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 此間的少年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鄧丁字數:3241更新時間:24/07/05 11:18:25
    1995年8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江川市如火如荼的國營企業產權改革和農村土地改革推進至這個夏秋之交的月份時,已經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一系列圍繞民營經濟的重磅產業政策先後粉墨登場。

    8月13日,江川市政府預算100萬元專項資金,正式全面啓動建設湘粵農產品供銷對接平臺,聯盛集團與深圳聚家歡、文星行、佳沃鑫公司、廣東農菜協會等達成農產品供銷合作協議,江川市的農產品因此而多了一條大銷售渠道,可以有效解決全市農民耕作物滯銷等問題。

    8月15日,在江川市政府主持下,聯盛集團與桂東、汝城、資興等縣政府正式簽訂合作協議,投資1000萬,依託三地雲霧高山地區水質清澈,土質有機的優勢,打造三個2000畝大型種殖基地,主營反季節農產品。李季林在會上動情表示,將會把聯盛集團“公司+合作社+基地+散種統購”模式在全市11個區縣推廣,逐步惠及全市50多萬農戶。

    8月18日,聯盛集團與江川市政府、江川市國投以及下轄11個區縣,達成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運營合作協議,聯盛集團與江川市國投合資設立江川市農村產權交易運營公司,並以此爲經營主體,共同打造市縣鄉村四級農村產權交易體系,也就是城鄉要素對接流轉平臺。

    這一平臺的設立,對於廣大農村地區的資產資源盤活,和引入社會資本發展農村農業是至關重要的,將有效促進全市農民增收和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實現江川市的鄉村振興。

    8月21日,云溪村村集體斥巨資600萬元興建別墅羣的項目,舉行聲勢浩大的動工剪彩儀式。

    早已經不在滿足於有吃有穿,要喧天吼地大鬧世事的村民們,再一次鑼鼓喧天,載歌載舞,迎接這一刻的到來。

    雲溪村也一舉成爲中國首個集體制下統一興建別墅羣的農村地區。

    這個曾經赤貧的村子,轟動全中國!

    8月22日,在張雲起的授意下,雲溪村與聯盛集團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出資設立第二家村辦公司,取名雲興公司,雲溪村佔股60%,聯盛集團持股40%。雲溪村村支書、雲溪村股份合作社理事長張海軍出任董事長,但是公司運營權歸聯盛集團所有,總經理由聯盛派任。

    聯盛集團全面接盤云溪資產資源,註冊雲溪村商標,雲興公司的第一項業務就是針對云溪的閒置農房、宅基地進行統一收儲修繕與開發盤活。張雲起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推動云溪村村集體擺脫過度依賴股份制合作社的單一化農業經營收益,開始探索多元化的鄉村資產資源經營的全新發展道路。

    8月23日,國家發展研究中心率隊奔赴云溪考察調研,隨後,一篇浩大的文章,《實化集體產權,強化集體經濟——對江川市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調查》刊載於人民日報。

    這些年來,張雲起力主推行的農村“三塊地”三權分置改革,推進城鄉要素對接平臺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股份制合作社與村辦企業等組成的“云溪經驗”,一經報道,在社會上引發了大範圍的議論。

    這個少年人,爲江川奠定了未來二十年農業農村發展的核心基礎,也爲中國農業農村的發展創造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8月25日,在江川市政府主導下,愛華電子公司與江川市國投集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楊家榮、胡志標、趙健強出席會議,就合資設立愛華電子的子公司達成共識,雙方將共同在江川建設月產量達十萬的大型電子產品生產基地。

    這一天,本應該被江川市全體人民牢牢記住,這一項目的落地,在可見的未來裏,將會是江川的第一大民營電子工業產業,徹底根治全市冗員安置和青壯勞動人口外流的基礎性結構問題,並且拉動江川GDP的半壁江山!

    當然了,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進入90年代後,江川的經濟發展並不差。

    1994年,江川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10.32億元躍升至118.99億元,年增速爲16.51%,首次突破了百億元大關!而江川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990年的0.72億元增至1995年的6.38億元。

    在這其中,最關鍵的是江川市非公有制經濟從無到有,發展迅猛,成爲拉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1994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9.38億元,佔GDP的比重33.1%,與1990年比,提高了19.8個百分點!

    眼下的江川,實力最強勁的非公有制經濟產業已經形成了三架即將馳騁天地的馬車,以聯盛集團爲首的具備先進農產品全產業鏈的現代農業產業,張記餐飲旗下的特色餐飲連鎖品牌與裕仙裏旅遊觀光消費產業,以及愛華電子即將拔地而起的超大型新型電子工業產業。

    在這三架馬車的帶動下,江川,已經踏上了光明坦途!438.21萬名江川市人民,擁有一個可以預見的美好未來!

