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宮廷歲月013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三春景字數:2920更新時間:24/07/15 11:19:12
    重樓子冠要先用銀絲編出一個素胎來,成爲一個框架,然後再蒙上一層質地偏硬的白色素紗羅。這種紗羅一般是用來做像生花的,漿過之後會更硬,方便像生花塑形。然後就是縫小珍珠了,細小米珠沿着銀絲素胎縫到紗上、固定到銀絲上,遮掩了銀絲的痕跡,也更加穩固。

    冠形類似山口冠,從側面看都是‘凹’字,只不過比山口冠高了很多,而且前低後高。

    還用銀絲做胎,白色素紗羅蒙皮,做了一片片蓮花瓣,圍繞着發冠底兩三圈(也有細小米珠縫綴在銀絲胎的位置)。另外,雕琢成菊花、蓮花、蘭花等高潔花朵的玉石有白、淺紫、淡黃、桃粉等顏色,以白色爲主,固定到發冠前後,顯得素雅高貴,又不至於冷清。

    這樣之後,發冠中間‘凹’下去的位置插上搭配得宜的鮮花,發冠後面又拖了一條白色軟紗羅,如同頭紗——人戴上之後,完全就是素娥記憶中觀音菩薩的標配了。

    這頂重樓子冠很漂亮,而且很好的一點是,並不怎麼費工。相對費時一些的不過是雕琢那些玉石花朵。但這種東西,屬於是司珍司常做的,做起來也很順手。所以趕在尚淑妃規定的‘最後通牒’前,她們終於完成了這頂發冠,送到了尚淑妃的欽明殿。

    尚淑妃見到這頂冠子,立刻被吸引了,叫侍女爲自己試戴。

    冠子戴上去,用幾支珍珠裹頭簪固定在頭頂心髮髻上,衆人沒有不稱讚的。平常負責化妝的侍女還說:“娘娘戴這冠子既高貴脫俗,又引人注目...依奴婢說,再配上珍珠妝,就沒有更好的了!”

    尚淑妃對着鏡子左觀右看,也覺得滿意,點點頭賞了司珍司的人。之後她確實在冬至節前後,靠着這頂冠子豔壓羣芳,引得皇帝也多看了幾眼,稱讚了一回——這可引得後宮上下關注非常,皇后和正一品的妃也就算了,自矜身份沒說什麼。可等而下之的嬪妾,哪個不打聽這重樓子冠?

    後宮裏自來就有學寵妃的風氣,誰得寵,誰的妝容穿戴都會被人仔細研究模仿!更何況重樓子冠得了官家的金口玉言?所以接二連三有妃嬪找司珍司做這發冠,司珍司不少人也算是受了好處。

    畢竟,不花錢還讓司珍司補貼着做東西的是少數,大部分后妃差遣司珍司,都是要額外給好處的。這些好處的大頭固然在幾個女官,可經手做事的人也得給好處,不然一點兒不配合,女官們做事也難呢。

    哪怕是素娥這樣打下手的,忙忙碌碌到臘月,也小賺了些。這個娘娘給賞,哪個美人拿人事麼...不過,這也就是打雜小宮女該得的,不是她一個人如此。

    對此倒是有一起的小宮女有些替她可惜:“這重樓子冠,說起來你功勞最大,應該多得些的...如今這樣,倒是含糊過去了。”

    當時顧月裏嫦娥的事雖然都沒捅穿,但在場誰不知道?就算當時不知道,只是有些猜測,後頭也該知道了。

    宮裏的人明面上不傳流言蜚語,最忌諱口舌,處罰也定的重。但說起來也是怪了,各種傳聞總是會以隱祕的、迅速的渠道口耳相傳...這麼值得八卦的小故事,別說是司珍司的小宮女了,恐怕此時整個尚功局都拿這個當茶餘飯後的談資之一了。

    只不過礙於顧月裏嫦娥是顧尚功的親戚兼養女,沒有放到臺面上說,也不當着她的面傳而已。

    “哪有什麼功勞?沒有姑姑們的巧手,不過就是胡思亂想。”素娥從沒有抱怨過這件事。這倒不是說她不在乎,如果她不在乎,當初就不該畫圖紙。說來說去,還不是想在司珍司證明自己的價值——她如果想在宮裏生活好一些,這就很有必要。

    只不過素娥知道,抱怨是沒用的。如果羅司珍她們是‘賞罰分明’的,心裏就給自己記功了,今後有合適的機會,自然會獎賞自己。而如果她們不是賞罰分明的,抱怨多了傳到她們耳朵裏,反而會給自己招禍。

    她如今地位還是太低微了,也只能盡人事以待天命。

    司珍司是很忙碌的部門,時間也不會因爲素娥拿出了一個重樓子冠就停滯。事實上,重樓子冠很快就成了過去的事,大家在被尚淑妃‘折磨’了一段時間後,進入臘月,精力又放到了準備年節節令物傷。

    事實上,別說臘月了,之前冬月司珍司上下就在做相關準備了!畢竟臘月裏節日多,過年又不同於普通節日,各種要進上的物品多且隆重。每年到這個時候不只是司珍司,整個尚功局都忙得不可開交!

