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決勝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二分不等式字數:2340更新時間:24/07/15 11:08:10
曹軍的調動很快引起了在壽春坐鎮的周瑜的警覺,派遣陸遜前往金陵報信。
從壽春出發,經肥水南下,至金陵,五六百裏的水路,乘快船,倏然而至。
吳侯府中,當陸遜帶着詳細的軍情而回,無疑告訴了在場的所有人一件事。
曹軍即將南下!
劉興坐在主位,身旁,一衆文武分列。
“主公,曹軍將兵馬糧草都調往了譙縣,聲勢很大!”
譙縣是豫州大城,也是曹操麾下一衆武人集團的大本營嗎,除了許昌之外曹操勢力最重要的一座城。
在官渡之戰時,經歷了劉興的一次洗劫,曹操很是警惕。
常年在譙縣派駐一員大將和重兵,並且在渦水上下游都設置了軍寨。
在壽春方面偵查的情報之中,曹軍這次動作很大,是做好了大規模出擊的準備。
聽了陸遜的話,劉興沒有回答,而是看了看底下一衆人的反應。
和赤壁之戰時江東一衆士人全部言降不同,此時,曹軍對於一衆人的衝擊還不是那麼大。
雖然,此時的曹軍對於衆人而言依舊是龐然大物。
衆人的意見很統一!
打!
劉興看着一衆文武討論的那個激烈的程度,彷彿有人要說一個和字,就會被撕碎一般。
甚至更有人嚷嚷着立刻集結兵馬,北上壽春,打向許都。
劉興最終越過了衆人,看向了陸遜,問道。
“伯言,你怎麼看?”
劉興的態度讓陸遜有些詫異,因爲他不光越過了衆人,而且向他問的不是周瑜的意見,而是他自己的。
“臣以爲壽春爲我軍北部重鎮,淮南樞紐之地,絕不可失!一旦有失,淮水不復我所有,徐州亦難支撐。”
陸遜的話讓衆人深以爲然。
整個淮水防禦體系是最北的一道防線,有了這道防線,淮南、江東才可以高枕無憂,持續發展。
這道防線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壽春。
吳侯府中衆臣,都有利益在淮南,自然不可能看着自己家的財產落入了曹操的口袋裏。
劉興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繼續問道。
“伯言以爲我軍能守得住麼?”
陸遜一驚,衆人也都是面帶怪異之色,不明白劉興爲什麼會問陸遜這種話?
要知道,此時的陸遜不過是周瑜都督府中的一員幕僚而已。
這種大事,劉興不該問他。
聽了劉興的問題,陸遜只能硬着頭皮回答。
“臣以爲可以守得住!”
“爲何?”
“曹軍步騎驍勇,可毫無水戰經驗,且軍中缺乏艨艟等戰艦,在淮水上不是我軍的對手。雖有十萬之衆,亦不足懼。”
“那你認爲我軍該立刻北上麼?”
陸遜拱手道。
“臣以爲,這就像是張弓搭箭,曹操自知水軍不敵我軍,故引而不發,乃是爲了疲憊我軍!我軍此時北上,正好中了曹操之計!”
“何意?”
“北方多旱田,如今種植麥的地方已經收穫一輪,而南方多水田,種植的稻米還未到收穫之時。若是我軍此刻便集結人馬,正好中了曹操之計,耽誤了秋收。”
陸遜的話,讓一衆嚷嚷的要立刻動兵的人冷靜了下來。
在看向這個年紀輕輕的周瑜幕僚,眼神變得不一樣了,彷彿在說,小子,有點東西!
“可如果不立刻北上,曹軍真的南下該如何?”
“金陵至壽春的水道,我軍往來極爲便捷。臣以爲,可在水道沿線多設水寨,佈下水軍。一旦壽春有警,便可快速集結,增兵北上。”
陸遜不愧是東吳四大都督之一,年紀輕輕,已經表現出不俗的才幹。
劉興笑了一聲。
“很好,不過曹操如此費力,我要是沒有一點表現豈不是對不起他麼?”
劉興說完,衆人屏息,等待着劉興的命令。
“周泰、蔣欽!”
“末將在!”
“命你二人各率五千水軍,並艨艟、鬥艦百艘,北上壽春。”
“末將領命!”
衆人退下後,劉興獨將陸遜留了下來。
“伯言,你以爲天下的局勢以後會如何?”
此時周圍別無旁人,陸遜說話的時候沒有了剛纔那份拘束。
“官渡大戰之後,河南之地,人心歸順,曹氏已是樹大根深。袁氏諸子,早晚必被吞併。到時,曹操手握河南、河北七州之地,天下難有對手。我軍若是能西取荊州、益州,則足以與之匹敵。”
“然後呢?”
劉興的話讓陸遜一愣。
然後?
陸遜從來沒有想過。
“若成南北之勢,我軍該如何勝?”
陸遜搖了搖頭。
“臣還沒有想過。”
劉興並沒有勉強,從一旁的盒子中,拿出了一本書,交給了陸遜。
“拿回去看看!”
陸遜看了一眼,略微翻了翻,發現這本書上寫的都是有關農業的事情。
“我北上淮南時,袁術舊部多有歸附,我於淮南之地設三十屯田營,安置衆人。如今,我將五個屯田營交予你統轄。”
陸遜面色一變,要知道,這三十個屯田營都是吳侯府直接管轄的。
金陵上下,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屯田營,可劉興卻一下子給了六分之一讓他管理。
這說明,劉興將他提拔到了心腹之臣的位置。
“軍之大事,在農與兵。你好好看看這本書,我軍之根本,南北之大勢,便決於此。”
面對着劉興的囑託,陸遜心中不免感動。
“臣必不負主公!”
無論是周瑜、魯肅,亦或者是龐統,他們所提出的二分天下之策,都沒有解決一個根本問題。
成就二分天下之後,該如何贏?
若天下有變,則引軍北上。
可問題是,天下若是不變,又該如何?
此時的南方和北方比種田,往往拼不過。
只有快速推進農耕技術,製造更先進的農耕器具,讓百姓學會精耕細作,使南方的糧食產量提高,吸引人口,擴大人口基數,才能形成正循環。
才能在更大的層面實現以快打慢!
曲轅犁如今在劉興的三十個屯田營中都普及了,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
之後,便是向着整個揚州推廣。
不過,推進農耕技術,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或許得幾年,十幾年,幾十年。
只有積累足夠多的人才,才能實現最終的目的。
那三十個屯田營,便是劉興播下的種子。
陸遜,這位江東的最後一位大都督,則是劉興看好的統帥。
“我去信一封給公瑾,此後,你就留在我麾下吧!”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