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命運爲何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熱情與痛苦字數:2109更新時間:24/07/06 00:27:49
    大夥兒似乎都想勸楊錚重新考一次職業選手。

    一是因爲他現在的棋力全公司最高,連公司外聘的職業棋手都很難在棋盤上扛過楊錚密不透風的進攻。

    二是因爲楊錚本就是象棋起家,雖然現在作爲股東加上負責公司技術支持,但他的象棋才是他立足這個行業的基本。

    楊錚也在猶豫是否去參加職業棋手考覈,但之前取消他職業棋手資格的經歷,就像是被魚刺卡過喉嚨的慘痛回憶,讓他下意識厭惡職業棋手考覈的一切。

    他就是這樣一個腦筋轉不過彎的人,與他關係好的人,會覺得他有原則,但旁觀者更多還是會說他死腦筋。

    這是他的缺點,也是他人生裏爲數不多的優點。

    畢竟,像他這樣死腦筋的人,可不多了。

    ……

    距離世界大賽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楊錚所經營的公司,也提前拿下了賽事轉播權。

    不過楊錚並沒有負責計劃運營接下來的賽事規劃,因爲現在的他離開了上京。

    要去參加一位要好朋友的葬禮。

    他坐在去往朋友葬禮的高鐵上,眼神很是迷離,滿腦子想的就是與這位高中時期朋友的回憶。

    這位朋友姓劉,是他高中時期非常要好的朋友,劉同學很外向,比高中時期的楊錚外向多了。

    一米九的身高,再加上帥氣的外表,讓他在高中時代備受女生矚目。

    他也的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小夥子,除了出色的外形,他的運動天賦也很不錯,從高一起就是學校足球隊的主力,高中三年最好的成績,就是率隊拿下全國高中生足球比賽第五名,更難人可貴的是,他的學習成績也很不錯。

    750的高考滿分,他考了620分,再憑藉着他體育特長生的身份,也成功進入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頂尖院校。

    按照常理說,這麼優秀的人,大學時代應該也是風雲人物,畢業之後更是應該走上一條讓人羨慕的精英之路。

    但劉同學他的大學時期很低調,畢業之後更是去做了一份讓人很不能理解的工作。

    而那份工作正是護林員。

    護林員,這個只在小學課本上才能看到與聽說到的職業,給人第一印象便是願意從事這份工作的,大多都是些上了歲數的老人。

    這也讓很多熟知劉同學的人很納悶,納悶着他這麼年輕有着這麼好的前程,爲何要做這種“沒前途”的行業。

    劉同學與楊錚高中時期關係倒是很好,他們兩是因爲一本網絡小說成爲鐵哥們的。

    在那個互聯網內容還很匱乏的時代,電腦也沒像現在這樣普及的時代。

    大夥兒去網吧基本上也就是玩玩一些單機聯機的電腦遊戲,玩網遊的人更是不多。而看網絡小說,說實話在當年也算得上是一個非常小衆的愛好。

    也畢竟,在那個時代,紙質書受衆面更廣,也更“方便”。

    楊錚還記得,自己和劉同學是看一本異世界傭兵類型的小說而結識的。那本書的具體名字還有劇情他現在早已忘得差不多了,他只記得主角叫什麼艾米,曾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那時候的他們一邊閱讀着小說,一邊也幻想着自己枯燥無味的生活也能像小說那樣充滿着激情與魔幻。

    他還記得,當他們讀完那本小說之後,劉同學還半開玩笑的對他說,自己以後也要當一個優秀的小說作家,把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寫出來,然後像這本書一樣,帶給很多很多讀者無限的遐想。

    那時候的楊錚,望着眼裏有光的劉同學,他點了點頭,他大概也相信這麼優秀的劉同學未來肯定也能完成理想。

    在之後的高中三年時間裏,自己也與劉同學讀了不少有趣的小說,再之後,他們兩也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都考上了不錯的大學。

    大學四年的時間裏,他與劉同學也經常來往,只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劉同學好像並不想當小說作家了。

    也有可能是因爲他大學主修心理學的原因,他未來的理想更多的還是想從事心理醫生相關的行業。

    這裏也不得不提一下劉同學的專業,這個專業不是劉同學自己選的,而是劉同學父親選的。

    劉同學的父親是一名從事着計算機相關行業的工程師,他很早就接觸着人工智能,並且他很敏銳的發現未來的時代大概率是人工智能的時代。

    流水線工作與低廉的勞動力,未來都會面臨着淘汰的風險,而心理學是唯一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行業。

    不得不說,劉同學的父親商業嗅覺很敏銳,隨着時代的進程,他所預料的大多可能性都成爲了這個時代的矛盾點。

    只不過,他好像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其實並不太喜歡心理學專業。

    可就算他知道,他也會讓自己的孩子選擇他推薦的專業,因爲他知道劉同學一直都是聽話的好孩子。

    大學四年,劉同學雖然有些失落,時常有些迷茫,但他也按照父親的規劃,大學畢業後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繼續從事着有關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而楊錚並沒有選擇讀研,而是像普通人一樣上班合夥創業,二人的交集也慢慢少了起來。

    除了偶爾節日祝福,一年到頭也約不了幾次飯局,慢慢的,二人的友誼也只存在於手機上。

    在楊錚失業後,他也裝x發了一條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朋友圈。而劉同學看到後,不僅安慰着他,還給楊錚轉了一千來塊錢,要楊錚放輕鬆,別自暴自棄,去大吃一頓。

    這份情義,楊錚也一直銘記於心,他也本想等着自己成功之後,去找劉同學聚一聚,還曾幻想過自己若是真能成爲有錢人,自己絕對會給這些對他好的朋友一人送一輛豪車。

    然而,世事無常,劉同學的過世,不僅讓楊錚意識到了友情的可貴與生命的脆弱,更讓他莫名的有種緊迫感。

    他好像也認識到了,人到中年,分別也漸漸會成爲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