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考工記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字數:2470更新時間:24/07/02 13:08:43
    一聽說重重有賞。

    工匠們眼睛便立刻亮了起來,點頭如搗蒜,滿口答應下來:“大人放心……不出十天半個月……這批短刀便可打造出來。”

    “刺。”

    沈烈笑着糾正道:“三棱刺。”

    工匠們似懂非懂,又趕忙賠笑:“哦……大人所言便是江湖上傳說的峨眉分水刺麼……明白,小人明白。”

    沈烈微微一笑。

    不再多言。

    你們說啥就是啥吧。

    於是乎。

    在煙熏火燎之中。

    工匠們又開始加班加點打造馬車底盤,還有三棱刺,隨着老榆木製作的底盤漸漸成型。

    沈烈不由得大開了一回眼界。

    對於一輛馬車來說,底盤自然是重中之重,這個時代的馬車底盤只突出了一個字。

    硬!

    製作底盤的老榆木出了名的硬,不但可以用來製作馬車,還可以用來製作齊眉棍,長兵器的柄。

    畢竟馬車這玩意要在路上跑,底盤不硬便隨時會斷裂,而因此帶來的結果便是舒適性大幅度下降。

    可對於實用主義的華夏工匠來說,這個問題十分容易解決,古人想出來的辦法是在屁股底下多加幾個墊子。

    這辦法……

    讓沈烈欲言又止。

    不愧是大明人,千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將實用主義發揮到了極致,這確實是最簡單最省錢的辦法。

    可沈烈有些不太甘心,花費了這麼大的力氣造出來的四輪大馬車,又不舒適又沒什麼技術上的進步。

    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於是沈烈便開始旁敲側擊:“就沒有什麼避震的辦法麼?”

    這一問。

    工匠們立刻道:“有啊,大人請看!”

    說話時。

    工匠們取來了一個零件,這零件是長方形,通體以青銅打造,整體形狀類似於一隻趴伏在地上的兔子。

    看着這奇怪的零件。

    沈烈茫然良久,才輕聲問道:“這是個啥?”

    立刻便有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匠人,便畢恭畢敬道:“大人容稟,這叫伏兔,這叫當兔,打從秦漢時就傳下來的老物件了。”

    聽着老匠人娓娓道來。

    沈烈心中恍然,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經遊覽過的西安兵馬俑,好像,似乎曾經見過出土的馬車零部件。

    敢情這伏兔,這當兔就是馬車減震器呀!

    原來馬車減震器不是西洋人發明的,最早是先秦時代的華夏工匠發明的,這一驚讓沈烈目瞪口呆。

    這形似圖紙的馬車減震器又領先了西洋人多少年,怎麼也得有一千五六百年吧!

    “真的假的呀!”

    沈烈正有些狐疑時。

    老工匠拿出了一本皺巴巴的《考工記》。

    手抄本。

    然後信誓旦旦道:“大人請看,這書上說“加軫與樸”,這是軫,這是樸。樸,伏兔也。”。

    看着白紙黑字的《考工記》。

    沈烈不由得睜大了眼睛,作爲一個現代人,他從未聽說過世上有這樣一本書的存在。

    那麼這本書又是什麼時代的手工業著作吶。

    不知道。

    反正。

    這本書是記錄在《周禮》中,隨着《周禮》一起傳下來的,《周禮》可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

    “哎?”

    沈烈懵了好半天仍是目光呆滯,覺得自己好像又被滾滾天雷擊中了,儒教經典裏還有關於手工業技術的記載?

    沒聽說過呀!

    一陣啞然過後,看着這書,這老工匠,又看了看那馬車底盤,沈烈幽幽的嘆了口氣。

    也便是說。

    這製作馬車底盤的技術,從秦代以前發明出來之後就沒變過了,一千五百多年以後還這樣。

    一千五百年原地踏步。

    誰幹的?

    沈烈眼睛眯了起來,目光變得森然,這個故事太長,太長了,恐怕要從儒學大興,成爲一門做官的學問開始講起。

    這天下的聰明人都去研究聖人言,都忙着做官去了,誰還有這個閒工夫搞科技發明呀。

    “呵呵呵。”

    隨着沈烈冷笑了三聲,收拾了心情,便又苦思冥想起來,他覺得這個馬車還是差了點什麼。

    他雖然不懂造車,可是他見過現代化的小汽車呀。

    於是乎。

    沉吟了片刻。

    沈烈便將工匠們召集了過來,一邊沉思着,一邊按照現代汽車懸掛減震器的樣子比劃了起來。

    “能不能……這樣?”

    沈烈比劃着,詢問道:“能不能在底盤上加一塊厚鐵板?”

    想必如此一來,防震效果會很好吧。

    可老工匠卻老實巴交道:“會斷。”

    沈烈點點頭。

    這個時代的冶煉技術還造不出特種鋼,按照這個時代的精鐵材料堅韌度來說。

    確實會斷。

    此時沈烈腦海中靈光一閃,又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便試探問道:“那能不能把幾片百鍛精鐵敲成薄板,然後綁在一塊兒?”

    似乎,好像現代汽車的減震器就是這樣式兒的。

    一塊鐵板會斷,幾塊鐵板綁在一塊不就結實了麼?

    話說完。

    輪到工匠們懵了,幾個記憶精湛的老鐵匠看着突發奇想的千戶大人,因爲這奇特的想法陷入了沉思。

    “這……”

    工匠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不敢確定這樣的辦法能不能行。

    “大人!”

    此時。

    後排一個金髮碧眼的西洋工匠突然走了過來,用半生不熟的漢話,向着沈烈點頭哈腰道。

    “大人……我可以做……”

    看着這一個勁賠笑的西洋工匠。

    沈烈眼前一亮,便好言安慰道:“說,如何做。”

    於是那西洋工匠便信心滿滿的一邊比劃,一邊嘟囔着。

    說是在他們荷蘭王國,確實有人將幾片鐵板疊起來,再綁緊,然後用鉤環與車駕連接的辦法來製作馬車底盤。

    這叫摺疊吊耳。

    不過。

    這種奇怪的技術在歐洲並沒有人感興趣,道理很簡單,因爲這樣做的成本實在太高昂了。

    和傳統的馬車比毫無競爭力。

    這年月大航海時代才剛剛開始,歐洲人還沒有搶到大量殖民地,列強家中也沒餘糧呀。

    尋常人家爲了運送貨物或者搬運糧食,但凡能省點錢也就湊合了,誰還顧得上馬車的舒適性。

    “哎?”

    沈烈一聽。

    眼睛轉了轉。

    當場便動了心思。

    看了看一臉狐疑的大明工匠,又看了看這重金僱來的荷蘭工匠,沈烈猛的一巴掌拍在腿上,叫了起來。

    “還愣着幹什麼……試試唄!”

    行不行。

    試一試不就知道了麼?

    於是乎。

    工匠們在千戶大人的催促下一鬨而散,各自走向了不遠處的小土窯,隨着濃煙滾滾,山谷中火光衝天。

    龍骨水車開始轉動了起來。

    打鐵聲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