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爲誰辛苦爲誰甜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義凱司令字數:2609更新時間:24/07/15 11:37:47
事情的緣起在伯託身上,昨天他給我送過來兩個犯人……
秋收工作已基本結束,黃澄澄的飽滿麥穗堆滿了元城的穀倉,今年王畿(元城附近)上千畝田地的農業收穫,加上南部元石頭管理的1500畝野農田——這也是也是整個尼國的收穫以及明年的種子——已經達到驚人的30多萬斤!無論是大麥還是大豆,王畿地區平均畝產都達到了150斤左右,趕上了華夏歷史上春秋時期的畝產(同樣用青銅農具的時代),這還是處於鳥類蟲類繁多的原始社會,且土地第一年耕作,並沒有變成“熟地”,南部的野農田產量相對較低,但勝在面積大過王畿,也達到了畝產百斤。收穫的麥粒被全部小心保存起來,作爲明年的種子,這樣,農耕面積的擴展比歷史上人類正常演化農業的“邊種邊吃”快了至少十倍——前世史上農業時代的演進可是極其緩慢,人們每年擴大的耕地面積有限,收穫糧食也主要用作食用。明年,我們計劃整個尼國開墾5萬畝農田,其中王畿地區2萬畝,其他各侯國各2000畝左右。
不過,秋收時節的一個小插曲的報告,現在正擺在我桌上,主人公便是正被五花大綁捆在門外的兩名犯人。由於律法剛剛制定,各執法部門尚處於熟悉階段,且涉及農耕收穫的大事,伯託認爲苗頭性傾向不容忽視,便直接送到我這裏來了。
據伯託報告,今年絕大多數田地裏,衆人的工作都十分到位,畝產也很豐厚,只有個別數十畝農田,由於偷懶疏於管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減產,經多方調查取證,責任人確定爲門外的兩個傢伙。
我翻開報告,細細看了起來:
元汲,確定由於驅鳥工作偷懶,導致其管理的三十畝農田產量減半。
元涉,由於管理不善,導致其管理的三十五畝農田產量僅有九成。
據衆人反映,二人經常一同偷懶,躺在樹下大半天,做事風格也很相似。
咦?看到這裏,我感興趣問題來了,同樣是偷懶,而且是一起偷懶,爲什麼元涉的農田產量高這麼多呢?難道是白天一起磨洋工,晚上自己來偷偷幹?
開玩笑!
我對這兩個人產生了興趣,這後面肯定隱含着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二人被帶進大廳,甫一見到我便跪拜下去,腦袋不停在地上磕個不停。
“好了好了!”我可沒工夫看磕頭蟲:“說說你們心裏的想法,要深刻!”
“遵命!”被鬆開雙手的元汲寫道:“稟告大王,我是犯了偷懶的毛病!因爲我分到的田離家遠,比他們所有人走的路都長一些,我覺着不公平,……而且,無論幹得好與不好,最後分給我們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幹得好了不會多拿,幹得差了可能也不會少拿。一想到拼命幹活都是爲其他人幹,我便一時想不開,就……”
啊,聽明白了!這可是個大課題。
原始社會共有制的尾巴這麼快就露出來了嗎?
其實,我也犯了教條主義錯誤。歷史上記載,原始人生產能力低下,剩餘產品少,因此實施共有制,由部落首領和族長分配食物,保證大家都能活下去是第一要務。直到剩餘產品增長,才逐步演進至私有制——但這並不表示,剩餘產品增長之前,共有制導致的弊端就不存在!
哪怕是數萬年後的後世人,無論是被宗教、民族國家、道德、法律等加持過的近現代人,實行共有後也會出現這些人人熟知的弊端——如以色列人的公共農莊“基布茲”的逐漸瓦解和私有化、市場化改革,以及蘇聯人的崩潰。
在更加匱乏的原始社會,原始人們就都是慷慨大方、一心爲公的無私道德模範嗎?
怎麼可能!
試想,在原始社會的部落族羣中,必定也存在懶漢、笨蛋等,只不過,一是人少好管理,小的部落首領比村長任務還輕,能協調得過來;二是日子匱乏,總不能因爲人家懶或笨,就讓人全家餓死吧?
