的。
比如說,由於大明一半的軍力返回亞太,造成了北美戰局的反彈。
原本已經推到密蘇里河沿岸的實際控制線,又被揚基佬推回到了普拉特河流域。
真要從土地面積和耕地面積來較真的話,大明這場平倭戰爭其實還打虧了。
就倭島的那點自然資源和農作物產出,真比不上那些戰略捨棄的土地。
當然,打仗不是這麼算的。
平倭戰爭獲得的人口、海權、正統性、強宣稱,都遠不是去北美中央大平原佔幾塊無人土地能比的。
而且在北美丟掉的土地又不是回不來了。
到時候再去和林肯老夥計邊打邊談就是了。
當然,大明如今佔據的日本其實並不完整。
確切來說,大明實際掌控的,僅有本州和四國兩個島嶼。
九州和北海道都不在大明的掌控之下。
毋庸諱言,這主要是因爲來自於英國的壓力。
英國駐日公使已經照會大明,對於英國在九州的利益表示關切。
對此朱富貴如果會抽菸的話,很想對着那位駐日公使吐個菸圈,然後呵呵兩聲。
可惜朱富貴不會抽菸,而且剛剛胖揍了一頓法國人,大明需要休養生息,並消化勝利果實。
朱富貴知道,此時與英國撕破臉皮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英法雖然都是頂級列強,但在遠東作戰,大明面對英國的壓力確實要比面對法國大得多。
這一次大勝利,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都有。
天時是指利用電報提前31分鐘宣戰的突然襲擊,第一時間擊潰了敵人的作戰主力。
地利是指此戰規避了法國傲視歐陸的強大法軍,而利用日本的地利條件,與他孱弱的遠東海軍和殖民地軍隊戰鬥。
人和是指遠東作戰下, 大明半個東道主的優勢,雖然達不到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的程度,但日本各地親明的帶路黨、勤王黨還是如過江之鯽的。
對上英國人的話,至少地利一項就不復存在了。
英國在印度有規模不小的海軍,隨時都能調往遠東,大明水師未必能佔到什麼便宜。
要知道,英國此時萬噸以上的巨型鋼鐵戰列艦已經有好幾艘了。
萬一他們真的發了瘋,調一艘來遠東,大明恐怕還真得避其鋒芒。
當然,這種事情的概率極低。
相反,朱富貴認爲,如果大明在江戶再舉行一次戰爭勝利大閱兵,說不定能起到文攻武嚇,嚇阻英國人採取貿然行動的作用。
當然,前提是暫時不觸動英國人的核心利益。
因此從務實的角度出發,大明暫時沒有收回九州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