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貴婦 第117節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笑佳人字數:3853更新時間:24/07/05 04:01:53
徐王妃:“那時候邊疆不穩,您與先帝都在外面征戰,沒那個條件,您把邊疆守好了,孩子們才能安享太平。”
這話正說到了燕王的心坎上,所以他也不後悔年輕時沒能多陪陪孩子們。
只可惜,溫氏肚子裏沒多少墨水,都能生出文武兼備的老三,李氏白白出身世家,只生出老二那種文武都半桶水的好色玩意,就連王妃這邊的老大,各方面也都流於中庸。
燕王嘆了口氣。
徐王妃:“怎麼了?”
燕王搖搖頭,只握了握她的手。
這次休整的時間更短,五日之後,燕王大軍開始南下,在德州與呂隆的五十萬大軍展開激戰。
呂隆且戰且敗,一直退到濟南,燕軍距離金陵只剩一半路程。
朝中官員皆唾罵呂隆無能,連首輔黃仁也沒臉再保呂隆。
同年九月,新帝魏昂終於召回呂隆,任命大將盛世庭爲主帥。
至此,燕軍南下之勢終於緩了下來。
第109章
先前朝廷派老將耿英抗擊燕王大軍時,盛世庭便是耿英麾下的大將,後來耿英死呂隆接任主帥,盛世庭繼續在呂隆的統帥下參與戰事,可以說,呂隆打勝的那幾場差不多都是盛世庭的功勞,就連圍攻平城,也是盛世庭率領的兵馬攻破了一道城門,可惜沒等他衝進城去,呂隆就被燕王歸來的消息所嚇,下令撤兵。
得知盛世庭成了統帥,燕王心中一沉。
如他所料,盛世庭帶兵有方,戰事變得艱難起來,大軍圍了濟南一個月都沒能攻下來。
這日黃昏,攻城再次失敗,燕王回到大帳,心情不好,連飯都不想吃。
平城的信使到了,一共兩封書信,一封是徐王妃給燕王的,一封是殷蕙給魏曕的。
燕王收下徐王妃的,讓信使將另一封送兒子那邊去。
不遠處的一座營帳,魏曕赤着上半身坐着,軍醫正在爲他處理左臂上的一處刀傷。
長風將信拿進來,魏曕立即猜到她肯定是生了。
今日是十月十二,正在他當初估算的產期內。
再看信封上的“三爺親啓”,端秀清逸,正是她的字跡,這便說明,至少她是平安的。
魏曕看向軍醫,見軍醫專心處理着傷口,這才撕開信封,取出書信看了起來。
宣紙上寫了密密麻麻一頁小字,開頭便是告訴他,她在初九早上生了女兒,母女平安。
看到這裏,魏曕笑了,剛剛因爲緊張而繃緊的身體也放鬆了下來。
軍醫偷偷瞥眼三爺的臉,見三爺神色溫和,他也鬆了口氣,真怕信上帶來什麼壞消息,主子們不高興,他處理傷口也戰戰兢兢的。
魏曕繼續往下看,看着看着眉頭就皺了起來。
殷氏從來不會過問外面的大事,這次居然在信上提到了濟南的戰局,說燕軍遲遲攻不下濟南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平城,民心微亂,她也忍不住關心此事,並且想到了古時的“圍魏救趙”,推測現在京城兵力空虛,燕軍可憑藉騎兵優勢繞過朝廷大軍直襲京城。當然,她只是有個想法,順口跟他說說,戰事要怎麼打,還是得聽父王的。
魏曕匆匆看完信,便折起信紙,默默思索起來。
平城,殷蕙看着一從學堂歸來就一起來看妹妹的衡哥兒、循哥兒,心思遠遠飄到了濟南。
算算時間,魏曕應該也快收到她的信了。
這是殷蕙第一次干涉這場戰事,應該也是最後一次了。
上輩子魏曕沒怎麼跟她講過這三年的戰局,都是魏昳從他或其他武官嘴裏打聽到戰況,魏昳會與紀纖纖說,紀纖纖又會來給殷蕙“講故事”,殷蕙才多少瞭解了一些,因此得知,濟南之戰對公爹、魏曕而言都十分兇險,一次是公爹被困大將們拼死去救,一次是魏曕、魏昡兄弟倆被夾擊,硬是殺出一條生路來。
在濟南,燕軍損失多名大將,其中就包括公爹最器重的指揮使之一高震。
因爲打濟南打得太慘,兵馬損失嚴重,公爹才痛定思痛,突然改變戰術,不再逐步攻佔城池,而是直奔京城!
