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宮廷歲月016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三春景字數:3133更新時間:24/07/15 11:19:12
從司籍司回到尚功局的地盤,素娥還在想剛剛的事。
此時正趕上小宮女去御膳房提午飯,素娥就和其他小宮女一起去——她如今得了每天上午去司籍司學畫畫、學書法的好處,不想被人看做眼中釘、肉中刺,就要勤快多做事。不該她做的,她倒不會搶着做,可這種一直是小宮女做的事,她也不會躲。
這雖然有些‘欺小’了,可大宮女也是從小宮女來的,都做過的話,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御膳房她也不是第一次來了,這邊有兩三百個竈眼,每個竈眼配四個人。兩個輪流掌勺的,一個打荷兒,一個墩子...這時候正是將吃午飯的時間,其中一百個專爲皇帝準備午膳的竈眼忙到了最後一會兒,而其他竈眼正熱火朝天。
從皇后太后,到各宮妃嬪,都有自己的內膳房,用不到御膳房。御膳房專供皇帝和宮女、宦官等吃飯(有時也有內膳房沒開的妃嬪到這邊提膳),相比起皇帝,宮女宦官自然什麼都不是,御膳房裏的運轉全都根據皇帝的情況來。
所以兩三百個竈眼,皇帝就用了一百個。
不過這一百竈眼忙完了,其他竈眼還熱火朝天,卻不是因爲大家先要忙皇上的御膳。這一方面是因爲宮女宦官人多,有不只一輪提膳的。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偌大皇宮,主與僕本就多見用餐時間不一樣的。
宮女宦官晚主子半個時辰、一個時辰吃飯是常理。
如素娥她們這樣來提膳的,還算是早的。畢竟尚功局自顧自做工,不需要先伺候主子,等到主子吃完了,才能輪流去吃飯。
也是這個原因,素娥她們來的時候並不是御膳房提膳的高峯時段,因此少了很多官司——每天最忙的時候因爲提膳排隊、挑揀菜餚,御膳房不知道生出多少事端!
“我們今天來的早,還有些好菜呢!拿了這些去,姐姐們一定高興。”周玉姐看到做好後,緊緊挨挨擺在大案上的一碗碗菜餚,咽了咽口水說道。
一碗碗山煮羊、大盤大盤的雜熬蹄爪事件、一盤盤的白炸春鵝...肉熟之後的香氣混雜着香料的味道,是很引動食慾的味道。
今天給宮女宦官的好菜確實多,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沒什麼素菜了。除了豆製品外,只有薺菜、春筍、蘆蒿、韭菜幾樣,都是應季的。此時倒也有‘反季節蔬菜’,不過那都是‘洞子菜’。只有少數幾種能反季節栽種成功,而且成本極高,顯然不是宮女宦官能享用的。
宮女宦官們的份例都是一定的,但也只定了個大概,具體吃好吃壞要看是哪個牌面上的人。不過普遍也都是普通人,所以先來先挑,這是比較佔便宜的——素娥給自己挑了清炒蘆蒿和山煮羊,都是相對簡單、清淡的菜色,根據素娥的經驗,這種菜不太容易翻車。
不同於此時大多數人愛吃味道濃郁、香的酥的,最好香料放的多多的,素娥的口味是很現代人的。現代人也不討厭香料和濃郁的味道,但對於其中的分寸很講究,畢竟已經過了‘多多益善’的物質不豐富階段了。
而且就算是喜歡的,也很少有人受得了每天都那樣吃喝。
清炒蘆蒿就不用說了,沒什麼花俏的。不過說起來,如果不是在宮廷,要吃這樣的炒菜也很難呢。此時炒菜剛剛出來,都是各大酒樓和富貴人家的廚房裏才有的,普通人既不會做,也缺乏炒鍋等炒菜必備條件。
還有這道山煮羊,就是砂鍋羊肉。將羊肉洗淨切塊,放在砂鍋裏,除了鹽巴外,只放蔥、姜,以及比較特別的錘爛的杏仁,然後就可以加水煮了。煮到湯色純白、肉脫骨爛——非常單純的一道菜,想要做的難吃也很難。
雖說少了些去腥的步驟,但羊是好羊,從養羊的草場運進京師的,趁新鮮吃,本來就不太腥羶。
而除自己之外,素娥還要爲兩位宮女姐姐帶飯,揣摩她們的口味,又拿了雜熬蹄爪事件、煎肝、拌韭菜、煎豆腐。最後是三個人的米飯,用一個淺口海碗盛了放在食盒的最下層——上面兩層各放三碗菜,這是剛好的。
這樣的提籃食盒當然不輕,但小宮女們都要做雜活兒,力氣不小,又天天如此,所以都很麻利地把飯菜帶了回去。
“今天的菜倒是不錯。”大宮女們見了菜色就點頭。
“這幾日都不錯,大約是最近宮裏喜事多,往下手鬆了些,御膳房吃的滿嘴流油,也就給咱們漏了一指縫。”
素娥在一旁安靜吃飯,她知道所謂的最近宮裏喜事多是怎麼回事...如今天下都統一了,不年不節的時候,要說宮裏喜事多,也就只能指孩子多了。
才翻過年,就有兩位妃嬪生下了孩子,然後又有兩三位妃嬪報有了龍裔,這可不是喜事多麼!