於是,這樣暗流涌動、弊病叢生的制度就在原始社會流傳萬年,沒有人記載過它的弊端,甚至很少有人能夠感受到這些弊端,但它們一定真實存在過,甚至對原始人的生產力都造成了一定影響和約束。直到大家的溫飽問題解決了,開始進入“過好日子”的階段,幹活的急迫性進一步降低,偷懶的人變得越來越多時,才不得不向私有制開始過渡。
釐清楚這一點,我便能明白爲何現在的尼國已經出現了這樣的事——
一是在我的加持下,尼國人迅速擺脫了匱乏的原始社會,開始進入國家時代,剩餘產品大量增多,此前實施的共有制,即共同建設生產、統一分配產品蘊含的問題也會猛烈爆發出來。
二是我們目前的統計手段較爲前衛,能夠很快發覺這一類行爲,尤其是在農業中,如元汲的農田產量低這件事,他根本瞞不住,想要推給抓蟲除草或灌溉的人也不可能——穗子上被胖鳥們啄的痕跡無法“包裝”成“原本產量就少”。
元汲看我皺眉思考,許久不說話,以爲自己死定了,眼前一黑便倒下去……
得,還沒判呢哥們!
“被告”暈過去了,這條線索暫時中斷——好在我也基本上瞭解了他的想法,以及尼國現行的制度問題。而旁邊這位——我更加感興趣,能夠既偷懶又幹活,肯定不簡單!
元涉看到我望向他,便飛快寫道:“大王,我承認我也偷懶了,但我的田地沒有太大的損失,甚至比我們那邊倒數第三(倒數第一是元汲)產量就低一點點。今年我家裏分配的東西我願意減一些,作爲懲罰,明年我一定好好幹,吸取教訓!”
嗯,態度還可以,但我沒聽到想聽的內容。
我走到他跟前,說道:“你要是能說出採用了什麼好辦法,讓鳥不來你的田裏,本王一定從輕處罰!”
元涉猶豫了一下,終於重重地點點頭。
……
我們一行人站在高坡上望向已經收穫完畢,僅剩下光禿麥稈的農田,慨嘆農耕文明的不易——雖然溫飽有了保障,但“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勞作確實辛苦,且隨着人口增長,這樣的播種—收穫—再播種的循環幾乎永無止境——即便是後世的2022年,農業也是“第一產業”,是關乎國家命運最重要的事務,加不加“之一”均可。
在一片矮禿的麥稈之間,孤零零地杵着幾個“人影”——不是真的人,是用乾草在粗木棍上紮成的草人,還帶着竹斗笠和獸皮衣服,足以以假亂真——起碼在鳥兒的眼裏一定是!
無論中國還是西方,種田時都習慣用稻草人驅趕鳥類——在人類看來這簡直不可思議,但對於鳥類的智商來說,該方法綿延數千年不絕,自是極其有效的。關鍵是,第一個想出這個辦法的人,一定是富有創造力的人!在我的眼裏,這可比十個、一百個能幹的勞工更珍貴。在我不熟悉或者想不到的領域,這些原始“發明家”對我絕對是最有力的輔助,也是對整個尼國的發展最強勁的動力!
即便他們很懶……說不定,若不懶都搞不了發明創造!君不見愛迪生因偷懶發明自動電報機,後來層出不窮的吸塵器、掃地機器人這類發明涌現,更能說明問題……難怪後世有人說“偷懶是第一生產力”!
我看向元涉的眼光開始變得柔和——不行,這事兒還沒完,不能讓他看出來我想饒他!
我對伯託道:“辦法不錯,明年的農業一定要大力推廣!此外,元汲偷懶造成損失屬實,罰苦役一整年!元涉偷懶造成損失小,罰苦役一個月——一個月後調到佘大堅手下!”
伯託領命帶二人離開。我則在夕陽偏西的金黃土坡上,開始思考這件小事引發的兩個“大事”——私有化變革,以及科技創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