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貴婦 第114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笑佳人字數:3932更新時間:24/07/05 04:01:53
    寫完信,徐耀對魏昂道:“皇上,若燕王執迷不悟,臣願領兵親自去捉拿反賊!”

    首輔黃仁暗暗朝魏昂遞個眼色,縱使徐耀站在朝廷這邊,也不能輕易派徐耀出兵,以免徐耀被燕王拉攏,白送兵馬給燕王。

    魏昂明白,擦着淚道:“只盼王叔能聽進舅舅的勸。”沒理徐耀請戰那話。

    很快,朝廷的使臣分別帶着兩封信去見燕王、徐王妃。

    燕王先收到了徐耀的信,看完臉都黑了。

    當年老國公病逝,他寫了一封自己十分滿意的悼詞,徐耀一個字都沒回他,現在倒是回了,罵得比什麼都難聽!

    燕王將信丟在地上,一劍扎了上去,足見其心中之恨!

    魏昡想知道舅舅說了什麼,拔出父王的佩劍,撿起多了一個大窟窿的信紙,看完之後,怒髮衝冠!

    “舅舅也太偏心了,明明是新帝先對藩王們趕盡殺絕,他真看不見?”

    崔玉這才上前看信,其他武將也都圍了過來。

    對徐家老爺子,武將們是敬重的,連帶着也願意給徐耀幾分面子,可徐耀如此辱罵燕王,哪個還把他當回事?紛紛來勸燕王別與這種人計較。

    等燕王冷靜下來,有人遲疑道:“王爺,徐耀給您寫信,王妃那邊……”

    說話的是燕王手下一個千戶,平時也很受燕王賞識。

    燕王看他一眼,道:“王妃與我一心,不必生疑。”

    平城,朝廷派來的使臣親自將徐耀的家書交給了徐王妃。

    徐王妃看過信,遞給兒子。

    魏暘看完,氣得雙手發抖,舅舅啊舅舅,你不幫忙也就罷了,能不能別添亂?

    “來人,綁了此人,連信一起送去王爺那裏。”

    這就是徐王妃給兄長的迴應。

    作者有話要說:徐耀:反賊!

    燕王:老匹夫!

    魏暘:我不想活了。

    第106章

    無視徐耀的勸降,燕王先帶着大軍將平城四周的城池攻佔了一番。

    因爲這一帶的守將多爲他的舊部,看到燕王大軍便主動投降,大軍不但沒有什麼損耗,反而又增加了幾萬兵馬。

    燕王於咸寧十二年臘月起事,短短三個多月,便於次年春末進軍到了燕地南面的真定城。

    與此同時,朝廷也派出先帝朝時的老將耿英,率領三十萬大軍在真定迎戰燕軍。

    交戰之前,耿英單槍匹馬出列,叫燕王出來說話。

    等燕王來了,耿英倚老賣老,先把燕王罵了一頓,說些先帝明君,怎麼生了他這個反賊兒子的話。

    燕王冷笑一聲,不與他浪費脣舌,直接動起手來。

    別看耿英是個老將軍,手裏的兵馬更是燕軍的兩倍,激戰三個月後,耿英被馮謖一槍刺中胸口,當場陣亡。

    主帥一死,朝廷兵馬大亂,燕王奪了真定城。

    不過耿英帶兵有方,真定一戰燕軍損失了五萬兵馬,可謂慘重。

    沒等燕軍喘過氣來,七月,朝廷派定國公呂隆重整兵馬阻擋燕軍南下,還是三十萬大軍。

    燕王不憂反喜,耿英雖然罵人難聽,實則是個將才,如果朝廷繼續派個“耿英”,他手裏的兵馬就真的不夠用了。但這個呂隆算什麼東西,他父親老國公是開國元勳之一,老國公死了呂隆憑爹才繼承了爵位,自己只是個阿諛奉承的小人,因他與首輔黃仁是姻親,才被黃仁舉薦出來。

    那黃仁從一開始就瞧不起燕王能成氣候,可能覺得仗着人多就能鎮壓燕軍,所以才把這天大的便宜事交給呂隆,讓自己人立功。

    憑藉戰術,燕軍以少勝多,呂隆連吃幾次敗仗,全靠手下兵多才維持着,再加上朝中有黃仁替他找藉口,才得以繼續穩坐帥位。

    燕王吃了人少的虧,雖然能與呂隆打個平手,卻難以越過呂隆大軍繼續南下。

    僵持到九月下旬,平城傳來急報,遼侯吳劍奉皇命,率領遼東二十萬大軍圍困平城。

    燕王召集衆武將商議對策。

    馮謖:“平城要救,這邊也不能退兵,否則呂隆大軍與遼東大軍南北夾擊我軍,我軍危矣!”

