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 10 章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清瀾皓月字數:4267更新時間:24/07/15 11:36:04
    沈寄趁機放下手裏的活計偷個懶,扳着指頭道:“嗯,就從早上說起好了,可以賣豆漿油條,還有包子饅頭,我還會熬許多種粥。然後中午賣魚丸湯,還可以做其他的小吃,甚至晚上都可以擺夜市。”

    魏楹想了下,“也沒你想的那麼好,鎮上雖然比村裏好些,但是出來買吃的的人還是有數的。你說的這個,除非是到更大的地方,譬如京城或是華安府那樣的地方,租個小店面,或者之前乾脆就擺攤,倒是會有比較多的人來買。”

    魏大娘點點頭,鎮上三天去一次生意還不錯,日日擺攤的話就沒這麼好了。

    而且,去鎮上住租房子那些的花費也不小,現在的銀錢有數。

    沈寄‘哦’了一聲。

    也是這個道理,現在的人可沒有現代多。

    手裏的閒錢也沒現代人多,大部分人還是挺節儉的。

    這會兒三個人正是吃了晚飯在說閒話。

    一般當天趕了集,次日才會開始做魚丸,這樣好保存一些。

    二狗子也會在明天才把魚送來,所以這天晚上便是編福氣結攢着廟會的時候賣。

    魏大娘裁好了沈寄的新衣。

    瞧她也編了三十來個了,便叫她過去開始教她基本的針法。

    村裏人穿的衣服多是自家織的粗布,顏色也很單一。一年也不一定會制一身新衣。

    魏大娘是要做繡活賣的,所以才會去買絹帛買綵線之類。

    而且魏楹穿的衣服沈寄注意過都不是粗布,和村裏人區別挺大。

    不由得想起孔乙己堅持的長衫客和短衣幫的區分。

    當時還偷笑過,窮得叮噹響,魏大娘還真把自己兒子當少爺了不成。

    不過後來看到村裏人對魏楹這個讀書人是相當的尊敬,偶爾上門來求一封書信或是寫個喜事用條幅,都是客客氣氣的。

    果真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沈寄不由想起自己本科畢業找工作,就如沿門托鉢一般的辛酸來。

    她開始以爲魏楹說過的他代寫書信賺取銀錢就是指這個,後來才發現不是的。

    村裏人找上門來,他是不收錢的,最多收下別人帶來的菜。

    他是揹着魏大娘在鎮上給人代寫書信,是趁着每隔幾日去鎮上買書或是借書的機會做的。所以,機會也不多。

    至於村裏,一來是人不多,二來被一起讀書的人知道就要說他有銅臭味了。

    至於這次他要去的書院,比現在上的這個私塾好了許多。

    教書先生是個落第的舉人,比村裏這個些許認得些字的先生強多了。

    魏楹從前就常去那裏借書回來抄的,那先生也很喜歡他。

    恰好便是在街上看到他代寫書信,字和文采都不錯。

    便想要他去書院讀書,只是被這場病耽誤了。

    這會兒見魏楹埋頭看書,魏大娘便招呼沈寄出去堂屋學針線。

    這個可得說上一陣,會影響到楹兒看書。

    而且,現在也不缺那一點點照明的燈油了。

    沈寄今天賣魚丸湯之餘也看了看魏大娘賣的繡活,大多是精巧的荷包,上頭繡了些花鳥,栩栩如生。

    沈寄從前一點基礎都沒有,這讓魏大娘有點疑惑,不過也沒多說什麼。

    便教了些最基本的針法以及配色。

    教得很是仔細,然後便給了沈寄一個小花繃和一小塊練習用的絹帛。

    是裁衣剩下的邊角料,讓她試着繡一方手帕。

    沈寄練習得很認真,魏大娘則在一旁給她做新衣服。

    沈寄到了魏家以後不久,魏楹的病漸漸好了,家裏的經濟境況也開始好轉。

    所以魏大娘心底是真的有點信她是能擋災的福星了。

    這新衣做的也格外用心。

    即便比不上給魏楹做的,但比售賣的繡活也不差了。

    沈寄配好色給魏大娘過目。

    後者有點不滿意,不過也隨她了。

    “寄姐,那黑芝麻怕是晾涼了,你去收起來。放久了就不好了。”

    “哦。”

