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無衣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鹹魚少點鹽字數:4534更新時間:24/07/05 03:45:13
    “燕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燕皇重複着少年郎的言語輕聲喃喃着,

    嘴角的笑容也越發的苦澀起來。

    “可細細想來這名頭不要也罷!”

    燕皇擡腳邁步走到那大殿門口,望着這蒼茫燕地的萬里河山,大袖揚起,擦了擦眼眸,不知爲何只覺得每一寸土地都是紅色的,因爲每一寸土地都曾躺下過那所謂的悲歌之士,這天下的名頭是用無數條燕人的姓命堆砌來的。

    “大世之爭?”

    “似乎天下人都忘卻了在北邊還有一個燕國,千百年來中原腹地拋開內亂而言,可謂是國泰民安,各國國力更是蒸蒸日上,誰又記得我燕地百姓還在爲外患而血流不止!”

    燕皇大袖一揮對着中原的方向大喝出聲。

    “姜相何在!”

    “老臣在!”

    薑湯明邁步走到燕皇身後行禮道。

    “朕登基那年,我燕國將士傷亡如何?”

    “回稟陛下!”

    “陛下登基之時,正逢數十年難遇的大雪,我燕地北境數十郡縣近乎顆粒無收,災民上百萬計,遍地餓蜉,便是樹根草皮也是啃食殆盡,不得不以觀音土充飢,更是有閉塞之地百姓掩面而泣,易子相食,災後登記造冊,百姓少了整整二十三萬五千餘!”

    “北方遊部族,不見草場,牛羊凍餓死傷無數,數十部落聯合南下,兵過十萬,鐵騎浩浩蕩蕩,遮天蔽日,陛下親率二十萬大燕將士北上,抵擋蠻夷南下,那一戰,我大燕戰死將士共計九萬八千六百餘!”

    薑湯明高聲回稟道,

    “此後二十年我燕地如何?”

    燕皇再度出聲。

    “歲三,南邊十萬山嶺忽逢蟲災,山林間無以爲繼,三大部族,派遣青壯共八萬人出山,在我燕地燒殺搶掠,攻城略地,我大燕二皇子姬昌率五萬大燕兵卒南下平亂。”

    “被屠戮城池兩座,村莊不計其數,我大燕百姓死傷三萬餘,我大燕將士死傷兩萬餘,我大燕二皇子身死南邊,死之前不願回都城,自願將其屍骨葬在那十萬山嶺,以此明志……”

    “歲七,山越歸胥部落新王上位,率三萬青壯出山……”

    “歲十三……”

    “歲十七……”

    薑湯明一件一件細細數來,到了最後便是語調中都帶着輕顫抖,不知何時眼角有一滴濁淚滴下,滴落在這燕國朝堂之上。

    “下去吧。”

    燕皇揮了揮手,薑湯明默默退走。

    少年郎確是早已經思緒萬千,這段不爲天下人所知的歷史如今落到了自己耳中,只覺得莫名的震撼,往日總覺得自家老爹已經算的上愚笨,頑固,如今才曉得天底下還有一個國家,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皆是如此“頑固”。

    “可真要說起來,”

    “那些蠻夷還看不上咱們這苦寒的燕地!”

    燕皇突兀自嘲一笑。

    揮手指向北方的肅慎,

    指向那十萬山嶺的山越野人。

    “他們,眼得流口水的是那塊肥肉!”

    “心心念念的是中原腹地,”

    “朝思暮想的是揚州牧馬,”

    “心神馳往的是千里沃土!”

    “本皇不妨說句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話!”

    “若是換做他人,大可讓出道路,放任蠻夷南下,甚至於與之結盟,瓜分中原那富得流油的膏粱之地。”

    開門見山,

    沒有絲毫的委婉,

    同樣沒有絲毫的矯情,

    ……

    “可……”

    一聲輕嘆傳來,

    “我姬氏餘有祖訓。”

    “縱然宗廟斷絕,”

    “縱然祠堂塌陷,”

    “縱然基業崩滅,”

    “也絕不能讓諸部蠻夷南下半步!”

    燕皇眺望着遠處的祖宗祠堂輕聲唸叨着,語調漸漸低了下來,眼眸中帶着說不出的悲涼,可那老邁的背影卻透着莫名的豪氣。

    “朕,流淌着姬氏的血液,”

    “朕捫心自問,我姬存希從未有愧於我姬氏先祖,我姬氏旁支嫡系,皇親國戚,亦是如此,便是朕的九兒也是這般……”

    燕皇回身望着那一身戎裝的姬酒兒苦笑着,手掌搭在自家女兒的肩頭,眼中帶着欣慰,和認可,是自己姬存希的種!

