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願得四海無閒田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義凱司令字數:2411更新時間:24/07/15 11:37:47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這說的肯定不是我,因爲,結婚第二天我就早起處理公務了。沒辦法,春播迫在眉睫,隨着雪開始融化,各項準備工作必須立即開動!

    我着急春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望眼欲穿的“尋糧食小隊”終於在冰雪開始消融之時回來了。

    領頭的小隊長叫元守一,是一名非常精幹的戰士,聽說畫畫還特別好,時常被元柯明叫去畫《大捷連環畫》或《軍旅圖》之類的。此次被選中帶領找糧食小隊一路向南,穿越數片森林和湖泊,尋找我挑中的兩種植物種子,並趕在下雪前抵達南部的一個友好部落過冬。

    元守一帶領20人不斷搜尋,越往南溫度越高,植物就越茂盛,最終發現了一個規律——被稱作“大麥”的植物總是生長在湖泊、河流密集之處,而“大豆”則草原和森林的邊緣更多。鑑於一路向南沒有智人或者心懷叵測的部落,元守一果斷將手下分爲五隊,沿着不同的道路行進,路線幾乎不重疊,以提高搜尋效率。

    功夫不負有心人,同樣也不負聰明人,其中一個小隊在被稱作“雁湖”的湖邊發現了大片尚未被鳥吃盡的大麥,據後來的描述,湖畔的麥子“一眼望不到頭”,夕陽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中,低垂的麥穗在微風吹拂下閃着金色的光芒,成爲這5名戰士一生中揮之不去的美景。

    他們趕收了兩天兩夜,幾乎把湖邊的大麥薅光了,爲節省空間又忙活了兩天去除麥稈,僅僅麥穗便裝了滿滿幾十獸皮袋。

    大麥任務提前完成,該小隊5人完全化爲“運輸兵”,牽着馬匹馱着麥穗緩緩北歸。其餘四支小隊則完全轉爲“尋豆隊”,開始沿着森林和草原搜查,直到初雪降臨,僅尋到大豆6袋。

    冬雪呼嘯而至,元守一帶着四支小隊的人住進南面的“扈部”,這個部落曾派人北上與元乙、元丙的部落貿易過,關係比較友好。元守一一行到達後,爲扈部首領扈全送上陶器一套,並演示了用法,果不其然,扈全一干人摸着肚子躺着消化去了,甚至沒來得及問他們馬上駝的袋子裏裝的什麼……

    一整個冬天,一行人居住在扈部的帳篷裏,並又用幾套陶器換了大量食物、木柴,南部的溫度比北部高一些,聽說再往南靠近大海的部落更溫暖,一年當中只有不足一個月需要燒柴取暖,令元守一他們好生羨慕。不過,聽扈全說,南部的部落不太友好,時不時便會同扈部所在的部落聯盟發生衝突,並不建議我們元盟同他們接觸。

    元守一客隨主便,就在扈部居住過冬。一整個冬天,靠着充足的柴火,所有的大豆都沒凍壞,人也都安然無恙。

    而留在北方的那個小隊,由於行動緩慢,未在飄雪前回到聯盟,於是就近入住了一個部落——正是當時元乙、元丙居住的地方,目前被一個叫“成部”的部落暫居。

    成部很小,人數極少,過冬儲備不足,這一小隊的頭兒叫元石頭,乃隊長元守一的鄰居,是一名剛剛投軍不久的戰士,此前並未參加過戰鬥。不過其做事勤勤懇懇,從不馬虎,因此被元守一挑中隨行。此時,這五個人的小分隊幾乎成了成部的“大救星”。

    元石頭按照元盟的經驗,組織成部青壯立即開始囤積木柴,老弱病殘收集灌木,成年男性牽着爲數不多的牛進行伐木。婦女們則被組織大量採集果子,秋天的果樹碩果累累,趁霜還未降下又被成部收走一波。