    這一次趕集,魏大娘還買了些黑芝麻回來,交代沈寄做晚飯的時候給她炒了。

    沈寄便到廚房去,按照魏大娘的交代用密封罐子裝起來然後拿過來給她看。

    魏大娘伸手抓了一小把直接放進嘴裏,“嗯,炒得挺香的,你也吃一點。”

    沈寄見她直接嚼,便跟着做了,是挺香。

    “寄姐你的頭髮又黃又少,想給你梳個稍微複雜點的髮式都不行,只能這麼一把抓在腦後。你沒事就這麼抓一把來吃,過段日子頭髮就會變得又黑又亮了。”

    沈寄一愣,原來是給自己準備的。

    雖然知道是因爲自己能替魏家掙錢,供魏楹讀書,所以魏大娘才會對自己好的。

    可是看看她手裏在認真的給自己做新衣,還有這黑芝麻,心頭還是忍不住一熱。

    她莫名其妙穿越到這個地方來,一來也沒攤上個好命,直接就被賣身葬父,做了小奴婢。

    心頭其實一直是有些不爽的,只是爲了生存不得不忍受。

    平日裏看魏大娘對魏楹噓寒問暖關懷備至,也時常眼熱,想起自己現代的媽媽。

    這會兒被魏大娘一關心,心頭就忍不住有點感動了。

    不過,感動歸感動,贖身還是得贖的。

    到時候最多她和魏家從主僕關系變成合作關係之後,她多想點法子,讓他們也多賺錢就是了。

    那罐黑芝麻就放在廚房,沈寄做活的時候得閒便抓一點丟進嘴裏咀嚼。

    其實下次可以磨粉做成黑芝麻糊來吃。

    她一邊想着一邊把罐子放回去。

    鍋裏熬着魚丸湯的湯底,發出誘人的香味。

    只是在走回去的當口,她發現在廚房牆的一個縫隙那裏好像有人。

    她換了個方位站,擋着那邊的視線,然後繼續放調味料。

    一邊接着給魚脫刺,然後把魚肉搗爛搓丸。

    回頭把這事告訴了魏大娘,後者怒道:“這些人真是可惡。”

    “大娘,鄉裏鄉親的,還是把縫隙蒙了裝作不知道吧。其實做吃的,關鍵靠做的人的感覺。這麼看是看不去的。”沈寄勸道。

    “我是想起剛到這裏落戶的時候,裏正的女人看我的繡活做得好,就上門來要學。我當然不可能把最要緊的東西教給她,但又不能得罪她,不然辦戶籍的時候得被卡。沒奈何教了她一些,她倒是覺得我們有什麼賺錢的法子教給她都是應該的了。”

    魏大娘頓了一下繼續說:“那福氣結教了給她們,我們自己都沒在市集上賣了,還一徑的說酸話。我們還在受窮呢,又沒有發財,她就又眼紅了。寄姐你看着吧,如果不是楹兒好起來了,很快又要下場,她早上門來逼問你魚丸湯的做法了。說不定還要逼着我把你賣給她呢。”

    那可就真成賺錢的工具了,根本沒有在魏家這麼鬆活。

    沈寄一點都不想被賣到裏正家去。

    原來家裏有個讀書人還是有好處的。沈寄不敢認爲魏楹光是費錢沒有貢獻了。

    原來他們就這樣做魚丸湯賣,一個月靠勤勞掙二兩銀子也要引來人這麼眼紅。

    “就是現在田貴,十兩銀子也可以買一畝上好良田了,一個月二兩銀子當然不是小數。一個壯勞力每天早出晚出的做工,一個月滿打滿算也就不到一兩銀子,那可是全家的頂樑柱呢。”

    沈寄盤算着,一個月二兩銀子,她可以攢二百文,這樣一年也就可以贖身了。到時候她也想辦法買上三畝田辦個女戶,就算是扎下根了。也不必非得買上好良田,那攢個十來兩也就夠了。生活還是很有奔頭的!

