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食盡何以充飢腸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義凱司令字數:3165更新時間:24/07/15 11:37:47
    首寶柱他們已經倆月沒睡好覺了……

    去年以來,尼國已經做了太多開天闢地的大事,風暴島移民、擴大春播、向南拓殖、收西半島、北援蘭國……在將尼國領土進一步擴大、子民飛速增多、敵對勢力幾乎絕跡的同時,國家此前龐大的食物儲備也幾乎耗盡。不僅僅是倉庫中的食物逐步見底,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北半部分,無論是草原還是林中,野生的獵物幾近絕跡,草原上放牧的牲畜數量也已臨近危險點,無法再“焚林而獵”和“竭草而牧”,提供更多的牲畜。

    而西半島和原蘭國南部——更加不堪!自風暴島登陸南遷的新移民,雖然攜帶了部分島上獵獲的食物,但無法完全滿足長距離的移民需求,不得不在沿途狩獵,導致大神山以北的獵物資源也完全耗竭。

    這還不算完,新移民被均勻安置在大神山以南的尼國土地上,頭一個月需要立即進行文字、語言教學,畢業之後才能投入生產。爲了省糧食儘快產出,“課程量”被一壓再壓,只能指望新學生們在實踐中逐步寓教於行了。不過,即便是剛剛投入生產的新勞動力,短時間也無法增加產出特別是食物產出,在頭幾個月內始終是消耗大於收穫。

    雖然戰火將熄,部分士兵即將被遣送回原籍,但剩餘常備軍仍有超過千人。軍隊的軍糧不能減,少吃三頓飯,精兵就會變成流民兵。

    食物不足、庫存見底、增量銳減——

    這邊是壓在首寶柱和整個丞相府頭頂上的一座沉重包袱。同哥方人會談時,首寶柱的奏摺便一封有一封送至前線大營,核心就一句話:抓緊停戰,全力解決吃飯問題!

    訂立盟約後,隨着軍隊復員返鄉工作開始,我便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應對眼前的食物危機上來。

    食物不足,無非開源節流,但節流不可行——尼國目前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生產力,人口數量少、大腦發育不足始終困擾整個人類發展進程。尼國建立後,無論何時何事發生,給全體國民的食物供應都是相對較高的水平,尤其是孩子長身體階段,更要充分確保熱量攝入以促進腦發育,通過一代一代努力提高全人類的腦容量、智力,方能真正促進種羣興旺。

    那麼,解決食物危機的方法只剩下開源了……

    明白了這一點,剛剛抵達尼都元城的我和首寶柱、元柯明、伯託、首建等人紛紛將目光投向擺在一邊的巨大地圖——

    尼國本土(包括西半島和新嚴城)已無任何潛力提供多餘物資。

    由於冰期來臨,北面哥方人手中的牲畜量本就少,南下經歷大戰更是雪上加霜,目前僅能維持部落牧民一年的食物儲備,極少量的多餘食物也很快被拿來在大神山一線交換了尼國出產的“神器”——按照合約送了一大批給哥方人後,幾乎每個家族都分到了一些,短短數日過去,哥方人便爲這些陶器、銅器徹底折服,成爲了尼國的忠實擁躉。少量人口較多、分得新東西較少的家族,將本就緊張的食物資源拿出來又換了一批。

    西邊是大洋,東邊的翡國和曼方人據說在激烈衝突,此時似乎並不是主動建立聯系的好時候。那麼,唯一可能尋找食物的方向,便是——南方!

    縷清了思路,我一面安排首寶柱他們制定“南向計劃”,一面再次思考,還有哪裏有食物。

    食物……食物……糧食……

    真笨!

    此前來到這個世界,我們一直都是以牧業和狩獵來的肉食爲主,輔之以水果和極少量蔬菜,以至於呆久了,說到“食物”一詞時,腦中的第一反應居然是肉,而不是前世應用更廣泛的“糧食”一詞。

    去年,依靠精心的管理和緊急制定的“獎懲機制”,整個尼國糧食收穫超過30萬斤,其中有不到8萬斤作了今年春天新開墾、播種5萬畝土地的種子,餘下20多萬斤糧食,正放在倉庫裏,在我的嚴令下,即使面臨食物不足,也暫時無人打這些收穫的主意——也打不了主意,除了我,根本沒人知道這些玩意怎麼吃!此前,有倉庫官員中的好奇寶寶試着吃了點生的大豆,結果……慘不忍睹,被全家禁止進入臥室,此後再也沒人敢碰大豆。倒是大麥,有一些庫管剝出麥粒試着嘗了嘗——倒是能頂餓,但也不好吃,而且不怎麼消化。

    這些風聲傳出來後,不少人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大——國王興舉國之力種的這些玩意,到底能不能吃?

    流言也傳到過我這裏,但當時忙着打仗和移民,實在沒空琢磨。此時想起來,不由得好笑——新的糧食第一次在國民面前亮相,居然是爲解決糧食危機而來!

    說幹就幹!

