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宮廷歲月006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三春景字數:3080更新時間:24/07/15 11:19:12
    在司籍司‘上學’的日子一晃而過,很快就過了有半個多月。

    宮廷生活很不自由,這段時間素娥談不上適應——這一點上,她可能還不如同一批進來的其他小宮女。她們是真小孩不錯,但因爲從來沒過過好日子,到皇宮好吃好穿,也就滿足了。除了想家的時候,其他並無不滿。

    就連大宮女的嚴厲,乃至苛刻,在她們也是可忍受的。

    一方面,按照比她們早進宮一兩年的小宮女的說法,‘還不到使喚你們的時候’。另一方面,也是這些小宮女在家的時候同樣不輕鬆!就算是她們中年紀較小的,八九歲吧,在此時平頭百姓家也是半個大人了呢!

    所謂‘窮人孩子早當家’,就是這樣了。

    她們都家貧,就算不用幫着養家,照管家裏大小事、帶弟弟妹妹也是不必說的。

    素娥不一樣,對一個習慣了自由自在,有什麼說什麼,日子再辛苦,也談不到‘生存’的現代大學生(她保守治療的時候,還是大學在讀),宮廷生活的不習慣是方方面面的。

    只不過她有成年人的靈魂,能夠不露聲色地忍耐這種不習慣罷了。事實上,這很有效,至少沒人覺得她在這宮廷呆的難受。

    “說來還是素娥你啊,學什麼是什麼,從不走樣!”周玉姐說這個話是佩服她剛剛經受住了教習女官的考覈。

    普通的教學內容,教了也就教了,談不到考覈,學的成學不成司籍司也不在乎。但一些日常都要實踐的東西,如何行禮、如何避貴人、如何走路說話等等,這些是基本,教習女官會考覈受教導的小宮女。

    如果這些還要各宮或六局的人自己上強度訓練,恐怕他們就要找司籍司說說了。

    “我就不行了,同樣學同樣練,到了司籍司做給人看,就活似個鐵燭臺,硬邦邦、直愣愣、枝枝叉叉的。”

    “這種事,多練練就好了,看宮中年長的姐姐姑姑,誰做的差了?”要素娥來說,就是熟練度和夠不夠放鬆的問題。剛學的人不夠熟練,而且對宮廷的一切人和事都太緊張了,所以難免緊張僵硬。

    當然,就算熟練了,也不能完全放鬆,須得有緊繃着一根筋的感覺。放鬆不是真的鬆弛地彷彿一個沒有彈性的塑料袋,而應該是‘柔韌輕巧’。

    這讓素娥想到了上輩子學跳舞的狀態...她爸媽都是搞文藝的,雖然都不是什麼厲害人物,但也讓她順理成章走上了這條路。她從小學舞蹈、學音樂,後來是舞蹈先放棄了,天賦差太遠了沒辦法......

    至於說音樂,她是有點兒唱歌天賦在身上的,嗓音條件也不錯,所以就一直學下來了,大學也是學這個的。

    舞蹈沒學到最後,但前後算起來她也學了11年,哪怕穿越了,也下意識提着舞者的那一口氣呢!

    曾經學舞蹈的經歷讓素娥記動作很有一套,就是這個身體沒學過跳舞,肢體控制沒那麼強——不過她作爲現代大學生,本身就學習能力好,學那些舉止上的東西,依舊顯得非常聰明靈巧。

    “學的倒好,見得是做宮女的好材料!”周玉姐和素娥說話時,有一個穿着宮女服裝,卻明顯和其他人不同的女孩子笑嘻嘻地說。

    剛剛教習女官從頭到尾一直表揚素娥,她雖做的也好,卻是完全被比下去了,早就臉色不好了。

    這個女孩子也穿圓領袍,但不是素娥她們那種茶褐色的,她穿退紅色團花暗紋的,顯得鮮亮又不至於招搖。還有那鵝黃色的腹圍外,束着的也不是素娥她們用的那種勒帛,而是以白玉和黃金裝飾的鞓帶。

    總之,從頭到腳她都沒出宮女的格兒,但又顯得精心細緻,一看就知道是非常受寵、有人伺候打理的‘宮女’...就是不知道是哪個宮裏的‘養女’。

    這話說的陰陽怪氣了,周玉姐就要和她爭,卻被素娥搖搖頭拉住了——和她爭什麼呢?且不說對方只是個小孩子,而她內裏靈魂是個成年人,就算沒有這一重,理性點兒她也不覺得能爭。

    人家是有背景的,這個時候逞口舌之快是舒服了,誰知道之後會不會有後患?

    素娥這也不算窩囊,只能說是識時務...她就算哪天不願意‘息事寧人’,要‘念頭通達’,也不能是爲這種小孩子口角啊。

    素娥低調地在司籍司‘上學’,回住處後還會回憶白天的學習內容,記錄下來、總結問題。周玉姐見她用鉛筆在自己釘的小冊子上寫字,驚訝道:“素娥,你還會寫字?”