殷蕙實在是不敢讓公爹、魏曕再冒險,戰場上變化太多,萬一這次魏家父子三人哪個沒能脫險怎麼辦?萬一馮謖父子或廖十三也死在濟南怎麼辦?
既然公爹會改變戰術,那提前兩三個月改了,是不是既能避免將士損傷,又能提前一段時間拿下京城?
猶豫再三,殷蕙在那幾場最慘烈的戰事來臨之前,給魏曕寫了這封信。
她只是提前將公爹會想到的戰策變化告訴了魏曕,如果魏曕覺得可行,還有公爹做最後的決斷,如果魏曕不贊成她的信,殷蕙也無法再做什麼。
.
軍醫替魏曕處理好傷口,提着藥箱走了。
魏曕再次打開妻子的信,重新看了兩遍,他將信放入袖中,去王帳求見父王。
燕王剛準備吃飯,不管心情如何,飯終歸是要吃的,不然哪有力氣攻城?
兒子求見,燕王也就見了。
等魏曕走進來,燕王看眼兒子,露出個笑容來:“你母親跟我說了,殷氏又給你生了個女兒,女兒好啊,咱們家一堆男娃娃,是該多幾個女娃娃了。”
他現在有八個孫子,兩個孫女,老大家的眉姐兒是庶出,性子過於乖順,老二家的莊姐兒跟她娘一個樣,刁蠻跋扈。
看老三媳婦把五郎、七郎養得那麼好,新出生的小孫女應該也差不了。
魏曕順着他的話道:“待戰事結束,還勞父王爲她賜名。”
這也是吉利話,如果過後燕王還有心情給孫女起名字,那肯定是勝了。
起名又不難,燕王摸把鬍子,馬上就想到一個:“就叫寧姐兒吧,就盼着戰事早點結束,天下恢復安寧。”
寧姐兒,魏寧。
魏曕覺得“寧”字不錯,躬身道謝。
被孫女的事打岔,燕王恢復一些胃口,一邊吃一邊問兒子:“還有別的事?”
魏曕看看桌上的飯菜,道:“不急,等您吃完再說。”
悶葫蘆兒子來找他,要說的肯定不是小事,燕王不耐煩地道:“有話就說,別給我賣關子。”
魏曕只好提出直襲京城的戰策。
燕王嘴裏的肉餅就嚼不下去了,定定地看着兒子,眼裏迅速浮現出灼人的精光!
三兩口吞下嘴裏的餅,燕王一拍桌子,讓人去把幾位大將包括崔玉都叫過來。
大將們的營帳離得都近,得知王爺有事商議,一個個來得飛快,很快就在燕王面前站了兩列。
燕王提出新的戰策,讓衆將商議。
馮騰一眼就朝崔玉看去,覺得又是崔玉想出來的這異想天開之策,那可是京城,再空虛也有幾萬兵馬吧,京城肯定也像平城一樣易守難攻,何況還有長江天塹,縱使燕軍的騎兵跑得快,還能從江上飛過去?屆時盛世庭率領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從後面包抄過來,燕軍插翅難飛!
有幾個武將與馮騰一個想法,都拿眼睛瞪崔玉。
崔玉笑了,轉身朝燕王恭維道:“王爺妙計!”
馮騰等人臉色大變,敢情這主意是王爺想出來的?
燕王將他們的神色變化看在眼裏,問崔玉:“玉郎也覺得此計可行?”
崔玉道:“正是,兵力上,我軍最大的優勢便是騎兵,然而朝廷步兵源源不斷,一旦戰線拉長,朝廷靠一步步蠶食也能削弱我軍優勢。另一則,我軍攻城艱難,每次退兵,城池馬上又被朝廷奪走,除非能補足兵力防守,奪城又有何用?不如直襲京城,奪了京城,各地兵馬也便降了王爺。”
馮騰:“說得容易,長江怎麼過?”