    要說能比尚功局更忙的,大概只有尚食局了...過節時各種時令食物,還有宴會也多啊!而且不比尚功局,尚食局烹飪餚饌、造點心,還往往有‘即時性’這個特點,提前準備都很難呢。

    當然,司珍司也是真的忙!

    竈王爺像、鍾馗像、門神等印刷物,源源不斷歸整好,都是成套的。

    這些東西如果是重要人物,皇帝自然會賜下畫院畫工所作,但宮裏人這麼多,畫工們有八隻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多數還是用的尚功局印刷的。說起來這個活兒還是搶來的,宮裏有專門的印刷作,最開始是給太妃們印經的,也兼印這些......

    然後是過年期間各種寓意吉祥的成套首飾,這都是皇帝照慣例、按品階要放下去的。

    至於說饋歲送的年盤、試年庚用的賭具等又雜又精緻的小玩意兒,那也不能落下......

    “你這是什麼?花樣子麼?”周玉姐看到了整整齊齊疊在桌上的畫紙,上面或素雅或富麗的花樣子全都是從沒見過的!宮裏的‘宮樣’最講究傳統,突出一個不功不過,那些做老了的樣子,哪怕是她這個剛進尚功局的小宮女也盡認得出。

    素娥一隻手捻着毛筆,沾了一點兒顏料,沒有立刻畫下去:“不只是花樣子,也有我們司珍司用的紋樣...羅司珍說,聖人嫌棄尚功局節令敬上的物品缺乏新意,看到如今也看膩了,責令各司想些新的來。”

    這種傳統的東西,既要符合傳統,又要翻出新意,等於是帶着腳鐐跳舞,難度不小!特別是讓六局二十四司這些從小在套子裏長大、學習的人來,更是做不到哇!有之前做重樓子冠的經驗,司珍司上面的人就想到了發動年輕人。

    而一想到這茬兒,怎麼會想不到素娥呢?

    而素娥也沒有令她們失望,交出來的東西沒有不好的。這次素娥拿了這疊花樣子去給羅司珍,卻是羅司珍在幫司彩司的忙——

    “呵呵,上回你替我畫的花樣子,司彩司的閔司彩何等喜歡!知道是司珍司的學婢畫的,只想將你要了司彩司。我怎麼可能放你去?而且司彩司怎麼能和咱們司珍司比......”羅司珍滿意地查看了一遍花樣子,頗爲得意地說。

    她很少對素娥這種小宮女這樣和氣親熱地說話的,不只是地位上的問題,還因爲素娥這個年紀太小了。把這個年紀的小女孩當正經下屬,看起來總是怪怪的。但素娥已經用能力,還有堪稱‘早熟’的心態證明了自己,羅司珍很快就調整了心態。

    雖說這有點兒奇怪,但話說回來,宮裏什麼時候都不會少的就是‘早熟少女’。特殊的環境足夠催熟一個人的了...羅司珍挺欣賞這樣的人的。

    心裏滿意後,似乎是想到了什麼,羅司珍說道:“你這什麼都好,就是畫兒沒什麼章法。若是畫個花樣子倒也夠了,但難登大雅之堂啊——我見你是個好苗子,天賦出衆,這般天賦靈氣不能浪費了!”

    “只在司裏學,能學得好技藝不錯,可也只是技藝而已,難免匠氣!”

    “我聽說司籍司翻過年去要教宮女畫畫,你也去學學吧。”

    最後這話說的輕飄飄的,但素娥知道,這在尚功局的宮女,不,在所有私身宮女身上,就是了不得的恩惠了!

    司籍司負責宮女的教育問題,理論上只要宮女願意學,她們就能教宮女們讀書認字,甚至琴棋書畫也不在話。宮廷之中,不缺才女詩人,原因就在於此了......

    但這種事也就是理論上罷了,實際上能在司籍司得到相對完整教育的只有‘八月良家子’,不,就連‘八月良家子’其實也只有一部分能如此。畢竟,那些正經選進來的宮女,也不是人人看着就有好前程,頭上沒有被分配實在差事。

    而既然要當差做事,就沒有多少歇的時候,什麼時候能去司籍司學習呢?

    至於說‘私身’,司籍司就更有話說了!她們一開始就只負責教宮女,不負責教私身啊...雖然如今私身已經是實際的宮女了,但名不正言不順。或者說,這種事不當回事的時候不是事兒,但要上綱上線的時候,怎麼都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