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意外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白露未晞yz字數:2552更新時間:24/07/05 06:36:47
    【感謝youngAngle,桔子,先生是我的!的推薦票~非常感謝大家的收藏與點擊~】

    蘭池宮內很安靜,產自齊國臨淄的小青銅香爐中升着絲絲嫋嫋的檀香。

    美人披衣而立,窗外雨線如銀。

    鄭璃的視線一直放到遠處,灰白的空階上雨滴綻開出花朵。

    聽着雨聲,她的思緒放得很空。

    鄭璃眼見着了荷華在殿外的一系列動作,包括她吩咐人遣走王綰的家臣,扔掉他的傘。

    她爲何要故意將王綰帶上馬車?

    鄭璃不願意相信趙嘉所言,可她偏偏看到了這一幕,便不由得蹙緊了眉。

    她的小女兒,荷華,一個八歲的小孩子,當真在涉足政治紛爭?

    趙嘉言之鑿鑿的早慧麼?

    鄭璃嗤笑,她自己又何嘗不是?

    她自小便深知世道並不太平,一個亡國公主更是步步維艱。

    她身負鄭國王室最後的期望,於韓趙楚三國之間艱難求生,面對愛人也不能將所受脅迫宣之於口。

    所以鄭璃絕不願意荷華變成第二個自己。

    她應該有着美好自由的一生,縱然這對生活在王室中的人來說非常渺茫,但鄭璃想要一試。

    趙嘉麼,鄭璃忽而閃過一個極其危險的念頭,就如劍的寒光在她的頭腦裏一晃,一凜。

    窗外的雨在這個時候下得異常猛烈起來。

    忽然,一個重量壓住了她的肩。

    “啊!”她不由得驚呼一聲。

    不等鄭璃做出什麼反應,一雙有力的臂膀強行把她轉了過來。

    嬴政

    等了她許久。

    “荷華。”

    秦滅韓之戰是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在秦滅六國之戰的過程中,秦軍攻滅韓國(今河南中部)的戰爭。

    名稱秦滅韓之戰地點河南中部參戰方秦國、韓國結果秦軍勝利、韓國亡國參戰方兵力秦:100,000;韓:約45,000主要指揮官秦:內史騰;韓:韓王安發生時間前230年

    秦王嬴政在剷除了嫪毐、呂不韋兩大集團勢力之後,開始着手統一六國戰爭。首先從六國中最弱小的韓國開刀,恰巧此時韓國南陽假守騰獻城投降,秦王遂任命假守騰爲京師內史。

    秦趙兩軍在肥及番吾作戰中,秦軍先後被殲約10萬人(參見肥之戰、番吾之戰),損失巨大,進攻受阻。但趙軍亦傷亡慘重。於是秦國便按原定的中央突破,由近及遠,逐個殲滅的方針,將主攻方向指向韓國。

    前234年,秦攻韓,韓王安派韓非使秦,秦留下韓非,不久殺之。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九月,韓國南陽守騰主動投降並獻出南陽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接收後秦國實際上卻以該地爲前進基地,作進攻韓國的準備。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內史騰率領秦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進攻韓國,一舉攻克韓都新鄭(今河南新鄭),俘獲韓王安,繼而佔領韓國全境,滅亡韓國。秦國遂在韓地設置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

    此戰,秦國用絕對優勢兵力,突然襲擊,將韓國一舉攻滅,佔領了地處“天下之樞”的戰略要地,在統一中國的戰爭中,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秦滅趙之戰,是指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秦國攻滅趙國(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的戰役。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國乘燕國、趙國交兵,趙國後方空虛之際,以王翦爲主將,分兵兩路攻趙,奪趙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等十餘城。趙軍守城據險,避免決戰,戰事呈相持局面。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秦軍攻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殲滅趙軍10萬,殺趙將扈輒。接着揮軍北進,爲趙大將軍李牧大敗於宜安(今河北石家莊東南)。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王翦改變戰法,以一部兵力襲擾趙都邯鄲(今邯鄲市),自率主力由上黨郡(郡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企圖將趙攔腰截斷,因李牧預先有防備,受阻還師。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趙地饑荒,長途跋涉派部分軍隊圍邯鄲,親率主力東出井陘。王翦施反間計使趙王令趙蔥、顏聚代李牧爲將。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秦軍南下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國稱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賁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第一階段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國乘趙國與燕國大戰,國內空虛之機,分兵兩路進攻趙國。名將王翦率一軍攻佔閼與(今山西和順)、撩陽(今山西左權),將軍桓齮、楊端和率一軍攻佔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安陽(今河南安陽西南)等九座城邑。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桓齮又率軍進攻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武城(今河北磁縣西南),殺死趙將扈輒,斬首10萬,大敗趙軍,佔領城池。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桓齮揮軍越太行山,佔領赤麗、宜安兩邑(今河北石家莊東南),進攻趙國腹地。趙王急調在北方戍邊抵禦匈奴的名將李牧,帶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晉州西)大敗秦軍。桓齮奔還。

    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秦軍又分兩路進攻鄴和狼孟(今山西陽曲)、番吾(今河北靈壽西南),亦被李牧軍擊敗。但趙軍也損失慘重,只得退守都城邯鄲(今河北境內)。

    第二階段

    此後秦軍經過三年休整。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正當秦軍消滅韓國時,趙國遇到嚴重旱災,國內缺糧,人心浮動。秦國在穩定佔領區形勢,將韓地改建爲潁川郡後,立即轉用兵力於趙國,於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派軍乘趙國大飢之機從兩個方向對趙國發動進攻。王翦率上地(今陝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楊端和率河內(今河南新鄉一帶)兵,分由南北夾擊邯鄲。趙王遷派李牧和司馬尚率軍抵抗。李牧仍採用築壘固守,避免倉促決戰的方針。秦軍屢攻不勝,形成相持。

    王翦利用趙王遷庸碌無知、其寵臣郭開貪財好利和嫉賢妒能的弱點,使用反間計。趙王遷聽信讒言,遂命趙蔥和顏聚代替李牧、司馬尚爲將。李牧拒不受命,被趙王遷殺死。李牧治軍有方,愛護部屬,在邊防與官兵共同生活、戰鬥多年,頗得士心,被殺後軍心渙散,部隊解體。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三月,王翦軍乘勢猛攻,一舉擊敗趙軍,殺趙蔥,佔東陽(太行山以東)。顏聚懼逃。十月,王翦、羌瘣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代(今河北蔚縣西北),自立爲王。但此時趙國已名存實亡,秦國在趙地設置邯鄲郡。

    代地趙軍與燕軍聯合駐上谷易水(今河北懷來西北),企圖阻止秦軍繼續北進。公元前227年(秦王政二十年),又爲秦軍擊敗。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賁率軍在攻滅燕趙殘餘勢力後,破代,俘代王嘉。趙國徹底滅亡。

    趙國是戰國後期實力僅次於秦國的國家:有一大批軍事將領,如趙武靈王、廉頗、趙奢、李牧、龐煖等,尤以廉頗、李牧最爲著名;軍隊也有數十萬精銳之師;趙國因連年同秦國作戰,百姓也十分熟悉軍事。但其君主多爲無能之輩,對奸佞之臣言聽計從,長平之戰戰死四十五萬,精銳盡失,即便再有千百個廉頗和李牧,最後也難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