    “會讀不會寫,只會寫些‘俗體’字。”素娥謙虛地說。

    然而就算她這樣說,也夠周玉姐驚歎了,她表情複雜地說:“原來你也是大家小姐。”

    “不不不,我只是...”素娥很快給自己認字的事編了個故事:“我娘帶我在書院幫傭過,尋着空偷學了些罷了。”

    高母確實帶着素娥在一家書院幫傭過,但時間很短,原身顯然也沒有藉機學習的意識。素娥能讀會寫,完全是上輩子的原因。對於華夏人來說,讀繁體文字也算是‘天賦技能’了,更何況她有一段時間熱衷臺灣言情小說,一本一本看下來,讀繁體文字很溜的。

    當然,寫就是另一回事了,她只能寫簡體漢字。

    不過簡體漢字本來就很多和繁體漢字一樣,再不然就是官方繁體字的常見異體,這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漢字簡化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使用者都在自發簡化。

    其中書法家發揮的作用很大,他們寫連筆,號稱‘一筆書’,就是一種常見簡化。後來因爲他們的影響力,以及這種簡化字好認、好記的原因,就成了民間常用的了。

    一筆書和很多其他民間的簡化總結到一起,被稱爲‘俗體’,和官方的‘正體’相對應。

    此時的俗體字數量,使用規模,不如素娥印象中的明清時期,但也很不錯了,拿出來不是什麼引人側目的東西。

    素娥要做學習筆記,在顧尚功那裏看到有隨便使用的紙(似乎是畫花樣子的),還有放在一旁的鉛筆,就問能不能拿一些——顧尚功問她做什麼用,她照實說了。顧尚功似乎很滿意她認字,還會寫一些,大方地給了她很多紙。

    “哦...難怪你用鉛筆寫字。”周玉姐的表情比剛剛平和了一些。

    素娥手中的鉛筆可是真的鉛筆,和現代‘鉛筆’實際上是石墨做的不同,此時的鉛筆是用有色鉛粉和膠搓成的細條。

    這在華夏是一種很古老的筆,過去人們用竹簡木片做文字載體時就在用了,所以有‘懷鉛提槧’的說法——鉛指鉛筆,槧則是細木條,相比起需要蘸墨水的毛筆,鉛筆的好處是便於攜帶。

    如今鉛筆多用來給手抄書或者描紅本畫界線,紅的界線稱之爲‘朱絲欄’,黑的就叫‘烏絲欄’,‘烏絲欄’用鉛筆來畫非常便利。

    正經學過讀書寫字的,怎麼會棄毛筆不用,用鉛筆寫字?在周玉姐看來,素娥大概就是那種偷學了之後,就用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的,所以現在也只能用硬筆。

    但能讀會寫已經很厲害了,別說家境普遍窮苦的私身了,就是‘八月良家子’,也多的是不識字的——王朝初年,之前一個亂世又是混亂到無以復加的那種,即使如今開國已經二三十年了,也是武風熾烈,識字率感人的吧。

    良家子也不代表都是大戶人家,或者就算是大戶人家,也不見得重視女兒的教育(世家被殺盡了,新榮之家甚至連兒子的教育都不成氣候)......

    顧尚功就很驚喜素娥識字,還會寫很多字。

    正如之前素娥曾有過的揣測,顧尚功收她做養女並不是渴望親情,盼着有個傳承。而是和后妃、太妃們一樣,有奇貨可居,將來推薦給皇帝的意思——大燕還只是割據勢力的時候,這股風氣就很濃厚了,這大概和大燕皇室男子出了名的好美色,同時在子嗣上有些衆所周知的小問題有關。

    好美色不說,在這個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時代,其實基本都好色,只看有沒有那個實力而已。倒是子嗣問題是大問題,因着這個,就連大臣也不好勸諫。

    大燕皇室姓郭,皇室這一脈在發跡前就幾代單傳了。兒女都能生的下來,就是兒子生下來夭折率相當高。

    這甚至不能說是後宅內鬥,因爲當初郭家沒發跡的時候就這樣了。發跡以後嚴防死守,然而依舊什麼用都沒有。

    爲了防止後繼無人,郭家皇帝廣納後宮,多生子嗣,和居高不下的夭折率搞‘對衝’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大臣們都不勸了,畢竟在皇位繼承的大問題之下,後宮過於充盈這種君主道德的小瑕疵就不值一提了。

    后妃有養女,推薦給皇帝,有固寵的意思。太妃們這樣做,則是維持自己對宮廷的影響力。至於女官,甚至一些年老的、有些勢力的宮女收養養女,則是打着奇貨可居的想法...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是真又榜樣在前的。

    顧尚功選了素娥,對她寄予厚望。而素娥能讀會寫,在她看來是增加了競爭力——不管什麼時候,大家總是高看會讀書寫字的,宮廷裏尤其講究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