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變化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熱情與痛苦字數:2253更新時間:24/07/06 00:27:49
時間如奔騰的河流,眨眼間就過去了半年。
這半年的時間裏,楊錚也終於從原有公司離職,和那幾位合夥人全心全意的搗鼓出了一款新的象棋軟件。
萬幸的是,這一次他不僅沒有被卸磨殺驢,還分到了之前答應的股份。
融資兩次的新軟件,也自然而然成爲了象棋天天見的新對手。
兩款同一賽道的軟件都開始新一輪的燒錢營銷,只不過楊錚對此不太精通,他也沒有參與進去。
只是他聽廣告部與市場部的同事聊天,聽說兩家公司都花了上億元去營銷。
聽到這個如此震撼的數字,楊錚倒也沒有之前那樣“沒見過世面”,他清楚這是公司必要的支出。
但他也會偶爾望着窗外那些每天爲了生活沒日沒夜奔波的人們,心中有些壓抑。
這兩家公司也在燒了兩個月的廣告費後,進入了互搶資源的階段。
大廠老哥還有其他兩位合夥人,對於掠奪資源這四個字,十分敏銳。
他們清楚,象棋軟件想要留住用戶,玩法,用戶體驗這些自然是必不可少,但更關鍵的還是軟件核心的直播業務必須要有鎮得住廠子的“象棋高手”。
而這時,楊錚的作用也終於體驗出來了。
他被三位合夥人要求開啓了自己在這款軟件上的第一次直播。
雖說他差不多已有近一年的時間沒有在公衆面前露面,在加上互聯網是個更新換代極其頻繁的地方,現在能記住他過往的人其實也不多。
但他又在公司高強度的宣傳下,喚醒了人們對楊錚塵封的記憶。
爲了噱頭,他被安排第一戰的對手,居然又是象棋機器人。
自打楊錚贏了那家大企業的象棋機器人後,那家大企業憑藉着所謂的“大度”還有獎金豐厚的新挑戰賽,快速搶佔了市場的先機。
再加上大量的資源傾斜,它也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裏成爲行業內的第一。
同時,在這半年的時間內,無數象棋高手都向象棋機器人發起新的挑戰,他們也幻想着自己可以戰勝人工智能,一夜暴富。
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全都敗給了象棋機器人。
這也讓那家大公司在收穫流量與噱頭的同時,也高調的把最開始的十萬獎金調整成了一百萬。
而當他們聽到楊錚又要挑戰自家的象棋機器人時,他們也回想起當年的恐懼。
雖然這半年的時間裏,他們對着象棋機器人內的人工智能升級過一次。但面對着曾經兩次給他們打出過陰影的楊錚,他們莫名覺得自己很有可能又會在陰溝裏翻船。
他們也連夜升級程序,企圖把難度增高,或許是因爲他們已有三個月的時間沒有升級程序,這次強行升級,也讓他們的象棋機器人出現了許多bug。
尤其是前幾個檔位的難度直線下升。
很快就到了楊錚直播的日子,雖然他們對着現在的人工智能有着信心,但心中的不安卻也讓他們一直都守在楊錚的直播間裏。
當楊錚開播的時候,他們卻愣住了。
因爲今天的直播間的主角,並不是楊錚,而是一位看上去只有十歲出頭的小女孩。
這個小女孩可不一般,她與象棋機器人下棋,除了最後一個難度沒下過以外,剩下的幾個難度都用着三種以上的不同方式獲勝。
雖說小女孩沒有出現在直播間裏,而是以視頻錄像的方式放出來。
但她的眼神,她的下棋思路,還有她那殘疾卻又堅毅的模樣,默默打動了不少棋友。
當然,她獲勝的視頻也讓很多棋友對着視頻裏小女孩的棋力抱有質疑。
雖說現在少年天才的確很多,就拿前段時間棋院裏的那位少年天才來說,小小年紀就戰勝了一級棋士,雖最後惜敗於老牌的象棋大師,可他的潛力有目共睹,甚至很多媒體都覺得這少年說不定未來會成爲華夏最耀眼的新星。
但他們也不覺得直播間裏的小女孩有着和那位象棋天才同樣的潛力。
也畢竟,棋院的那位少年天才可是有着大量資源傾斜,而楊錚直播間出現的女孩,看樣子就知道她的家庭條件不好,沒有接受過先進專業的訓練。
在加上楊錚說她學棋只有半年時間,大家更覺得這位小女孩的棋力並沒有達到他們想象的水準。
但大多數棋友都是善良的,他們倒沒有在直播間直接去譴責,而是委婉的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楊錚看着直播間滿屏委婉的彈幕,他笑了笑,沒有解釋太多,而是反問着直播間的觀衆。
他問他們,在他們眼裏,象棋什麼最重要?是算力?子力?棋力?記憶力?還是臨場應變的能力?
大部分人都回答着算力,他們回答也沒有錯誤,因爲人工智能就是憑藉着超乎尋常的算力碾壓着人類棋手。
看着彈幕裏幾乎一邊倒的回答,楊錚就着小女孩那幾盤棋開始分析。
慢慢的,隨着楊錚的分析還有講解,直播間衆人都開始沉默了。
一是因爲他們發現小女孩勝過象棋機器人不單單是靠着算力,更多的還是子力與臨場應變能力。
二是他們也通過這幾盤棋意識到了,與高手過招其實並不能直接提升棋力,更多的還是賽後思考。
一來二去,直播間好像也意識到了,講棋其實比看棋更容易提升自己現有的實力。
隨着楊錚的講解深入,很多棋力不高的棋友,也感覺到只要找對方法,自己也能戰勝象棋機器人。
在楊錚講棋的同時,鵬飛也在默默地挑戰着新升級的象棋機器人。
在這半年的時間裏,鵬飛的棋力也進步了不少,穩定在超一線的位置。然而也在這半年的時間裏,鵬飛也意識到了這個世界的變化。
好像隨着天天象棋見的強勢插入,現在絕大多數的職業棋手,都不像以前一樣追求着更進一步的棋力。
而是追尋着流量還有曝光,不少職業棋手寧願放棄中小型職業比賽,也要把更多時間放在直播上。
他們就像自己的以前一樣,總覺得職業棋手的“壽命”太短,想在這幾年的時間裏去掙到別人一輩子都花不完的財富。
然而,時間會證明一切。
這個世界也只有努力永遠不會背叛像他們這樣的職業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