    ……

    “薊樓望燕國,負劍喜茲登。”

    “清規子方奏,單戟我無能。”

    “仲冬邊風急,雲漢復霜棱。”

    “慷慨竟何道,西南恨失朋。”

    少年郎看着燕皇嘴角微不可查的苦楚朗聲道,講到底燕地本就處在異族的夾縫之中,不管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下,還是山林中的山越蠻夷東出,皆是燕地百姓首當其衝,所謂慷慨悲歌並非所願,而是不得已而爲之,其中酸楚誰又知曉?

    “壯志飢餐蠻夷肉,笑談渴飲肅慎血。”

    “外臣,對燕地男兒仰慕已久!”

    少年郎望着還在怔神中的燕皇高聲道。

    “幽燕之地,自古號多豪傑,名於圖史者往往皆是,如今正值大世之爭,天下風雲涌動,我大乾願與之交之,共結同盟!”

    少年郎突兀從懷中掏出早已經準備好的國書,徐徐掀開,捧在手中,娟紙黑字之上是大紅的乾國印章。

    “若燕國有難,我大乾定然揮兵北上!”

    “若燕國有缺,我大乾定然有求並應!”

    ……

    “還望陛下允之!”

    少年郎手捧國書,躬身不起。

    燕皇耳畔還迴盪着少年郎的言語,目光落下,望着少年郎手中捧着的那份國書,不知爲何只覺得莫名的有些感懷,可還是沒有接過那份國書,因爲千百年來自己姬氏已經習慣了獨自承受,而其餘諸國的態度也實在是讓人心寒。

    “若是身份置換,大戰將起,狄戎來犯!”

    “是舉兵南下逐鹿天下?”

    “還是揮兵北上征討蠻夷?”

    燕皇邁步走到少年郎面前目光灼灼道。

    “外城定然北上伐夷。”

    四目相對,

    少年郎不假思索道。

    “數月前,朝廷揮兵九十萬北伐,二十萬蠻騎摩拳擦掌,我涼州內憂外患之際,外臣也是這般,並非空口白牙,虛情假意!”

    少年郎說完後將手中的國書在次遞出,這倒也並非場面話,若是燕國的處境真是到了那一天,自己也如國書所言,毅然揮兵北上!

    因爲上輩子五胡亂華的傷痛實在太過深入骨髓了些,匈奴,鮮卑,羯,羌,氐,五胡十六國,慘無人道的屠戮之下,中原腹地整整兩千萬人僅僅餘下四百萬。

    所謂十室九空………

    朗朗乾坤,不見天日,

    少年郎無法想象那段時日那些百姓是如何活過來的,也無法想象其中經歷過各種欺辱屠殺,每每想來只覺得胸腹中有一股子怒氣難平。

    “講到底大世之爭,中原內亂。”

    “諸國不論是打得頭破血流,還是腸穿肚爛,講到底都是咱們自家人的事,可蠻夷卻休想插手,指染我中原腹地!”

    少年郎仰頭輕念出聲,

    眼眸中的堅定讓人爲之側目。

    “好!”

    “好個自家人的事!”

    燕皇大喝出聲,

    眼眸中最後一絲憂慮遲疑徹底散去。

    接過那份國書邁步往那高處龍椅走去。

    “來人!”

    燕皇揮袖落座在龍椅上對着殿外大喝出聲。

    “上硃筆!”

    “拿玉璽!”

    一盞茶後,

    一身穿淡青色服飾的老太監捧着一個厚重的木質托盤邁步入內。

    燕皇提筆蘸墨一揮而就,

    猛然擡起玉璽壓下,

    “今日!”

    “我燕國與你乾國結成同盟!”

    “從此便是友鄰之邦,兄弟之國!”

    “你乾國不負我燕國,我燕國定然報之!”

    燕皇揚起那蓋着兩國印章的國書高呼出聲。

    “乾使謝過陛下!”

    少年郎鄭重一禮!

    “不日車馬錢糧將繞道北上入燕境……”

    “錢千萬計,糧百萬石……”

    隨着少年郎的話語不斷落下,不遠處姜相的呼吸已經漸漸粗重起來,並非是見錢眼開,實在是那少年郎口中的東西實在價值太高,平靜的面容下早就已經掀起了萬丈波瀾,

    一旁姬酒兒望向少年郎的眼眸更是變得有些古怪,右手不知何時緊緊地將眼角的玉佩攥在掌心,輕輕揉捏着。

    高處的燕皇聞聲確是沉默了下來。

    “他日若有蠻夷南下,陛下一紙信文送往。”

    “我大乾定然揮兵北上!”

