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棋爲人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熱情與痛苦字數:2177更新時間:24/07/06 00:27:49
    “你們喜歡象棋嗎?”

    男人望着屋內坐滿的孩子們,他認真且又偏執的問道。

    雖然,他得到的大多數回答都是喜歡。

    但在這些孩子們的臉上,手上,他似乎看出了他們內心中真正的答案。

    “那你們喜歡學習嗎?”

    這一次,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搖頭。

    “爲什麼?”男人有些固執的問出了這三個字,當然,他得到的答案卻又是五花八門,耐人尋味的。

    有的孩子說讀書壓根就沒法改變命運,因爲村裏乃至鎮上的有錢人,都不是什麼所謂的大學生,高中生。他們都是一羣初中都沒上完就下海經商的生意人,他們羨慕着他們,他們也想成爲他們。

    也有的孩子說,讀書花費時間太長了,九年的義務教育加上三年的高中歲月,可要足足花費十二年的光陰。然而,這十二年的光陰換來的大概也是一些壓根就看不到,也無法想象到的未來。

    當然更多的孩子們他們望着男人落寞的眼神,他們也道出了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那就是他們壓根就不相信書本上的大道理。

    書本上說勤勞可以致富,踏實可以成就平凡且又輝煌的人生,書本上還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但勤勞,踏實,知識卻好像無法在冷山上立足。

    勤勞依舊還是那麼貧困,踏實也被很多外出打工的冷山人看不起,至於那最重要的知識,在冷山人眼裏還不如外出打工來的錢快。

    這就是冷山人幾十年來一直迷茫的價值觀。

    男人好像懂了,懂了爲什麼冷山人會一直貧困,爲什麼冷山裏的孩子他們眼裏永遠都裝不滿希望的真正原因。

    他沉默了許久,最後還是決定留下這羣孩子,去教他們如何下象棋。

    當然,作爲學棋的“學費”,男人要他們每週至少要去村裏的學堂裏讀三天書。

    這麼“廉價”的學費,這些孩子的“監護人們”自然也沒有理由去拒絕。

    他們望着這個在大城市裏“混不下去”的男人,他們好像隱約感覺到了知識有時候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但男人這般舉動卻得罪了村裏那唯一的一名鄉村老師,那名鄉村老師住在離村幾十公裏的鎮上,平時也基本不會來到這個無論是生活還有精神都十分貧瘠的小鄉村。學生不學,對他來言,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好事。

    可爲了學習象棋,這些孩子又重返了學堂,這又讓這個“可憐”的老師每天起早貪黑的趕到村裏,慢慢的,他也記恨上了這個多管閒事的男人。

    在一個夜晚,忍無可忍的老師堵在男人門口,對着開門的男人揮舞着手中的木棍。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男人望着木棍還有他兇狠的眼睛,他沒有躲,也沒有逃,他只是平靜站在門口等待着木棍落下。

    這一刻在老師眼裏,他既像是個勇士,也像個不要命的傻子。

    ……

    “這麼多年來,我做慣了減法,但我也從減法中學會了加法。”

    雖然棋面上楊錚看上去佔據了絕對大的優勢,但仔細看,吳明天還是有着一戰之力,至少他還有着一馬一炮一車三個大子。

    楊錚“激進”的前進還有吳明天“消極”的後退,讓這兩人身前的小小棋盤上多出了大片空白。

    雖然吳明天從始至終未吃楊錚一子,但楊錚“激進”的進攻也讓他的後方留下了大片空白。

    “加法…減法?”楊錚不停唸叨着這兩個詞,他的眼神也漸漸迷離了起來。

    加法,減法其實也是象棋的一種境界。

    這種境界是老周告訴他的,也是楊錚領悟後傳給東東的決勝法寶。

    只不過,老周的加減法明顯和吳明天的加減法並不相通,吳明天的加減法也要比老周的更加極端。

    這種不吃子的象棋下法,是吳明天離開職業棋壇三十年來領悟的棋道,也是無法模仿,也無法學習的棋道。

    因爲,他的每一次落子時的重量,都帶着他人生中別人無法看到也無法想象的過往。

    “將軍。”

    吳明天大笑,他的大車橫衝直撞,他的炮緊隨其後,他好像也躲過了楊錚這邊的狂轟亂炸,直勾勾的落在楊錚的老將之上。

    ……

    那一夜,也不知道男人和老師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

    只知道,棍子終究沒有落下,學堂旁邊也多了一間簡易草屋。

    男人開始履行承諾,去教導着孩子們如何下好象棋。

    但象棋可要比學習還要枯燥,它不僅要背要記棋譜,更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練習。

    這花費的時間或許要比寒窗苦讀十二年還要漫長。

    很多孩子在剛開始時都感覺到堅持不下去,他們都下意識認爲男人是故意這樣拖拖拉拉的。因爲他們在報紙上在鎮上人口中聽說,象棋只要弄懂規則,會算,會一些小套路,就能成爲職業棋手大殺四方。

    就像那個曾經的天才一樣。

    這種抗拒心裏,也讓不少村裏的老人背後戳着男人的脊樑骨說他根本不厚道。

    但最後也沒人選擇退出,因爲男人的學費實在太廉價,甚至廉價到連一個雞蛋都不如。

    歲月匆匆,一晃一年過去,學棋的孩子越來越多,慢慢從原來的十幾個變成了現在的三十多個。

    這些孩子們學棋一年最大的變化,大概就是更加憧憬外面的世界。

    因爲男人總是在教棋的時候,用他笨拙的語言描繪大城市的美好,他也會在教棋的時候,把每個孩子的名字刻在象棋棋盤裏的那一個個小格子裏。

    或許,也就是因爲看到了自己名字,那些孩子們才會在憧憬之餘,多了一分念想。

    那分念想就是讓自己的名字終有一天出現在報紙以及電視之上。

    這分念想也讓這些孩子認識到其實讀書也是有用的。

    至少,在他們有朝一日被媒體採訪時,他們能夠寫對自己的名字,也能寫對家人的名字。

    慢慢的,男人的學費從三天漲到了五天,只不過,就算漲了學費,孩子們也沒有任何怨言。

    畢竟,他們現在至少有一個名爲“夢想”的支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