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成與敗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熱情與痛苦字數:2155更新時間:24/07/06 00:27:49
    楊錚好像在今天看到了一種《梅花泉》上沒有記載過的變化。

    這種變化,大概叫做人世滄桑。

    他望着端坐在對面,面露微笑,白髮蒼蒼的老人們。他握子的手,似乎也在顫抖。

    整座棋盤好似也因爲他手的顫抖,變成了一幕幕他從未見過的人生悲喜離合劇。

    他也好像在這一刻,領悟了一種奇怪的東西。

    這種奇怪的東西,是由《梅花譜》作爲基礎,貫穿着《橘中祕》最後又參雜着《梅花泉》作爲結局。

    這三本已經人盡皆知的棋譜,在他落子的那一瞬間,竟融合爲一個“夢”字。

    也不知這個“夢”字是大夢一場,還是黃粱一夢,又或者是大夢初醒,但在楊錚擡起手的那一剎那。

    這個“夢”字竟又化爲了一隻渺小,又五彩斑斕的蝴蝶。

    這一隻蝴蝶大概也只有楊錚能看見。

    因爲這一隻蝴蝶,可是那三本不同年代,不同作者,不同思想碰撞而成的蝴蝶。

    這只蝴蝶,也像是對面那一位位白髮蒼蒼老人的一生。

    美麗又璀璨着。

    其實在普通的人,的人生,都是平凡又不平凡。

    因爲他們的經歷,他們的歲月,還有那些作爲見證者才有的心情。恰恰都是他們所在國家的根基。

    他們的棋力,雖然平庸到很多業餘職業棋手都不屑一顧的那一程度。

    但他們下棋的態度,還有他們笑看歲月的精神,都值得去被世界所銘記。

    當蝴蝶從楊錚眼前飛走的那一刻,他的眼角不自然的溼潤了。

    他揉了揉眼睛。

    當他睜開眼睛的時候,他發現一個帶着小道童的道士,站在他面前。

    這位道士大約和他一般的年紀,但是清秀的面孔還有那如瀑布般柔軟的長髮,都不由讓人心生好感。

    洗的發白的乾淨道服,還有那清澈難得一見的眼睛以及那放在腰間枯黃的手指,又不免讓人在心生好感之餘又多了一份對他過往的好奇心。

    他低着頭望着楊錚面前七零八落的棋盤,他喃喃道:“祕駕良難辨,司夢並成虛。未驗周爲蝶,安知人作魚?”

    ……

    雖然道士口中的詩是樑簡文帝蕭綱的《十空六首·如夢》,但他唸叨語氣卻讓楊錚覺得,這個道士把最後一句“未驗周爲蝶,安知人作魚”的句號變爲了問號。

    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當楊錚想問這名道士爲何要將這句詩的句號變成問號時,一旁的小道童卻望着棋局,“嗤”的一聲笑了出來。

    “你該跳馬,不該走相。”

    小道童指着棋盤上的僵局像個小大人似得,對着一旁的老人指指點點。

    他大概也就十歲左右,長相秀氣到分不清他究竟是男是女。大大的眼睛,雪白的皮膚,配上一身一看就沒有經歷歲月的道袍,都讓他顯得無比可愛。

    一旁被指點的老人望着這麼可愛的小道童,也沒有因爲他的指指點點流露出半分不滿,他笑呵呵地按照小道童的指點,在棋盤上落着子。

    楊錚聽着小道童對老人的指點,他頗有些吃驚。

    因爲小道童雖然不懂太多的象棋術語,但他的棋力可不低,每次他指導老人落子時,都能巧妙的避開楊錚靜心設下的陷阱。

    他甚至能在己方劣勢的情況下,還有着勇氣去棄子求生。

    不過他到了最後還是因爲年紀太小的原因,被楊錚這個身經千戰的大人用不對等的棋力所碾壓。

    但他輸棋之後,不但不餒不惱,反而還認真的總結自己輸棋原因,惹得一旁老人和楊錚露出了讚許的微笑。

    楊錚看着這個小大人,他也好奇那道士的棋力,正當他準備向那位道士約棋時,卻發現那位道士早就交上了名家費,主動挑戰着那兩位棋展棋力最強的象棋大師。

    ……

    鬼手張老原本看他一身道袍,加之年輕,落子之間有些許謙讓。

    但在幾手之後,鬼手張老卻板着臉忍不住使出了他全部的實力與道士對弈。

    反觀於道士,因爲紅子先手加上張老前幾步的謙讓,他的棋越下越順。幾手後的又幾手,他的馬炮車就兵臨城下,讓張老無從下手。

    但這位道士卻沒有喊出了將軍二字,他放下了可以決定勝負的棋子後,又碎碎叨的念出了一首詩。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

    這首詩是唐代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算是一首冷門的詩,也不知爲何道士要在張老面前唸叨着這首詩,只知道張老聽到這首詩後,恍惚了半天,他望着道士想說什麼,最後卻只化作了“甘拜下風”這四個字。

    道士下贏了張老,他又輕輕走到一旁目瞪口呆的鵬飛面前,他提議自己也要和鵬飛下一盤棋。

    鵬飛自然沒有理由拒絕,只是,他沒有像張老那般輕敵,他從開局就拿出了自己全部實力。

    雖然鵬飛是先手,也師從家族專研數代可以說是當今最完美版本的《梅花泉》,但他縱使有萬般變化,在這座小小的棋盤上卻只能化爲了一種變化。

    那種變化就是輸贏的變化。

    楊錚牽着小道士的手,走到鵬飛身旁,他望着鵬飛中局那被限制到只有唯一一種變化的棋局時,他咽了口唾沫,他忽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因爲,道士的棋太像老周了。

    老周的棋,大約就是他第一次見到老周時轉動棋盤的棋。

    那與棋盤融爲一體的棋,是一個圓。

    一個沒有任何死角的圓。

    這個圓可能不夠完美,但這個圓卻可以能在棋盤上和生活中演變成很多很多難以想到的成語。

    比如“八面圓通”,也比如“外圓內方”,更比如“花好月圓”。

    這種圓,只有棋力驚天動地的人才能劃出,至少在楊錚眼裏,他所認識的所有人裏,只有老周能做到。

    那這個和自己看上去差不多大的道士,是否棋力已經接近或者說是超越了老周?

    楊錚駭然的望着棋局上的變化,他不由在想,

    這個道士,他…他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