考慮到當今皇室男丁的成活率,后妃一個接一個有孕生子,確實挺讓前朝後宮欣慰的...就是不知道有多少能長成,特別是男孩——古代兒童夭折率本來就高,如今皇室的男孩兒更是衆所周知的不易長大。
不只是生下來不易長大,在母體內好像就很容易流產。不少流產的妃嬪,若是胎兒成型了,都能看出是男胎呢......
素娥又由此想到了上午在司籍司看到的...就是因爲有個兒子不容易,所以前朝後宮都對郭家的皇帝廣納後宮保持了默許吧。而這又導致了郭家皇帝的後宮格外熱鬧,誰都有機會上位——這種環境裏,年輕女孩,特別是長得漂亮的年輕女孩,真的很難不生出那份心。
素娥想着這些,忽然被周玉姐的驚呼聲打斷。原來是幾個穿着綵衣的宦官擡了許多‘包子’來,笑眯眯對尚功局的宮女們說道:“龔修媛大喜,又得了官家聖人允許,滿宮放賞,你們也有份。”
宮裏行賞賜也不是亂來的,不是說你想賞就賞!有的人荷包裏有的是錢,但身份不到,根本沒資格放賞。龔修媛只是個嬪,當然沒資格滿宮大規模放賞,不過如果得了皇帝皇后的允許,那又是可以的了。
而且得了這樣的允許,很有可能皇帝還給了補貼,畢竟滿宮放賞,花銷真的很大。
龔修媛說起來也是當今皇帝做太子時就在身邊的了,當時是太子良媛,正四品。太子升格爲皇帝,她自然跟着高升,就做了正三品的婕妤。去年有了身孕,又因爲初時胎象不太穩當,爲了安她的心,就以生育之功升了正二品的修媛。
由此可以看出,龔修媛還是頗爲受寵的。畢竟生育孩子也不見得一定能升位份,只不過是大多數都能升而已。而她只是懷上就升了——這樣做不是不可以,但說起來總歸有些特殊對待了。
當然,她還不夠受寵,因爲生下兒子後,並沒有再升一級。這方面,說起理由是已經由生育之功升過了,但這種事的解釋權向來都在皇帝手裏麼......
大燕皇宮,說起來后妃升位份是比較難的,這也算是皇帝對前朝的一個妥協——郭家的兒子難長成,爲皇嗣着想,朝臣不攔着皇帝廣納後宮。但爲了防止後宮開銷過大,對后妃的品級就得掐着給了,挺吝嗇的。
但這也沒法說,后妃中有品級者,最低的是才人,正五品。但就是一個小才人,月俸也有20萬錢,摺合260貫,年俸就是3120貫了。這還只是錢,只是小頭,至於份例的綾羅綢緞、金銀珠寶,配套的宮殿、宮女等,都是開銷!
這要是不吝嗇着給位份,後宮的開銷就該上天了!
所以尚淑妃、龔修媛這種跟着皇帝從太子來的‘老人’,也得一步步晉升,沒有‘跳級’提拔的——當然,凡是都有例外,宮裏也不是沒有打破所謂規矩的,像姚貴妃就是,不過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以歸納爲‘權力的小小任性’,偶爾一次兩次,前朝也不會太‘苛責’。
對於素娥來說,無論是後宮的情況,還是龔修媛這等遠在天邊的人,其實都不重要。相較而言,還不如今天能拿到手的‘包子’——這次龔修媛滿宮放賞是爲她生了個兒子,而且這個兒子今天滿月(看起來還很健康,這點很重要!!!)。
所謂‘包子’,可不是吃的包子,在素娥看來,這就是紅包。
這是大燕宮廷的傳統,從當初還是節度使後宅時就有了,凡是有什麼節慶喜事都會有賞賜,只看規模大小不同而已。其中嬪妃誕育子女,賞賜會特別被叫做‘包子’,又稱作‘育兒包子’。不只是賞賜宮裏,大臣進賀之後也都有厚賞。
因爲最開始常見的形式就是銀錢封包,所以被稱作‘包子’。
額外的收入誰都喜歡,素娥隨大家一起磕頭賀了官家和龔修媛後,立刻就拿了自己那個‘包子’。
給普通宮女的‘包子’顯然是最下的那等,但就算是這樣,大家也開出了銀珠、玉墜、珍珠等物。
“素娥快看看,快看看你的。”有人見素娥還沒開包,立刻催促她。
“左不過都是一般玩意——”這樣說着的素娥突然沒往下說,因爲‘包子’裏面居然是一串珊瑚手串。時下珊瑚以高大爲貴,只有散碎不成型的才會拿來做首飾,這種論重量算錢。似這串手串紅的那麼純正的,一兩也要四五貫!
當然,從珊瑚到珊瑚珠有損耗,還要算工價,所以這串手串不能以重量定價(大燕一兩大約是40克,這手串重半兩的樣子)...算下來,至少也值三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