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圓與方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熱情與痛苦字數:2195更新時間:24/07/06 00:27:49
    孫大聖最怕的大概不是五行山下那五百年的寂寞,也怕的不是那羣讓他感覺到求生無望的滿天神佛。

    他大約只怕頭上的緊箍咒,因爲緊箍咒響起的那一刻,他滿眼都是花果山上與他生死離別過的大小猴子。

    在這座小小的棋盤上,鵬飛的變化,就像被緊箍咒所約束的那般,只有落子放下這一種最初的變化。

    明明他可是有着萬千種變化,也明明他的棋,是經歷過家族幾代人努力才蛻變成現在最完美版本的《梅花泉》,但就算這樣,他還是逃不出這個圓。

    這個圓,比緊箍咒還要可怕。

    因爲緊箍咒只是會讓孫大聖頭疼、畏懼、思念。

    但道士的這個圓卻讓鵬飛這個新大聖眼裏全都是絕望。

    三手過後,明眼人都能看出,大聖敗了。

    他就像那與如來佛祖賭輸的大聖那般,雖有心,但無力。

    在鵬飛眼裏,他已經無路可走了。

    雖然他明知道自己不是真大聖,對方那道士也不是真如來。但像道士這般把棋下的如此出神入化的,他這十九年都未曾遇見過。

    道士的棋,在旁人眼裏是緊箍咒,是約束。但只有下棋的鵬飛才知道,道士的棋,既不是緊箍咒,也不是約束。

    他是一個圓,是一個世界,是一個宇宙。

    在他的這個圓裏,好像一切都是理所應當,也好像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

    馬吃草,相守國,炮轟城,車衝鋒,卒無聲。

    這種井然有序的“規矩”,讓鵬飛感覺到就算自己真能逃出束縛,使出萬千變化,最後的結局仍然無法改變。

    因爲這種圓內的“規矩”,讓道士無懈可擊,也讓鵬飛最後放棄了掙扎,心悅誠服的說上了一句我輸了。

    ……

    道士看着鵬飛這乾脆利落的認輸,他有些讚許。

    因爲這個年輕人果斷聰明,雖然他的棋力不及自己,但遠勝絕大部分的職業棋手,若假以時日,華夏棋壇註定又會多上了一顆名爲“大聖”的繁星。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醉生夢死誰成氣,拓馬長槍定乾坤。揮軍千里山河在立名揚威傳後人。”

    道士又唸叨了一首詩,隨後他打量着整座名家臺,他更是皺起了眉頭問道:

    “最後一位名家呢…?”

    “最後一位名家?”鵬飛聽着道士的話,他艱難的從剛剛道士的詩文中掙扎出來。

    “最後一位名家在那呢!”鵬飛發現了人羣中圍觀的楊錚,他不經意伸出手指指着楊錚迴應着道士的話。

    道士隨着鵬飛望去,他看到了楊錚。

    “他…他居然是最後的名家?”

    “本來不是他,是棋呆子,後來棋呆子有事,他便來了。”張老不知何時出現在道士身旁,對着道士恭敬地解釋道,只是,他又多嘴了一句:“不過,他算不上名家,因爲他連職業棋手都不算。”

    道士聽着張老的話,他的眉頭皺的更深了。

    “他不是職業棋手?可他明明已經有了圓的雛形啊!”

    “圓的雛形?”張老和鵬飛大驚,作爲職業棋手的他們,甚至對於象棋來說,圓有多重要。

    但道士接下來的話,又讓他們感覺到不可思議。

    “他好像不是圓的雛形,他好像是方?”

    “方!”張老驚呼道。

    “沒錯就是方,佛家的方。”

    ……

    楊錚聽着道士的話,他有些不知所以,他並不知道什麼是圓,什麼又是方。

    他只是望着棋盤上的落子,爲這盤棋感覺到惋惜。

    他惋惜的不是他欣賞的鵬飛慘敗,而是他惋惜着明明棋局還沒喊上將軍二字,鵬飛就提前認輸了。

    他有些不明白爲什麼鵬飛會認輸,明明他還可以走上八九手,但他甚至連一手都不願多走。

    難道是因爲“大局已定”?

    還是因爲那個道士“塵埃落定”?

    若是他出手,絕不會中途認輸,也絕不會像鵬飛這樣只有落子這一種變化。

    他起碼會比鵬飛多上一種“握子”變化。

    但現在好像說什麼也晚了,因爲勝負就是勝負。

    絕不會出現第三種情況。

    小道童聽着大道士口中的方與圓,他那張圓乎乎的臉因爲驚訝變成了難看的橢圓。

    但很快他的臉又變成了可愛的小圓臉,因爲他覺得若這麼按照大道士的話,自己輸得一點都不冤。

    畢竟,他們道家的棋就是圓,一種與自然與天與宇宙相得益彰的圓。

    這個圓可以是大千世界,也可以是花朵上的露珠。

    這個圓都可以是一種道,一種如何勝天半子的道!

    但大道士的方,也讓小道童學着大道士皺着眉頭。

    也畢竟,方,是佛家的棋。

    對於佛家那讓他感覺得不可思議一條條的清規戒律,小道童可是一直都沒有什麼好感。

    在他眼裏,佛家太規矩,規律到他們做人悟理包括性子都是一條條永遠不會彎曲的直線條。

    這一條條直線條到了最後也將萬千神佛困在方方正正的寺廟和洞窟裏。

    他不喜歡直線條一眼就能看到盡頭的生活,也不喜歡佛家的“慈悲”。

    小小的他,更喜歡道家逍遙自在的圓。

    他回憶着自己和楊錚對弈的過程,聰慧的他,也有了一些迷茫。

    因爲,他和大道士一樣,根本想不出身旁的叔叔,棋是圓還是方。

    他更是弄不懂,這個看上去平平無奇的男人,怎麼會在如此年紀就悟得方和圓。

    而像大道士這種被譽爲千年難得一見的“棋才”,三十三歲才悟得圓,三十五歲,才會畫圓,三十八歲,才敢下山去磨鍊着自己的圓。

    難道這個叔叔比大道士還厲害?

    小道童又望着楊錚百思不得其解。

    但幸好小道童不知道的是,楊錚學棋才不到一年的時間,若是他知道,他覺得會懷疑着自己十一年的人生!

    “你好,請問一下,你爲什麼不去成爲職業棋手?”道士走到楊錚身邊,他打量着一身平凡的楊錚,認真的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我嗎?”楊錚望着道士,他想了想,隨後反問道:“你們口中的職業棋手,真有那麼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