    魏曕:“父王,我願帶一隊精銳馳援平城!”

    他平時是個悶葫蘆,燕王身邊又有謀士大將,大多時候魏曕都只默默地聽從燕王指揮,讓他打哪裏他就打哪裏,今日主動請戰,罕見得讓燕王與諸位將士都看了過來。

    魏昡緊跟着開口,也想回去救平城。

    燕王笑了笑,兩個兒子到底年輕,都擔心王府裏面的媳婦孩子。

    這時,崔玉道:“我軍兵力不足,無論合兵對抗一處還是分兵,都難以維持長久,當務之急,還是要想辦法增兵。”

    馮騰一直看崔玉這種白臉書生不太順眼,聞言就哼道:“我也知道要增兵,你倒是說說,從哪增?”

    馮謖狠狠瞪了一眼兒子,人家敢說自然是已經成竹在胸,只有自己這傻兒子,次次都要冒頭,拿自己的傻襯托人家的聰明!

    果然,他剛瞪完,崔玉就笑了,看着燕王道:“晉國公李超與王爺乃舊交,先前我奉王爺之命去見李超,他不肯投降王爺,卻也承諾不會告發王爺,說明李超重情重義。如今平城遇險,王爺若親自前往晉地,對李超動之以情,或能拉攏李超以及他掌管的兀良哈三衛爲王爺所用。”

    楊敬忠:“這太冒險了,萬一他趁機抓了王爺……不行,我們絕不能讓王爺以身犯險,要去我去!”

    魏曕、魏昡也搶着要去。

    燕王笑道:“這事還只能我去,沒有人比我更懂李超的七寸。”

    光動之以情是不夠的,他得一舉拿捏住李超的七寸,既動之以情,也得逼他一把。

    “老四,你帶一隊人馬去金國,讓你岳父佯裝襲擊遼北,吳劍收到戰報,定會帶兵回守遼邊。”

    “老三,你與馮謖、楊敬忠、高震繼續與呂隆大軍周旋,重在拖延,若有分歧,聽崔玉決斷。”

    “郭嘯、張錫,各點一萬騎兵隨我出發!”

    “是!”

    .

    平城。

    遼侯吳劍的二十萬大軍將平城圍成鐵桶一般,連只鳥都飛不進去。

    不過,燕王就藩平城後,幾度修繕平城的城牆,修得比京城金陵的城牆還高還厚,易守難攻,吳劍幾次攻城,都無功而返。

    一拖就是半月,這日大軍本想再攻,北風忽起,裹挾着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灑下來,雪大到人難以睜開眼睛,吳劍只好命大軍休整待命。

    燕王府內,人心惶惶,遼東大軍雖然暫時不能攻城,卻叫人輪流叫喊,一會兒勸裏面的官民投降,一會兒喊喊殺殺的佯裝進攻,聲音之大,燕王府裏的主子丫鬟們都聽得清清楚楚。

    紀纖纖心慌,魏昳在外面做事,她就來澄心堂找殷蕙說話。

    “都這樣了,你怎麼還不怕?”紀纖纖是真的看不透殷蕙了,公爹這會兒不知道在哪,外面圍了二十萬大軍,殷蕙竟然還能靜下心來做衣裳,這人是膽子太大,還是嚇傻了?

    殷蕙看她一眼,繼續給魏曕縫中衣,他在戰場都穿戰甲,現在縫外袍也少有機會穿。

    “三妹妹、四弟妹都去城牆上幫忙了,她們都不怕,我怕什麼?”

