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治亂循環之本源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義凱司令字數:2609更新時間:24/07/15 11:37:47
    在人類歷史上,各國、各文明、各族羣都普遍面臨人口和土地的矛盾。隨着人口增長,當下的土地和資源終將無法滿足現有勢力的生存,必須尋找到新的地方、新的產出才能緩解矛盾。以我現在這個新的時空爲例,小到扈部周邊的十幾個部落,中到核心四盟和整個尼國,大到……整個尼安德特族羣乃至北方的智人族羣,無不被這個問題困擾着。因此,扈部等部落意圖向南遷徙,核心四盟和大同盟也要北上、西進和南下,而北面的智人更是年復一年攻擊大神山防線,搶奪尼安德特人最後的家園。人口的增長和現有產出的不足,驅使着所有勢力不斷萌發蠶食、侵吞鄰居土地和資源的傾向,並最終付諸實施,文明的衝突與戰火隨之而來。

    在我前世的時空,道理也同樣。在古代,由於觀念及缺乏避孕手段等問題,所有勢力的人口都在增長,這些增長雖有快有慢,趨勢卻始終不變,最終,人口會達到帝國現有土地的承載力臨界點,帝國隨之開始向外膨脹擴張。

    因此,華夏文明不斷擴展,直到國家的邊界抵達荒漠、雨林、高原和大海;羅馬人東征西討,最終被雨林、沙漠和距離阻隔方纔停止擴張;在美洲、非洲,龐大的瑪雅帝國和阿克蘇姆帝國陸續征服了周邊所有宜居的土地,直到被山川地理阻隔;甚至夏威夷列島、琉球羣島等島嶼上,也多次出現過統一的、征服目之所及全部土地的國家出現。

    人口持續上升,而各個國家、文明受到土地限制,終有一天會停止擴張邊界。當擴張停止的那一刻到來,帝國的死期也就臨近了。繼續新生的人口會迅速消耗掉國家的儲備,無論人民怎麼精耕細作、怎麼善於經商、怎麼省吃儉用,消耗都會不可逆轉地超過土地的產出,最終引發饑荒、流民潮、死亡和崩潰、湮滅,一如明末故事。

    於是,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崩潰了,強大的瑪雅文明灰飛煙滅了,各個帝國猶如美麗的曇花,紛紛消失在歷史洪流當中。而華夏文明雖堅挺至今,但農業帝國仍無法擺脫沙漠、海洋和高原的桎梏,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不斷崩潰、重生、再崩潰、再涅槃重生,形成了單一文明獨特的“治亂循環”,成爲整個華夏大地所有王朝的詛咒。強漢、盛唐、富宋、悍明,各個繁華如煙的文明紛紛在輝煌過後迎來墜落,爲後世留下青史幾頁,令人唏噓意難平。

    即使是獲得雨果獎的《三體》,書寫全宇宙所有文明的圖景時,依然有“所有的文明在不斷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和保持不變”的定律約束,並最終導致可怕的、互相毀滅的“黑暗森林”。

    所以,破解該矛盾的終極祕訣,除了限制人口增長外,便是盡力擴大產出,使相同的土地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在古代農業帝國時期,限制產出增長的因素主要有“土地肥力週期”(即隨着人口和產品增長,土地所含的物質在逐步降低,最終導致王朝末期土地肥力遜於王朝初期);“政權治理週期”(即各個王朝均由開局的政治清明演變爲制度僵化、人事盤根錯節、利益集團控制朝政);“軍事力量週期”(王朝初期打天下的百戰精銳逐漸蛻變爲承平日久的“屯田兵”)等。而破除農業帝國短板的終極解決方案——工商業,在古代則受到觀念、利益集團以及自然條件等諸多限制。例如,中國古代由於缺少貴重金屬,導致貨幣數量長期嚴重不足,使市面上的“貨”始終遠多於“錢”,困擾華夏大地千年,最終使漢、唐、宋等超級帝國一定程度上亡於貨幣不足造成的通貨緊縮(明朝則不然,由於找到了“天然是貨幣”的白銀,大明終於解決了通貨緊縮的問題,成爲第一個理論上能夠擺脫“300年一大劫”的王朝——僅僅是理論上,最終席捲全球的小冰河寒潮摧毀了農業,也掐斷了跑步邁向近代化的大明的發展路徑——作者按)。而只有工商大興,社會分工才能更徹底,人類受到的自然資源限制也會更輕,產量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若無工業,人們只能用手刨地、用腳播種、用牙收割;若無商業,則所有人在種地的同時都要自己開礦石鍊鐵、造農具用。工業能夠顯著促進農業,爲農業提供必要的工具、先進技術,如農具、水車等;而商業則進一步加強了社會分工,商業發達的社會,所有的人都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完成一項自己最擅長的工作,便能夠通過交換養活自己和全家人。有人曾類比:農業相當於一條金線,越長則越值錢;而工業則是另一條邊,工商業都發達的國家像一面金箔,其價值遠大於金線;商業則是第三條邊,商業發達的國家是一個金塊。就如同19世紀的英國和清朝,由於商業發展的嚴重不對等,體量龐大的清朝“金箔”無論如何也無法戰勝英國小“金塊”,最終屈辱求和。

