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樂園汽車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法學院新生字數:2223更新時間:24/07/02 14:10:57
    顧允畫下的愛國大餅,深深打動了在場的三位資深特斯拉粉絲。

    事實上,李大斌、何曉鵬、李想三位大老闆,也正是未來攪動新能源汽車風雲的中心人物。

    這三家車企創始人在起步階段稱兄道弟,爲彼此賣車站過臺,在最艱難的融資歲月互相打氣,共過患難。

    或許都是理工科出身,又或是一窮二白的創業背景,在發展初期,蔚小理三家車企創始人惺惺相惜,一致對外,互相激勵着來度過艱難的歲月。

    挺過融資困境的李大斌、何曉鵬、李想,在社交平臺發過一張至今都能稱作經典的三人合照。

    其中何曉鵬的配文爲,“三個苦逼,在憶苦思變。”

    憶過苦思過變後,國貨之光蔚小理如三人所預期的那樣,變得越來越強大。

    曾經被嘲爲“造車三傻”的蔚小理,迅速成爲造車新勢力的領頭羊。

    爲新能源汽車行業提供了學習和借鑑的意義,各類行業大會也將上述三人奉爲座上賓。

    而如今,有了顧允這個重生者的插足,一切從這頓飯的蝴蝶效應開始改變。

    顧允是誰?

    樂園集團的創始人,全國最有天賦的互聯網創一代。

    從初期的教育行業白手起家,再轉型紮根互聯網,橫亙電商和短視頻領域,旗下產業個個都是行業霸主。

    最誇張的是,他只有二十出頭

    前途無量啊。

    不但沒有中年創業者的老氣橫秋,而且懷有十足十的創新意識,又保持着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堅決態度,這樣的創業者總能在一舉一動中感染着身邊的人。

    再加上想法和三人幾乎站在了同頻,接下來的時間裏,顧允幾乎沒花太多力氣,就說服了三位未來的新能源行業領袖加入了自己的團隊。

    新的團隊名字一如既往,叫做樂園汽車。

    “哈?造車?”

    宴會結束,顧允帶着小助理回到湯臣一品的住所,後者喝了不少酒,早早回到側臥入睡。

    溫桔窩在顧允懷裏,聽他講起了今晚的故事。

    “嗯,今天算是把核心團隊組起來了。”

    “現在的攤子還嫌不夠大啊怎麼突然想這麼一出。”

    “而且,造車要很多錢的吧?”

    自打站上了更高的平臺之後,溫桔對於整個商業社會的瞭解,與大多數高管越來越接近了。

    地球人都知道,造新能源車很燒錢。

    到底有多燒錢呢?

    後世蔚來汽車李斌就曾經說過,一家電動車企業,從零開始走到量產至少需要200億元。

    隨着越來越多的巨頭下場、政策方面的調整以及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新能源造車對錢的需求顯然更上一個臺階。

    前不久,奇瑞汽車就啓動了“瑤光”前瞻科技戰略,計劃未來十年內投入1000億,涵蓋四大領域,打造13項核心科技,構建全新的汽車生態。

    除了奇瑞汽車,還有多家合資品牌發佈了未來戰略,投入資金的規模也都在千億級別。

    汽車產業本身就是資本密集型產業,而新能源造車某種程度上更是一場資本遊戲。

    古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所以,錢對於新能源造車來說非常重要。

    “不要緊,這個錢肯定不能讓集團其他公司出,我們可以做好PPT,去上市融資的嘛。”

    顧允笑着說道。

    也正是在這個2014年,賈布斯公開宣佈進軍造車行業,未來十年,他靠着頂尖的PPT技術,在一輛車都沒交付落地的情況下,硬生生融資到了50億美元。

    這就是販賣夢想的力量。

    不光是賈布斯能忽悠,能夠把PPT落地,真正能讓用戶享受到新能源汽車便利的正經公司,也同樣沒少燒錢。

    以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爲例。

    根據公開融資和財報的信息,作爲造車新勢力發車較早的三家企業,未來五年內蔚小理均已完成了海外上市,產品戰略打磨成型,市場銷量也具備相當規模,但至今仍然處於鉅虧的狀態。

    由此可見新能源造車,絕非有錢任性就能成功的事情。

    造車新勢力的情況大概都是如此。

    “前兩天我回家吃飯,聽爸爸說,雖然今年國家出了補貼政策,但新成立的公司儘管能融到資,實際上都在虧。”

    溫青山作爲投資領域的大佬,偶爾流露出來的一點消息,也可以成爲行業的風向標。

    溫桔不是很理解,融了那麼多錢,還會虧損,錢都花哪兒了?

    有錢只是新能源造車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如何花錢的問題。

    “那可太多了,技術,電池,配套設施,說起來停不下來.”

    顧允揉了揉戀人的小腦袋,耐心解釋着新領域的知識。

    既然是新能源造車,電動化、智能化以及服務就是最重要的表現。

    電動車最核心的就是電池、電機和電控,其中電池的成本最高。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透露過,電池成本約佔整車售價的40%~60左右,而且還有不斷上漲的趨勢。

    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給汽車廠商帶來了巨大壓力。

    只要電池企業將成本壓力傳導至主機廠,主機廠也必定會在未來選擇自己造電池。

    比如比亞迪這樣的造車選手,早已深耕電池領域多年,刀片電池已經是可以和寧德時代分庭抗禮的明星產品。

    自研電池,在未來將會成爲新能源車企的基本共識。

    這其中成本方面的考慮,也有戰略層面的考慮——不被供應商卡脖子。

    智能化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及相關的一系列智能化體驗,這就更需要車企在硬件和軟件方面投入更大的財力和精力。

    這個方面,目前特斯拉的FSD是最高水平。

    新能源汽車好像一場長跑,只有開始,沒有終點,除非中途退賽。

    在這場比賽中,各位參賽選手狀態不盡相同,有人需要保持體力,有人需要奮力衝刺。

    特斯拉也好,傳統車企也好,新的競爭對手入局,在相當程度上會給先發的新勢力造成很大的壓力。

    但這絕不是東風壓倒西風的PK,而是一種互相促進的有益競爭。

    不管怎麼樣,顧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