    這20萬斤糧食,我不打算發放全國——光運費就受不了。目前元城所在的王畿地區是整個尼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民衆超過萬人,每人平均能分20斤左右,大概能夠撐半個月之久。而且這半個月,其他地區可以暫停向國都輸送食物,也能夠節省一筆運費——其實都是“食物”們自己把自己運過來的,不過走那麼遠的路,牛羊也掉膘不是嗎?

    伯託的十幾個手下拿着我新畫的圖紙,開始尋找壯勞力開山挖花崗石,製作新的工具——石磨,不是什麼技術含量高的東西,比陶器銅器之類的簡單多了。而其餘人則開始緊鑼密鼓給大麥去殼——沒有揚長機械,只能先手動去殼了。

    得益於石磨的發明,人類對於大麥、小麥等麪食類穀物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此前,人類主要依靠粟稻、米、黍(高粱)等煮食易消化的食物提供熱量,麥粒、豆類煮熟後難以消化,無法大規模用作糧食特別是軍糧。以我國北方爲例,春秋時期和戰國前期,最強大的中原國家魏國便得益於其土地可以大量種植粟米,軍糧從來不缺,相比之下,韓國、趙國由於土地條件不如魏國,只能種植小麥,因此長期受到魏國壓制,直到戰國中後期石磨普及,對麥粒可以深加工後,力量對比才逐漸扭轉。

    數個大小不一的圓形石磨很快打磨好了,在已經日益熟練的大司工手下巧匠的努力下,所有底部帶槽的堅硬磨盤均被擡上碾盤,並裝上木質柄,由數個壯漢推動緩緩開始轉圈……衆人眼中,大量收穫的去殼麥粒自上方倒入,在巨石的碾壓下,成了黃白色的粉末自下方流出,被守在旁邊的人不斷掃到袋子裏。

    這粉末能吃嗎?有人心想:這要抓一把放嘴裏,不得嗆死或者噎死?

    不少想到此的人開始偷眼看我……感受到衆人紛亂的期待目光,我微微一笑,算了,已經磨了一大袋了,先做點東西嚐嚐吧!

    除留下人繼續磨面和去殼,我迅速找到木盆,將新磨的大麥麪粉和着山泉水揉作麪糰,拉成長條後用銅刀細細切成片,再逐片放入早就燒開水的鍋中……面片上下翻滾,在旁有人不住用木勺攪拌防止粘鍋,不一會兒,一股衆人從未嗅過的香氣油然而生——即使是從未吃過麪食的原始人,基因裏也自帶對於澱粉、麪食香氣的喜愛!

    我大手一揮,一人一碗!

    說老實話,第一鍋面片我其實沒怎麼用心,既沒放調料也沒加配菜,就一鍋子純面,我自個兒都不想吃,結果一扭頭……喂!你們這羣傢伙,不是吃午飯了嗎?怎麼風捲殘雲呢?注意形象!一個個還尼國朝廷的高官呢!

    滿鬍子麪湯的元柯明顧不上擦嘴,拿過本子來便寫道,國王您給發明啥美味我們都不驚訝,就是單純的覺得好吃!

    得,那我還能說啥,吃吧!

    很快,面足飯飽的各位“高官”立即恢復了各自職能,首建立即開始安排人大量生產石磨,並將圖紙、尺寸等定下規制;伯託則派人開始將剩餘全部麥粒去殼,以備製作;元柯明立即按照元城人口開始制定分配計劃,並開始着手思考如何提升面片的口味。

    數日後,當我開始被南方的事務吸引時,關於麪食的各項工作正在以極高的效率迅速推進。石磨進行了改裝,爲了防止上頭的碾盤從磨盤上掉下來,工匠們製作了銅製的軸將其連接起來;人力石磨被迅速換成了畜力,且石磨分成了大中小三種制式,分別爲牛力、驢力和人力,“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終於實現;在尼國大廚們的創造下,麪條、麪餅等食物很快面世,牛肉麪條、豬肉面片等新菜開始上桌,相信隨着酵母的發現,饅頭等“麪食之王”亦將現世;全部的麥粒均完成去殼,並晝夜不息碾磨成麪粉。大量製作好的麪食開始分發至元城的住戶當中,新的食物迅速風靡全城、進而整個王畿,各家食物緊張的情形逐步緩解下來。

    在我的提示下,大豆也用在了石磨當中,爲數不多的豆漿、豆腐,成爲了這一時期元城當中人人追逐的天上美味,隨着庫存大豆的耗盡,下一次再吃到此種美味,需再等一年了。這半個月在元城行商或做工的“外地人”同樣吃了個滾肚溜圓,並迅速將“地裏種的美食”之名傳向各個侯國。整個尼國三年,全國的農業人口以極高的效率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在田地裏忙碌,每一顆苗都被用心呵護,捕鳥隊不知疲倦地抓捕每一隻被他們看見了的胖鳥,配合以績效和獎懲機制,去年元汲、元涉的情形已經絕跡。

    正當整個王畿在新的美食中狂歡時,去年減產風波的兩位罪魁禍首——元汲和元涉,此時正隨我身邊一支不大的隊伍迅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