    到了近現代,人類最終打開了工業、商業之門,通過工業化、比較優勢和國際貿易,相同土地面積的產出在數千年後再次增長(同人類在原始社會向農業社會轉變的過程一樣,如我們尼國現在正在經歷的階段),人口和產出的矛盾被掩蓋。當各國紛紛進入現代文明後,人口增長漸漸放緩,直到出現人口負增長後,這一對困擾人類的矛盾才最終真正消弭於無形。

    在我前世,各個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陸續步入人口低增長、負增長的時代,國民的生活質量以及養老、醫療、教育保障隨着GDP的增長也逐漸變好,但仍有大量國家人口增長較快,隨之而來的是21世紀仍無法擺脫的貧窮、落後、饑荒和死亡。無論聯合國糧食署和各大國怎麼援助,都無濟於事,其根源便在於這一對矛盾無法緩解。

    因此,雖然目前核心四盟由於正在經歷農業變革,未來數十年內人口和土地的矛盾不會爆發,但我仍要未雨綢繆,爲整個尼國準備更充足的土地、更多的資源,以儘可能延長國家的壽命。況且,我這個BUG不同於懵懂的古代人,而是手握工業、商業的鑰匙,能夠通過正向引導,進一步提高國家的整體產出。雖然古代的手工業產量不大,商業也受到地理和技術限制,但“重工、重商”的觀念一旦深入人心,最終必將在某個時代開花結果。我要做的,是避免出現歷史上的“重本抑末”、“重農抑商”等思想,竭力灌輸“重農、興工商”的理念,爲整個國家注入發展活力。

    此外,即使征服全世界、全宇宙,若人口無序增長,最終也避免不了崩潰的命運,但這個觀念一時半會兒也改不過來,現有的技術水平也無法有效避孕——關鍵是,在我在世這幾十年也到不了需要“計劃生育”的地步,現在整個尼國的人口嚴重不足,我連建個新城都得扣扣索索!看來……只能留下一些著作,讓後代人去感悟了。

    這一年時間,我們吸收了足夠的人口,打開了農業之門,是時候向外進一步擴展了!首部、佘部向南遷徙,也將把農業、製陶等先進技術和理念帶至新的土地和部落,從而提高大神山以南土地的產出量,提升整個尼安德特族羣的人口增長。

    我同首寶柱、佘向純分別通信商議,春播之後,除留下少量看守人員,首盟、佘盟便攜帶充足食物和物品南下,由首盟在西、佘盟在東,共同向南方遷徙,佔據雁湖以北的廣大土地。在抵達新地區之後,兩盟立即修築新城和房屋、管理新發現的野農田、加強放牧和捕獵、採集工作,同時不斷吸納周邊小的部落加入,並同其他定居部落進行聯繫和貿易,將我們先進的發展理念和技術推介給他們。

    元盟、嚴盟則各分出一半人佔據以前的首城和佘城,並盡快恢復生產、農耕。元盟和海盟將負責最新式的銅製工具製造,量產之後優先補充給首、佘兩盟。

    兩日後,我收到了首寶柱、佘向純的回信:春播已近尾聲,同意立即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