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六龍統一思想桶子村村史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真人寂寞字數:2854更新時間:24/07/01 19:26:56
湯魯在不知不覺說個痛快:
“於是,在桶子村,一個比一個、一個比一個地,大家爭先恐後地爭着到屈家裏來看書,來聽書。很多時候,人們就覺得需要什麼東西,就想到屈家裏來找找,看看有沒有這方面的書,互相詢問、互相幫忙。
一時之間,形成一個風氣,這就是村人們動不動就“到小丸子家去聽書、去看書”,都在有意無意地提升自身的知識與水平。或許大家不是很明確的地要提升自己的知識與水平,但最起碼他們在攀比心和好勝心的促使下,即覺得我不能夠比某人更差,或我要解決什麼問題,書看多了,書聽多了,知識和水平上來了!”
“湯魯,你是不是說上癮了!是不打不行了!……”小魔女看湯魯居然大膽地在自己與小仙女面前,大說特說起來!
“寇冰兒,你別亂來,湯魯是陪我說話的!”小仙女爲湯魯打掩護地說。
湯魯很感激地向小仙女作揖。
小仙女趕快又感慨:
“老人之間、中年人之間,父母之間、年輕人之間,還有小孩子之間,在互相比來比去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形成了‘以屈家爲中心,以屈香火家的圖書館’爲中心,形成了一個文化圈,人們在不斷地到他們家去吸取文化營養。這裏面,攀比心和好勝心在起正面作用!”
且不說小魔女和小仙女、小土地在瞎感慨。
但說桶子六龍,在天馬行空般的瞎聊天中,居然說到了桶子村的變化。
程成文最後感慨地說:
“也許這就是小丸子投胎所帶來的好結果吧,也許這將漸漸地形成了桶子村的正能量。桶子村人過去不是很清楚的東西,現在呢,已經可以經過看書、讀書、聽書,變得比較清楚一些,懂得它是什麼意思是什麼道理了……”
董興發也作最後總結地說:“這時的桶子村的同學之間,也變得更加會說話、更加會講故事,特別是有些年輕父母,還會叫自家的小孩‘有空到屈香火家去聽安希蓉讀書去吧!’。如果來聽讀書或看書的孩子正是學生,同時安希蓉也正好是給兒子講述、梳理小學、初中的知識時,如果安希蓉她也能把梳理的知識有意無意地說大聲一點,讓他們也聽一聽,就更好了。”
屈香火卻很認真地說:“安希蓉經常跟我說,她常常如此!”
顧鴻光開心地說:“我們家族的學校老師說:開始時,那些學生在屈家那邊聽了安希蓉讀書的時候,正好聽到與自己學習相關的知識,大家都會很認真的在聽,也有很大很大的收穫,學習上的進步很容易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老師們發現許多學生,現在的許多沉重怎麼這麼會讀書了,那些知識他們都搞得懂了,且知道其中道理了。
可是,當他們的老師瞭解到這些知識,都是從安希蓉那邊學來的時候,老師也會非常地驚訝:‘天哪,聰明的孩子就是不一樣,無論做小孩、還是做大人……’老師也有很佩服學生的時候!”
尹高軒又跟着說了:
“村裏許多人看到村裏正在發生着這樣那樣的一些變化,都跨安希蓉,說這都是安希蓉的功勞。”
屈香火卻開玩笑地說:“然而安希蓉自己呢?知道後卻很無奈的笑笑,她說:“我自己能有什麼功勞,不都是被孩子逼出來的,我有什麼辦法呢!”
湯魯又不知死活地感慨說:“也許,人就是這樣,讀書是逼出來的,書不逼不能讀!
然而這時,桶子村外面的世界,正發生着一場知識的革命,人們建立起互聯網,把大量的知識都掛到互聯網上進行炫耀或共享。人們需要什麼知識,到網上搜一下就有了。最大的負作用是人們腦子裝的知識少了。
其實,外面的世界,人們真正已經到了書不逼不肯讀的地步了!!!”
