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癔癆小道士生活學習練功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真人寂寞字數:2690更新時間:24/07/01 19:26:56
    峯洞大師笑了笑,又開心的說:“這幾句話,所說各種表相,其實都是虛妄不實的。‘諸相非相’,即要我們透過‘諸相’的表面現象,去看到實質,其實不是“相”而是“空”,佛的三十二種相,都是爲引導世俗人進入信仰的‘方便法門’……”

    開陽星一邊扎馬步,一邊練習寫字,一邊搶答說:“進入信仰後,要進一步認識到‘空’的本質,才算懂了佛教的真諦,也就是見到了真正的如來。這也就是如理的實見。”

    “哈哈哈哈,很好!很好!”峯洞大師開心地大笑起來。

    師徒兩個人就這麼說說答答之間,時間過去了兩個小時多了。然而在這兩個小時多的時間裏面,開陽星扎馬步,動都沒有動一下,右手練習寫字也在不停地進行着,師傅的問題與回答也在不斷的進行着。這麼小的一個孩子,能夠擋得住這麼嚴格的馬步訓練,着實很不容易,也着實很厲害,所以說開陽星他是一個天才,一個練武的天才。人家承擔不了的訓練,他能夠扛得下來。之所以能夠扛得下來,是因爲他有兩個能耐,也就是有技能在身上,一是腦力削疲技,一是體能消疲技,一旦腦力有點不夠用的時候或者疲勞的時候,他就施展一下腦力消疲技,對腦力進行疲勞消除;身體疲勞了,他就施展一下體能消疲技,進行身體的疲勞消除,所以他不會覺得說這麼艱苦的訓練很累很苦,當然這是平凡人所不知道的。也正因爲如此,他的師傅峯洞大師越來越喜歡他的這個徒弟。

    師父喜歡徒弟,多是因爲徒弟太聰明了,不過對徒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卻多是因師父自身的追求和所處環境的認識不同,而產生巨大的差別。峯洞大師是和尚,以峯洞和少林寺爲家;無廟道長則什麼都沒有,天下爲家。峯洞大師教徒弟,以佛爲藍本,以自己所學所悟和少林寺底蘊爲教材,生活上有少林寺爲保障;無廟道長教徒弟,以道爲藍本,以自己所學和道教底蘊爲教材,生活上以自然界爲保障。相比較而言而,無廟道長師徒生活上會清苦一些,不過這也只是相對而言,實際上無廟道長師徒還是過得很開心的。

    目前,無廟道長師徒以西部的崇山峻嶺爲生活基地,山上的一切風物都是他們的生存基礎。需要什麼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無廟道長便取山中的天材地寶到市面上交換,即先賣錢,再購物,如鹽巴、如紙筆、衣物等等。實際上,對於徒弟來說,無廟道長和峯洞大師一樣,是既當爹又當媽,只是峯洞大師師徒生活上有少林寺作保障,而無廟道長一切只能靠自己了。徒弟吃奶期,無廟道長靠自己的武功,逼動物界爲徒弟供奶,生活上有滿山的天材地寶,雨天住洞穴,陰晴天,以天爲蓋、以山嶺爲廬,什麼石上、樹上皆可。洗有山泉,衣有獸皮或植物枝葉,書有山石、懸崖峭壁等等。總之,吃穿用度都由自然界提供。前提是無廟道長有這個能耐!

    到了晚上閒下來的時候,無廟道長就會叫、癔癆小道士他也會按照要求,把今天一天,與師傅之間所經歷、所討論、所看到的東西都把它寫出來,既可練字、又可練習、複習、應用文字。現在癔癆小道士還小,能記錄下來,管他是流水賬也好,還是議論、表述也好,論述也好,反正只要寫下來再說,先把字寫好,然後把句子寫通順,最後把觀點表達清楚。這就滿足了。

    對小小孩來說,能做到這些,已經很不錯了。無廟道長是一個很實在的人,教到什麼程度,跟年齡有關,跟生活有關,不做超前的事。這樣的他們,就生活的開開心心的,不會有什麼太大的生活成長壓力。

