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明天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熱情與痛苦字數:2490更新時間:24/07/06 00:27:49
    答案就在明天,每一天的明天。

    在範平安思索着自己該參考着哪款軟件的運營模式從而讓自己運營的手遊走出困境時,殊不知也在這時,兩個年紀與他相差不大的年輕人,也在參考着他所運營的手遊,思索着他們的出路。

    就比如楊錚,他看着範平安精心運營的遊戲,他一邊思索着套用的可能性,又一邊在挖掘着這款手遊的可玩性,他的腦海裏也第一次思索着“有趣”的可能性。

    而與他是競爭對手也曾是摯友的富二代,他望着這款運營了如此之久的手遊,他的眼神裏除了渴望外,也多了一分疲憊。

    他很累,真的很累。

    雖然現在的他,相較於同齡人來說,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成功人士”,但他同樣也清醒的明白自己遠沒有媒體還有旁人眼裏那般成功,自己啊,其實活着卻又是相當失敗的。

    他曾經也一度認爲創業比拼的就是“想法”二字,比拼的就是誰的想法更加超前,他也一直以爲自己可以通過“想法”去成爲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人。

    但時間卻又殘酷告訴他,他的想法在現實面前卻又是一文不值的。

    這更讓他想起了他曾經閱讀過的一段文章,那段文章具體他已經記不太清,但他卻記得,那段文章大概說的就是想法二字。

    它說,這個世界其實並沒有獨一無二的想法,當你想到了這個想法的時候,這個世界其實早有超過一百萬的人腦海裏已然涌出過這個念頭,但在那一百萬人之中,只有不到一萬人會順着這個想法去實踐,而成功者也就不到十人。

    曾經的他對於這段文字,有些嗤之以鼻,那時候的他,年輕,充滿着活力,腦海裏都裝滿的是各式各樣的想法。

    他也一直認爲自己就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自己的想法絕對會成功。

    然而已過了而立之年的他,回首看着這一切時,他也只覺得可笑。

    象棋軟件,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出現在電腦上,而社交軟件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便有了雛形,象棋與社交的結合,更是在二十一世紀初便有了。

    而自己有關於象棋與社交結合的想法,相比之下,壓根就算不上超前,甚至可以說得上是“落後”。

    但爲什麼之前的象棋軟件會陸續凋零,而他會成功呢?他想,原因就是他處在一個最合適的時代,的確,這個時代是創業的時代,無數奇思妙想都在這個時代裏綻放着屬於他們的美麗。

    自己所謂的想法,其實也只是順應了這個時代的浪潮,至於成功,他並沒有覺得自己成功。

    因爲隨着年紀的增長,他對成功的定義,也有着不同的認識。

    在他剛大學畢業,看着媒體上大肆宣傳的有錢人,他認爲成功就是有錢。

    爲了有錢,他背叛了自己大學時代最好的朋友,也爲了有錢,他在自己最寶貴的二十多歲,每天都在運營着所謂的人情世故。

    他以爲有錢人就是利用人情世故,但當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去運營所謂的人情世故時,他卻忘記了“腳踏實地”這四個字。

    這幾年來,他好像一直都沒有腳踏實地,在獲得媒體的吹捧以及事業的小有所成後之,他日益膨脹的野心讓他忘記了他其實最開始就只是單純的想做象棋社交。

    他在慾望的驅使下,開始不經意接觸所謂的,能改變世界的人工智能。也開始玩起了在這個時代最高大上的“元宇宙”。

    可他其實一點都不懂人工智能,也不太瞭解什麼是元宇宙。

    碎片化的時代,讓他以爲所有的知識都是各種百科上冰冷冷的幾行文字,碎片化的時代,也讓他以爲自己懂得很多。

    殊不知,越是碎片化的時代,知識這兩個字越需要“完整的體系”。

    不可否認,就算碎片化的知識,也帶給了他預想之外的收益。

    他也的確因爲自己將重心放在人工智能與元宇宙上,掙到了除了天天象棋見這款軟件以外的另外兩桶金,人工智能的象棋教學應用,讓他以爲自己看到了“曙光”。

    但在這個時代永遠都不缺乏模仿者,當他的成功被鋪天蓋地的宣傳,越來越多的模仿者橫空出世。

    他們比他更“暴力”,他們也用着碎片化的知識以及瞭解,與他搶佔着剛被開闊的新市場。

    他們當中也不乏擁有着“完整技術與知識的人”,他們當中更不乏聰明人。

    他們踩在他的肩膀上,將他倉促的產品完善,他們拉着更有實力的投資人,打壓着他之前定好的價格,和他打着商品價格戰。

    當他被這些後來者壓的喘不過氣,他像是找着救命稻草,回首望向自己二十多歲就設計出來的“天天象棋見”時,他猛然發現,因爲自己的野心與慾望。

    天天象棋見只剩下一地雞毛。

    他想賣掉這只剩下一地雞毛的“過時產物”,但他的父親卻阻止了他。

    作爲自己的榜樣,也是自己最大的“投資人”,他不敢忤逆自己父親的想法。

    雖說他不敢忤逆,但在他心中還是有着不少怨言的。

    他也似乎忘記了,他家最開始其實並不是大富大貴,反而還是什麼清貧。

    他的父親原本也不是商業大佬,而是一個被很多人瞧不起的“地攤佬”,當年他上學的學費,都是自己的父親用着五角一塊的手工織品換來的。

    他也忘記了,當年他的父親所面臨的困境,可是要比現在的自己更加沉重,他更是忘記了自己的父親之所以能夠成功,靠的就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腳踏實地”。

    那一個個五毛一塊的手工織品,他的父親賣了三十年,從一個小攤,賣到了一個小店,又從一個小店賣到了一個大店,再到後來靠着腳踏實地,一步又一步成爲了國內最大的手工紡織供貨商。

    雖說他的父親現在的主營業務有很多,也擔任了象棋協會會長的職務,至於紡織明顯不是主營收入,但他總是告誡着自己,一定要腳踏實地。

    可這個時代發展的太快,腳踏實地也意味着自己將會花費大量時間去做些沒有意義的事情。

    在這個時間等於金錢的年代,腳踏實地到底有沒有用?

    他不知道,但他看着這款運營着如此之久的手遊,他的腦海裏,也莫名的想起了腳踏實地這四個字。

    到了第二天,富二代拿到了這家遊戲公司的運營資料,看着這家遊戲公司總體上的虧損。

    他的臉上也露出了玩味的表情。

    在他的視角裏,腳踏實地又有什麼用呢?這個世界永遠都不缺乏腳踏實地的人,但他們的成果卻大多又被像他這樣,不腳踏實地的人所吞噬。

    這也讓他想起了象棋。

    富二代雖說不是象棋高手,但她也知道,那些自小就接受着專業訓練,那些自小就被磨礪心性,花了幾十年才成爲象棋高手的人。

    他們也似乎敵不過那些揹着ai棋譜,幾個月速成的人工智能棋手。

    這個時代,好像早就不屬於那些腳踏實地的人。

    可真相真的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