小仙女卻開心地說:
當然,桶子村外面的這些變化,桶子村人現在還不知道,他們的很多方面正在急需知識,或許他們現在追求的所謂知識,並非是有明確的精神追求,而是攀比心和好勝心所至,卻沒有想到,在桶子村產生了一種新現象:讀書熱和聽書熱、講故事熱,形成了桶子村前所未有的文化氛圍。而這個氛圍的源頭,就是小丸子也就是文曲星的來臨,桶子村人都普遍地這麼認爲。”
發正能量的感慨,小魔女是沒有興趣的。
然而,這場看沒有瞎掰的討論,對於桶子六龍來說,卻無異於統一思想一般。
屈香火及其哥們,相互了解到了各自的父母們,爲了自己能夠更會講故事、爲了孫孫們不比別人家差,正在暗中進行讀書聽書比賽,都感到很好笑,又覺得很可愛。老了老了,還是不服輸,不服自己輸,不服孩子們孫子們輸!
屈香火開玩笑地說:“我們之間要不要也搞個讀書聽書比賽?”
尹高軒嘆息地說:“我希望的書,製作製造方面的書你家裏沒有呀?!”
胡逸明也說:“烹飪方面的書,你家也只有幾本雜誌呀!”
……
“其實,我還有幾本所謂的書,我爸一直不讓捐給老大……”董興發不好意思地說。
大家都點點頭,以前董興發拿給六龍看過。
桶子村雖然只有40戶左右的人家,卻是有很多年的歷史了,每家的孩子大多就一兩個,基本上沒有3個孩子的。惡劣的生存環境,使村人們沒辦法得到有效的發展。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桶子村的人,逐步形成了一種孤僻、各自爲陣、各家自掃門前雪的羣體心理。
根據老村長家的一些筆記記載,這地方的人,已經有了800年多的歷史了。大約在宋朝末年、到元朝初期,在那戰亂的年代裏,人們爲了逃避戰爭災難,互相扶持、偕伴躲到深山老林這些地方來,所以呢這裏沒有什麼地主、土豪家族,而是由多個家族組成的村莊或羣體。
據說宋末年,某地大戶人家,因朝代突變,慘遭追殺,於是舉家西逃。一路上被仇人追殺。爲了保存血脈,家主要家奴保護小主逃入山中,隱姓埋名,不要再出山,因爲仇家勢力太過龐大。結果與家主一起的其他所有人全部殉難,5個家奴護着少主,拼命地往深山裏面跑。也不知跑了多長、多久、到了什麼地方,他們只知道他們進入了四面是大山的山谷,到了一個他們叫它是桶子村的這個地方。
這裏是安全了,但生活條件卻很差或且說是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因爲這個桶子村,四面環山,地處木桶式山谷,谷底卻形成了六座小小山,且全都是石頭山,沒有農作物,沒有大樹林,甚至連像樣的大樹都沒有。外面的人不易進來,且在這裏面的人也不易出去。
這裏雖然是山谷,卻沒有形成小溪。逃命來桶子村的六個人,爬遍了六座小山,只覺得最高的小山上,略可住人,因爲有幾個小水潭。於是大家便商定住在這裏,且稱這座稍大一點的山爲六頭山,其他小些的山編序爲一二三四五頭山,稱這裏爲桶子村。
這時的少主,才二三歲,五個大男人帶不了這麼小的小孩,便輪流出山,到處尋找人家,常常是尋找了好多天,也是一無所獲。偶爾發現個把男人便躲開,如果發現落單的女人,便搶回來照顧少主。同時這個女人便與他們五人中的一人結婚了,他們再出山去搶女人。日長月久之後,慢慢的搶出了一個個家,而後生兒育女,孩子長大了,少主便擇一成婚,大家讓少主住在山頂,共尊他爲董姓,意爲大家都向着他,大家庭都懂的意思。其他人都住在山腰上。爲了大家的安全,衆人商定,大家放棄各自原先的一切姓氏,各自另起一姓。
原看門的大漢,搞笑地說:“我原來是看門的,現在住的這裏是南面,門都是用石頭做成了,我就委屈委屈,繼續看門吧,乾脆我就姓屈了吧,過去有屈原,現在有我屈某人!
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
原陪大少主玩的家奴說:“我一直是陪大少爺玩耍的,反正是跑路,跟着少主一程又一程,跟着少爺跑,乾脆我就姓程了吧。”
大家又是一番大笑,於是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出了各自的姓氏。
原是負責主家衛生的家奴說:“我原先是給主家做髒活的,反正幹的是照顧人的活,那我就姓顧了吧。”
煮飯的家奴說:“我原先是做飯,天天煮粥飯,也一樣是當牛做馬的,做飯只要不糊就行,你照顧人的姓顧,我煮飯不糊的人乾脆就姓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