崔玉:“我軍騎兵南下,盛世庭定會追擊,我軍可在半路擇機伏擊,逐步削弱朝廷的兵馬,一旦戰機扭轉,自會引來更多官員、武將歸降,不攻城而城池自破。”
馮騰不說話了,他喜歡伏擊,朝廷的步兵追不上他們,他們確實可以先找地方埋伏起來,等朝廷步兵氣喘吁吁地跑過來,他們再偷襲一把。
被崔玉說服之後,衆將們都高呼“王爺英明”。
燕王笑笑,看眼三子,先走到輿圖前,與衆將商議新的南下路線。現在他手裏有二十五萬大軍,其中有二十萬都是騎兵,他準備帶領十八萬騎兵抄近道直奔京城,剩下七萬人馬兵分兩路,從左右兩側隨時策應。
定下行軍路線,燕王吩咐下去,讓將士們先假做休息,夜裏悄悄拔營。
將士們各行其是去了,燕王單獨誇讚魏曕:“我兒聰慧,將來必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魏曕這才取出袖中的書信,交給父王過目。
燕王看了一遍,心中震驚無比,這法子,竟然是老三媳婦想到的?
震驚過後,燕王想到了殷墉,有那樣的祖父,老三媳婦自然也不會尋常,包括廖十三,不也是老三媳婦惜才舉薦過來的。
在這封信裏,燕王看到了兒媳的聰慧與恭順,既說出了自己的建議,又謙恭地請兒子決斷,而非好大喜功。
這一點,與王妃倒是有幾分相似。
暗暗地讚許過兒媳,燕王將信還給兒子,又打量着兒子道:“你倒是疼媳婦,如果你剛開口的時候我罵你異想天開,你是不是就攬在自己頭上了?”
魏曕:“兒子贊成此計,才會稟明父王,所以就算父王罵我,兒子也理應承擔。”
燕王:“那爲何我誇你,你就把功勞推到你媳婦頭上去?”
魏曕:“此計是她想的,兒子不想冒領他人功勞,與私情無關。”
燕王點點頭,知道三子就是這個性子,敢於擔責,又不屑貪功。
“行了,你也回去準備吧!”
“是,父王剛剛還沒用飯,您別忘了。”
告退之前,魏曕沒忘了提醒老子吃飯。
燕王笑笑,朝他揮揮手。
是夜,燕軍用破布裹住馬蹄,悄無聲息地兵分三路,繞過濟南與朝廷大軍南下而去。
等盛世庭發現時,連忙帶兵去追。
於是燕軍騎兵在前,一路佈下埋伏,時而合兵時而分兵夾擊,迅速扭轉了先前的敗局。
咸寧十五年四月,燕王大軍抵達宿州,卻在此地被徐耀率領的十萬兵馬阻攔!
徐耀不愧是老國公的兒子,屢出奇兵,兩次作戰竟讓燕王損失了一萬多兵馬,與此同時,盛世庭也帶領大軍從後面追上來了,與徐耀南北夾擊,燕王大軍苦戰,好不容易才殺出重圍朝東邊的靈璧縣而去。本想繞過這個縣城,沒想到城門竟然在大軍過來時打開,從城門裏跑出幾匹快馬,爲首之人身穿七品縣令官服!
燕王就讓大軍停下,等着那知縣過來。
來人靠近之後,飛躍下馬,跪到燕王面前道:“下官靈璧縣知縣蔣維幀,願歸降王爺!”
燕王讓他站起來,再打量其人,見對方三旬出頭的年紀,儀表堂堂像個人物,笑道:“你爲何要歸降本王?”
蔣維幀看向燕王兩側,與魏曕對視一眼後,解釋道:“拙荊殷氏,乃平城殷老太公之長孫女,其兄構陷王爺罪無可恕,下官夫妻不屑與其同流合污,唯有歸降以示清白。”
燕王吃了一驚,此人居然是殷墉的另一個孫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