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朕,避他鋒芒?(明天上架)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一天寫三章字數:2165更新時間:24/07/15 11:00:40
……
“前線探得軍情!”
“陳倉方向,馬騰、韓遂果然只出了一支疑兵!其真正主力,已然繞道蕭關,順着六盤山突入關中!”
“有確切消息——三日前,涇原破!”
“兩日前,華亭破!”
“一日前,千陽破!”
“最多還有半日,馬騰、韓遂的兵馬就能繞過陳倉,途徑郿縣!”
對方的速度比劉協想象的還要快。
進入郿塢之後,劉協本以爲能夠稍稍休息一番,養精蓄銳。
可昨夜提前出發的牛輔在得到劉協的情報後,雖沒有選擇渡河,卻還是往蕭關方向派去斥候。
事實比所有人預料的還要糟糕。
馬騰、韓遂,此刻已經突破了防線,進入了關中。
“如此,郿塢的防守,便全部交給子循(高順表字)了。”(注1)
張遼長於進攻,尤其善於騎兵作戰,所以這短兵作戰算是張遼的一個弱點。
所幸,張遼身邊一個同僚恰好能夠補足他的缺點。
高順身後站着百餘名身披重甲,手持大盾、鉤鑲的士卒,隨時等候待命。
這一百名士卒,就是昔日劉協和董卓在北宮中用來對陣的士卒。
之前,劉協曾建議董卓組建一支適合在關隘、山地作戰的陷陣營,並將這陷陣營交予了高順率領。
雖然後面因爲種種事宜,這陷陣營並未在棋局上展示自己真正的風采,但這並不妨礙劉協放心的將郿塢的防守全權交給高順。
“末將領命!”
高順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首考”即“實戰”。
但配合上郿塢自身的防禦工事,高順有信心守住此地!
“好,那便豎起龍纛,告訴對岸的敵軍——”
“朕,就在這裏!”
對岸。
逐漸逼近的騎兵。
正如漢軍已經打探到了他們的蹤跡。
他們同樣也探到了渭水南岸的蹤跡。
“汝說,郿塢升起了大漢龍纛?”
無論是馬騰還是韓遂,之前都是邊境漢吏。
雖然他們都曾攻伐過大漢郡守,甚至還一度入侵過三輔之地。但當他們聽到大漢龍纛於自己對面升起時,心頭還是有些發憷。
“文約(韓遂表字),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我等來到關中的目的就是爲了天子,自然要破了關隘,將其拿下!”
馬騰有些踟躕:“何必要進攻天子?反正我等已進入關中,倒不如直取長安,如此不還是一樣的嗎?”
韓遂險些被馬騰氣笑。
“若得不到天子,我們還來關中做什麼?”
“此次士孫瑞親自去尋我們,求我們出兵誅董卓、清君側。雖有搬弄是非之嫌,但這確實是我等最好的良機!”
“一旦得了天子,我等便能取得朝廷的權柄,做下一個董卓!”
“反觀那長安有什麼用?就算進去了,又能劫掠些什麼東西?就算劫掠些什麼東西,難不成還能帶回到隴右不成?”
韓遂恨鐵不成鋼:“董卓只是被調走了,可不是死了!”
“若是我等不能得到天子,就算破了長安又如何?董卓照樣可以率領大軍殺回來!到時候你我這些兵力,難道可以抵禦董卓的虎狼之師嗎?”
“爾今之計,唯有挾天子,方纔能成就大業!”
韓遂比馬騰年長些,還曾去過洛陽,見過何進,見識心性都要遠勝馬騰。
他明白,越是這種時候,越是成王敗寇!
他和馬騰可不像袁紹、袁術,遠在關東,董卓打不過去。
他們就在隴右!
若是此事不成,那董卓未來的報復對於他們來說將是致命的!
“這天子以爲躲在一個塢堡中,我們就拿他沒辦法不成?”
韓遂兇相畢露。
“全軍下馬!準備器械!大不了將這些士卒全部拼死在這裏!只要得到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
馬騰見狀,也收起了自己的優柔寡斷。
“既如此,自當與文約兄一起進攻郿塢!”
馬鞭重重一揚。
二人身後的羌族騎兵猙獰着面龐,朝着郿塢殺去。
他二人麾下兵馬,大都是羌人。
羌人雖身材矮小,但兇悍遠勝尋常漢卒!
他們不少人手中的武器都還是骨刀、骨錘。
與漢人士卒相比,他們才不管郿塢上空飄蕩的那面龍纛意味着什麼。
他們只知道,若是拿下郿塢,必然可以得到裏面的財寶,玩弄裏面的女人!
正在郿塢牆頭督戰的高順見到這羣羌族士卒如此兇悍,便來到了劉協身邊。
“陛下,還請移步塢堡內部,先避其鋒芒,免得傷到陛下!”
劉協此刻也聽到了那羣羌人猶如狼嚎一般的叫聲。
這非但沒有讓他畏懼,反而朝外面看去,以大漢天子的目光審視外面奔走的這羣異族。
“朕,避他鋒芒?”
劉協覺得好笑。
“自古以來,就沒有避讓異族的諸夏天子!”
“昔日犬戎攻打鎬京,便是周幽王那樣的天子都沒有選擇逃走,而是死在了驪山下!”
“子循莫不是以爲,朕還不如他姬宮湦嗎?”
劉協搬來一把胡凳,直接坐在城頭。
“來人,給朕披甲、備刀!”
“給城下知會一聲,就說大漢天子首級在此,想取的……讓他們自己滾到朕面前來!”
——————
注1:
又到了起表字的時候,和牛輔一樣,高順的表字在史書上同樣沒有記錄,只能自己給取一個了。
首先,在東漢末年,劉熙寫過一本《釋名》的書,裏面將“順”這個字解釋爲“循也”。
考慮到劉熙與高順生活的年代基本一致,所以對字的釋義也估計差不多。
之後,我記得以前看《太平寰宇記》,裏面貌似有一個叫橋順的人。然後去查了一下,發現他的表字是重產。
綜合“順,循也”的釋義,我猜測古人對這個“順”的主要釋義其實是在延綿子孫這一方面。畢竟古代對於家族興旺一事十分看重。
所以,最後我選擇了“子循”這樣的表字,一方面更貼近釋義,另一方面在平仄上要押韻一些。“高子循”比之“高循德”、“高循宗”什麼的,貌似都要好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