    少年郎朗聲道。

    沉默,

    大殿之中陷入了詭異的沉默,

    “不可!”

    “我大燕無功不受祿!”

    燕皇沉思了許久,

    最後還是緩緩的搖了搖頭。

    “既爲同盟,如今兄弟之邦有難,”

    “我大乾理所應當慷慨解囊!”

    “這份全當見面禮了!”

    少年郎笑道。

    “可這禮,也太重了些。”

    燕皇長嘆道。

    “不重!”

    “只願我大乾有難之時,”

    “陛下還念這份香火情份便是!”

    少年郎開口道。

    “朕,記下了!”

    燕皇姬存希最終還是點頭道,內心也清楚那少年郎口中所言的“難”所指什麼,天下沒有白來的午餐,自己燕國如今收下這份大禮,日後定然也要回之。

    “外臣,出燕之時還有一份厚禮贈與陛下!”

    少年郎眺望着北方喃喃出聲。

    “哦?”

    燕皇順着少年郎的目光看去,詫異的開口道,恍惚間猜到了什麼,可只覺得是天方夜譚,一笑了之,並未過多詢問。

    “出燕之時,陛下自然知曉。”

    少年郎望着腰間的驚蟄劍低聲唸叨着,既然燕國有肅慎之患,於大世之爭而言騰不出手來,那自己便助他平了那邊患,以燕地百戰虎狼之師往後定然是大乾的最大的助力,南北夾擊之下其餘諸國未必有招架之力。

    “乾使,切勿意氣用事。”

    “講到底……”

    燕皇欲言又止。

    “陛下,安心。”

    “外臣,省得。”

    少年郎輕聲回答道,講到底自己如今也已經是一品之境,古往今來天底下最年輕的一品劍仙,很多事情常人看來是無稽之談,可在自己劍下,未必沒有一試之力。

    “如此朕便不再多言。”

    “聽聞陛下精通音律,外臣不才,今來此多出慷慨悲歌的燕地心有所感,又恰逢傳聞中《斯干》落成之地,遂想請陛下作曲,外臣有一曲詩詞民謠想於此落下,也是日後我大乾的軍歌。”

    少年郎邁步到了那編鐘之處,手指輕輕撫過那鏽跡斑斑的青銅編鐘,感受着那古樸蒼茫之意,不知爲何腦海中浮現出了上輩子的一曲民謠。

    “早就聽聞乾使在臨安城鬥酒詩百篇之壯舉。”

    “才情可謂是曠碩古今,今日有此雅興,”

    “自然無所不可,”

    “爲乾使譜曲也是朕之幸事!”

    燕皇聞聲來了興致。

    “來人,上紙墨筆硯!”

    “城中宮廷樂師一併尋來!”

    燕皇起身高呼出聲,放眼望去那一列大大小小九十餘口青銅編鐘絕非一人能夠輕易操縱,譜曲也非一人能成。

    “謝過陛下。”

    少年郎不顧形象席地坐在編鐘之前。

    紙墨筆硯在身前一字排開。

    “咚,咚,咚……”

    燕皇拿着木錘輕輕敲打在最小的甬鍾之上,

    清脆的聲響在大殿之中迴盪。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少年郎提筆一揮而就,這是上輩子老秦人攻逐犬戎時作下的,同仇敵愾,偕作並行,準備抵禦外侮的民謠,也成了後世赳赳老秦的行軍歌。

    燕皇望着紙章上面的黑字怔怔的輕念出聲,細細品味字裏行間的意思,與此時的燕國莫名的契合,不知不覺間竟是心神恍惚起來。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長袍。

    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

    殺敵與你同目標。

    一股子戰前的氛圍在大殿之中瀰漫開來,燕皇緩過神來,點了點頭,周遭宮廷樂師見狀,沉思片刻後,一同譜曲演奏起來。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

    少年郎聽着周遭古樸的音律提筆繼續寫下。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戰裙。

    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冑與刀兵,

    殺敵與你共前進。

    一曲落下,

    少年郎徐徐起身,

    “此曲名爲?”

    “無衣。”

    少年郎眺望着南地嘴脣輕啓出聲,恍惚之間好似聽到了這首民謠,隨着大乾的鐵騎響徹在諸國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