    無廟道長是一個實用派的人物,他要教給徒弟的東西都是很實用的東西,說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都要與現實的東西相聯繫,他教徒弟識字、認的字、認什麼字、都是要實用先學,或跟現實的實際相關,比如說:先教的字是師傅,徒弟,你、我、他,什麼什麼東西等等。還有就是按照需要進行組詞式學習,比如說:山,就是山峯、山路、大山、小山、前山、後山、左山、右山以及山岡、山巒等等、都跟一個字相關,以一個字爲準進行的組詞教學,需要的先學習,掌握的速度又很快很實用。

    再比如說,按照物體來學習,如人的身體各個部分。當然,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名詞、以及練功所需要的各種名詞,還有就是相關的各種各樣的名詞,這樣一個又一個地學習,很簡單,很實在。又同時,無廟道長也很會即興教學,面對什麼教什麼。寫字的對象更是就地取材,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他就對着空中寫,在水上的時候就以水面寫,在坡上、石上更可以寫,看到大石、大峭壁就更棒了,可以寫更多的的字、畫更大的東西。簡直就是教學隨意派大師了。

    不過,上面是對針無廟道長來說的,他的徒弟癔癆小道士呢?師父誦經的時候,教嘴巴說性的東西的時候,當然先只能聽了;以自然界爲教學對象時,當然就又聽又看了。再如果條件好了,如有一塊相對平面的石頭了,就教他寫寫字,或者無廟道長在石頭上寫一個字或畫一個什麼東西,就讓他學習一下。到了癔癆小道士會站起來、會走路、會說話、會寫字了,就很簡單掉了,要他一邊寫、一邊說出來。慢慢的,無廟道長就讓癔癆小道士背誦《道德經》了,甚至讓他默寫《道德經》。不過,大多時候,無廟道長是不以什麼經書爲教學對象的,而是用日常所說、所見、所需等等淳樸的東東爲識字的對象,以日常生活爲主要的學習對象和識字對象。

    這麼一來,對生活的方方面面,說話也好,識字也好,都變的很實在,很實用,從而在癔癆小道士的思想和觀念上面,讓他更加注重實際生活。

    還有一個就是氣候天象學習了:白天黑夜,日月星辰,天氣氣候,山川大地、一年四季、花草樹木、江河湖海、東西南北、春夏秋冬等等,都是很實際的東西,無廟道長都教了他。讓他會和掌握,會實際應用就更好了。後來,癔癆小道士會識字了,會講話,會走路完以後,教學的內容又多了一些人爲的期待的方面的內容了,如把生活加進來,把練功加進來,道理加進來,把與之相關的東東加進來,並相聯繫在一起,慢慢的,前後左右、縱橫交錯、貫通地學習起來,也就很不簡單了。

    從並沒有什麼、並不很難的地方,並不很不好接受的地方入手,反正學的這些,都是現實當中所需要的,很好用、卻沒有什麼好擔心和難受的地方,而且都是針對當前的生活狀況來進行的。再一個就是慢慢地介入日常的行爲與處置的問題的介入了,什麼吃喝拉撒睡、風吹日曬、風霜雨雪、如何應對與躲避等等,這些看似是生活所必需面對的,又是成長所需要學習的,更是練功與學習所需要的,比如藥浴、比如練手腳腿臂,比如陣法、比如說風水等等。

    總之,無廟道長教徒弟,沒有什麼特別特意的地方,他很能夠隨遇而安,有什麼,教什麼事,練什麼。遇到水,他就帶着徒弟教水上功夫、讓徒弟學水上功夫;到了什麼懸崖、峭壁、峯頂等等地方,就教登功、輕功;打獵、起火造飯等等,就教相關功夫;等等,同時識字和常識教學教育都全面跟進。

    由於沒有具體家的概念,在哪裏他們倆都能呆得下去,呆多久,都看他們的高興了。特別是到了現在是夏季了,他們的生活就更隨意了,就更加隨遇而安了,真是到了處處無家處處家的境界了。

    由於在崇山峻嶺裏,由於癔癆小道士日益長大,有些時候不小心一下就離開的很遠,講話聲音就聽不見,或眼睛可以看得見,但是說話聲音聽不見,就必須學習千里傳音。雖然才一歲,又不得不學習了。

    千里傳音是一種傳統的中華武術技藝,它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內功修煉和身體訓練,達到讓身體與精神融爲一體的效果,從而使得練習者能夠運用內力,進行遠距離聲音擊打或聲音傳遞。

    一方面,癔癆小道士本身聲音就很大了,另一方面千里傳音又是必需學習的一門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