    平城守軍太少,徐王妃讓各家年輕力強的男人婦人們也都去城牆上幫忙,郭側妃、魏楹、福善都去了,原本殷蕙也想去,可徐王妃單獨給了她差事。自從遼東大軍圍城,徐王妃幾乎沒回過王府,要徐清婉主持內務,讓殷蕙照顧府裏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就連福善,也把尚未滿週歲的八郎送到了她這邊。

    殷蕙這一天都圍着孩子們轉,八郎睡了,其他孩子們又去了學堂,她才有空做衣裳。

    當然,她不怕,是因爲她知道公爹、魏曕他們會及時趕到。

    儘管戰事比上輩子提前了幾個月,但後面的一切又都與上輩子對上了。

    紀纖纖不是殷蕙,她根本坐不住,見殷蕙一心做衣裳,她就去找婆母李側妃。

    .

    真定,在燕王離開十日後,呂隆終於知道了消息,於是不再與剩餘的燕軍周旋,率領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朝平城而去。

    三十萬大軍一旦動起來,魏曕、馮謖只有六萬多人,只能在後面追着,準備隨時策應燕王或平城,不能衝上去硬碰硬。

    在平城的大雪結束後,呂隆與吳劍成功在平城外合兵,共五十萬大軍。

    見到吳劍,呂隆先暗諷了一頓:“早就聽聞平城乃北地重塞,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連驍勇善戰的遼東軍都攻不下。”

    吳劍眼角肌肉抽搐,回敬道:“國公爺既能來此支援,莫非已經抓獲了燕王?想來也是,燕王只有十餘萬人馬,豈是您的對手。”

    呂隆胸口一塞,哼了聲,摸着鬍子望向矗立於滿地白雪中的平城:“今日我軍稍作休息,明日一早攻城!”

    平城一共九個城門,每個城門只有千餘人駐守,那他就每個城門派四萬多人去攻,九面同時攻擊,還能攻不下來?

    呂隆素來狂妄自大且剛愎自用,當他說出這個攻城戰術,他手下的武將都沒吭聲,一是覺得說什麼呂隆都不會聽,二來他們也覺得這個戰術能攻下平城,總之最後勝了就行。

    吳劍幾次張嘴,可想到呂隆的那番嘲諷,他守了平城二十來日都沒攻下來,如果呂隆一舉成功,更顯得他沒用,不如讓呂隆也先吃吃苦頭。

    因此,翌日一早,朝廷的五十萬大軍竟然真的分成九路去攻城門了。

    城牆之上,世子爺魏暘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大軍,如螞蟻般從四面八方而來,臉都白了。

    徐王妃站在他身邊,反而笑了。

    如果五十萬大軍合力攻打一側城門,無須半日就能破了平城,分兵反而讓攻城變難了!

    平城守城軍雖然只有一萬,城內卻還有二十多萬百姓,在徐王妃的號召下,這些男男女女的百姓,或是拿着朝廷發放的刀劍武器,或是拿着自家的菜刀鋤頭,與守城軍分別守在各處城牆上,朝廷兵馬爬上來一個,就被他們打下去一個。

    呂隆的第一次攻城,以失敗結束。

    第二日,呂隆又去攻城,魏曕、馮謖等燕軍將領率領三隊騎兵來襲,騎兵來得快去得也快,呂隆分心之下再次攻城失敗。

    第三日,呂隆專門留了兵馬提防燕軍偷襲,大軍繼續分九路攻城,結果將士們扶着雲梯跑到平城城下,卻見城牆上不知何時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到處都滑溜溜的,雲梯剛搭上去,城牆上的燕軍輕輕一推雲梯就倒了。

    後來呂隆才發現,原來是徐王妃、魏暘叫人不停地往城牆上潑水,此時已經是十月下旬,燕北滴水成冰!

    因爲這層冰,呂隆大軍又被阻了四五日,這日有一支軍隊終於將平城的一側城門撞破了,沒等呂隆下令全軍進攻,有人來報,燕王回來了!

    呂隆心中一緊,出於對燕王的懼怕,當即命大軍撤兵十里!

    燕王此次回來,不但帶回了隨他前往晉地的兩萬精兵,還把晉國公李超以及兀良哈三衛共十五萬鐵騎帶來了!

    眼看呂隆退兵,燕王想了想,吩咐廖十三先把李超的妻妾子女送到平城去,交由徐王妃好好照看!

    廖十三領命,帶着一隊兵馬,護送着幾輛馬車走在中間。

    晉國公李超騎在馬上,眼看着馬車朝平城而去,他攥攥繮繩,對燕王道:“我助王爺成就大事,還請王爺信守承諾,護我妻兒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