    而締造了這一切,駕駛着三架馬車的張雲起,已經收拾好了行囊,準備遠走他鄉。

    進入八月後,生活節奏變得緩慢起來,雖然事情很多,一大堆的合作簽約和子公司設立,但張雲起基本上不會出席公司對外的會議,愛華電子在裏津的運營中心還在裝修和招人當中,大型生產基地的事情,市裏面已經進入實質性的徵地環節。

    八月中旬,一天的清晨,張雲起在水榭雲都幽靜的後山跑步,接到了一個電話。

    電話是他的師母打的。

    師母聲音平靜,說:“你老師去世了。”

    王明榛去世了。

    張雲起不知道老師是因爲什麼病痛去世的,因爲老師好像一身都是病。

    他的死就像晝去夜來,非常自然,非常普通。

    下葬的時間定在立秋。

    156班全部到齊了,一個沒有拉下。

    王小凱請假趕了過來,還穿着愛華電子的工作服,跪在靈堂前,他頭重重磕在地上,很久都沒有起來。

    那一天,江川下了很大的雨,從橫斷山脈逶迤而來的黑雲遮住了城市上空的陽光。秋風掠過枝頭,樹葉紛紛飄落,或隨水東流,或輾轉成泥,青綠的生命一去不返。

    那一天,經審查公訴,江川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江川市一中原校長王道忠一案進行公開宣判。判處王道忠有期徒刑十二年六個月,處罰人民幣五十八萬元。

    那一天,張雲起的腦海裏一直迴盪着老師常常掛在嘴邊上的那句話:“當你們背負着越來越沉重的人生向前時,不要失去感受幸福與自由的能力。”

    葬禮是在滂沱大雨中結束的。

    迴轉市區後,張雲起與楊偉、田壯壯、王小凱哥四個一起吃了一頓中飯。

    吃飯的時候,哥們四個還是和高中時一樣聊天扯淡,但是話語裏有了嘆氣聲,有了欲言又止,有了難以排解的心裏事。

    尤其是王小凱和楊偉這對哥倆,當他們提前走出學校大門的那一刻起,就自覺或是不自覺的,揹負起了人生路上的無形枷鎖。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

    很多事情也只能是這樣。

    青春潦草收場,再也不見。

    有的時候,張雲起累到啥事兒也不想幹的時候,就和田壯壯兩人踩着人字拖吃着兩毛錢的老冰棍,在江川市的大街小巷兜兜轉轉,壓馬路,看漂亮妹子。

    哥倆就這麼生活着,浪蕩着,渡過了悠長的盛夏時節,轉眼到了初秋的八月末梢,張雲起參加了幾臺升學宴,送走一個個朋友,離別的場景並沒有借酒裝瘋抱頭痛哭。

    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觴!

    9月1號。

    一個平平常常的清晨。

    天空上有三兩顆梅子樣的星星。

    楊偉和他的合夥人晏詩剛剛結束了一個燒烤生意火爆的夜晚,騎着三輪車趕往回家的路上,晏詩坐在露天車廂裏興奮的算着這一晚上的收入。楊偉從路邊摘了一朵菊花,遞給晏詩說,這也是鮮花盛開的季節。

    王小凱已經起牀,他吃過了愛華電子生產基地的大鍋飯後,埋頭在日復一日彷彿看不到盡頭的流水線上,開始懷疑他的未來在哪裏。

    田壯壯提溜着大包小包的行囊,在爸媽殷切目光的注視下,他肥碩的身軀隨着南飄的人潮擠上了綠皮火車,南下廣東。

    李雨菲站在北緯28°窗前,東望湘江。

    初見以文之魁首唱出湘南,北上北大。

    張雲起駕駛奔馳載着紀靈,西進裏津。

    紀靈趴在車窗上,在不斷倒退的幢幢屋宇中,眺望漸行漸遠的江川,那一頭幹淨利落的短髮在風裏搖曳。

    這是1995年的秋天。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改革開放的浪潮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星火燎原,很多有關於光榮與理想的中國式宏大歷史已經開啓,那些凡俗生活中的英雄夢想,也從來沒有停歇過。

    張雲起驅車行至羅霄山脈的邊緣處時,伸手摸了摸恬睡中的紀靈的頭髮,停車走下來在路邊撒尿,有溼熱季風從南太平洋吹過,他點了一根煙,看見遠方的天空時雨時晴,一架通往首都的飛機穿過斑斕彩虹,像極了某年某月的軍訓操場。

    農曆八月,這個被稱之爲收穫的季節,還未滿頭華髮,心裏,仍是此間少年!

    第七卷·此間的少年·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