    元石頭的應對方法非常得當,即使我親臨,應該也不能比他做得更好了,成部目前明顯缺乏食物和燃料,因此需要着力補充數量,而非質量,因此,他果斷放棄耗時耗力的狩獵,而是用婦女採集果子,同時指派青壯全部參與收集柴火,無論大樹小樹都要。按此方法,成部收集了足夠的食物,雖然很單一,但能果腹,且冬天溫度低不會腐爛;同時,家家戶戶都儲存了能燃燒三個月的柴火,有的家庭人數衆多,則分到了一整顆樹幹,可以趁貓冬之時在屋內用石刀、石錘再加工,劈成小塊點燃,將時間最大化利用起來。

    成部的首領成華對此感激不盡,並請求他們留下。當元石頭表示此皆尼盟大盟主元甲所創之時,成華的敬佩之情溢於言表,當得知大同盟人數超過萬人、元盟人數就達到2000人時,成華的震驚之色再也掩飾不住,他想不通一個部落聯盟如何能夠擁有如此多子民,更何況部落聯盟之上還有一級“大同盟”!

    於是,在經過一整個冬天的思考後,成華鄭重其事地向元石頭表示,願意舉族遷往大同盟!

    搬遷的隊伍浩浩蕩蕩,元石頭第一次組織如此浩大的“工程”,又要小心翼翼照顧大麥不被凍壞,不免心中忐忑,但成部明顯遷徙慣了,整個流程有條不紊,很快便舉族離開駐地,曾屬於元乙、元丙的草原再一次空了出來……

    也就是在成部行進途中,元守一帶領的隊伍從南面趕了上來,同元石頭回合。原來自天氣轉暖後,元守一一行人便將身上全部物件留在了扈部,換了五匹馬,馱着大豆兼程追趕上來。

    當元守一他們抵達元城時,離我和嚴青眼大婚僅剩兩天。他們紛紛慶幸沒有錯過“慶典”。

    看着他們帶回來的數十袋糧食種子,我下令嘉獎小隊全體人員後,便趕走衆人,靜靜留在空曠的倉庫中——這個倉庫我一冬天都沒讓人搬東西進來,一直爲貯存種子留着。

    我將手插入大麥袋中,麥粒的圓滑感和麥芒的刺痛感同時襲來,這事兒好像我小時候就特愛做,跟着父母去超市採購時,將小手插入米堆中,是兒時的樂趣之一。

    此時,我的心境完全不同,後世極大豐富的物產令孩子們可以拿糧食當玩具,但在這個時空,在整個人類仍困於遊獵和採集的生產方式之時,面前的袋子,以及袋中的種子,是開啓下一個文明階段的關鍵鑰匙,也是尼國走向溫飽和富足的唯一保障。爲了眼前的這些東西,準備工作從入秋便開始,一直做到雪落下的前一天傍晚,而冰雪開始消融之際,剩餘的工作便要頂着寒風開工。

    不過,看着面前一粒粒種子,我眼前彷彿看到,曾經的森林和草原突然變成了一望無垠的麥田,延綿到海天的盡頭,秋天金黃的谷堆上面,坐着無憂無慮衣食保暖的孩子們,谷堆下方的婦女們則開心的打着節拍(沒法唱歌)。

    從今以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饑饉將離我們遠去,同樣的土地可以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更多的孩子能夠活下來並順利長大,人們的平均壽命也將突飛猛進,最終到達“四海無閒田”的終極形態,一個國家的實力將完全取決於其田畝數和人口數,而人民的幸福程度也完全由人均糧食產量決定。

    雖然我知道下一句是“農夫猶餓死”,但那是政治經濟學的分配領域、乃至馬爾薩斯人口學領域的範疇了,在這之前,在四海的宜耕土地開墾完畢之前,當全部人口數達到馬爾薩斯陷阱之前,尼國,不,整個世界人類文明將迎來又一波發展高潮,就從我面前的獸皮袋中開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