    “大娘,我看了一下,家裏的白蘿蔔挺多,咱們也吃不過來。我們把它削皮切條醃漬,到時候和魚丸湯一起賣。一碗賣個一文錢,應該是可以的。”

    魏大娘點頭,“嗯,你弄吧。要是忙不過來就叫我。”

    “嗯嗯,那我去洗蘿蔔。”沈寄挑了兩個又大又圓的蘿蔔用籃子裝着到河邊去洗。

    想着農婦山泉有點田的小日子,覺得還是很美好的。

    她相信自己可以憑藉勤勞把生活經營得不錯。

    只是,日子過紅火了,須得有人撐腰才可以。

    不然有個什麼事落到頭上就一點辦法沒有。

    一個裏正的女人都敢在村裏橫行霸道的。

    希望魏楹能夠高中吧。

    沈寄覺得魏楹不會是那種一旦得勢就翻臉不認人的主,自己怎麼說也跟魏家有點香火情分。

    只要不斷了聯繫,日後有什麼事求到他門下,他寫封信給本地有頭有臉的人關照一下自己應該還是可以的。

    二狗子和幾個小夥伴在水裏打水仗,看到寄姐便和她打招呼。

    沈寄留心看了一下,他們一起玩的幾個人,少了裏正的侄兒,再想想魏大娘的話,心頭便有數了。

    洗了蘿蔔回去,沈寄便切條先用鹽去水,然後醃漬。

    次日,是魏家的大日子。魏楹要去鎮上的書院了。

    一大早,沈寄看他穿着那身上過兩次身的新衣帶着書本還有包袱由王二叔趕車送去鎮上。

    “娘,我不在的時候你要好好保重。可惜,吃不到寄姐做的菜了。”

    書院離村裏有十多裏,每日來回太費事,也耽擱時間。

    所以,魏楹就只有住在書院了。

    沈寄便把醃漬的蘿蔔給了帶了一些裝在罐裏。

    昨天試吃了下,很是爽口開胃。

    可惜是夏天什麼都沒法久存,不然就可以多帶吃食了。

    眼見着一個來月,魏楹被自己喂得臉上長了肉,笑起來比外頭燦爛的陽光還耀眼幾分,她其實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以後趕集的時候我和大娘給少爺送魚丸湯來,還有別的吃食。”

    “好,你可記住了啊。”

    “嗯。”沈寄現在一心盼着魏楹高中,日後好給她撐腰,當然要好好的巴結着。

    魏楹去書院報名算是插班。

    而且再有八個月就是院試了,先生不輕易收人的。

    他能去是先生很賞識他。

    這麼看起來應該是有實力順利考過的吧。

    總之,還要靠他,她的魚丸湯、福氣結才能接着順利的賣。

    日後想安穩的當小地主婆也要靠他撐腰。

    “少爺,我很看好你哦。”沈寄真誠的道。你可一定要考上啊。

    魏楹看她兩眼,伸手摸摸她依然毛髮稀疏的頭,“嗯,這話倒跟裴先生的口氣差不多。我房裏的書,你要是想看就拿去看吧,記得不要弄皺了就行。”

    “嗯,謝謝少爺。”

    沈寄本着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跟魏楹打聽了不少風土人情,偶爾也借本通俗易懂的書看。

    這樣有助於她的本土化進程。

    就這麼着,魏家的日子漸漸好過起來。

    沈寄的魚丸湯賣到十月份,她自己已經攢下了八百文了。

    算起來魏大娘除去開銷手裏也該有個五六兩銀子的閒錢了。

    如今,她的小攤上又添了豬骨粉絲白菜湯、土豆餅,再加上她已經打出名氣的醃漬蘿蔔,小生意還是不錯。

    她選的品種都是成本低廉又簡單易做的。

    豬骨湯是她們每次趕集賣肉的添頭,粉絲也是用米粉自制的。

    至於土豆和蘿蔔則是魏大娘的自留地裏的。

    因爲魏家母子和沈寄對於農活都不擅長,家裏現在活又多,魏大娘索性把自己留來種的三畝地也租了出去。

    只在屋子後面種了蘿蔔、土豆、白菜這些常吃的菜。

    家裏生蛋的老母雞如今也有二十只了,每天能撿到十五到十八個蛋的樣子。

    魏楹快下場考試了。

    每次趕集給他送吃的,沈寄都很注意營養搭配。

    時常的煲湯連着飯菜一起送去。

    如今天氣涼飯菜可以放。魏楹讓她每次多做一些送去,他在書院的廚房請幫工熱一下就是。

    他說他的舌頭被沈寄養叼了,不愛吃書院提供的飯菜。

    這樣也可以不用再繳一份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