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高考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飛揚的木魚字數:2316更新時間:24/07/01 05:26:52
1977年,8月4日,鄧公召見了全國最有知識的一羣人座談,拍板決定,凡是符合條件的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的知青,軍人,幹部,一律可以報名參加高考。
此消息一出,全國上下的年輕人全部沸騰,特別是下鄉的知青,更是熱淚盈眶。掀起了學習的浪潮,不過和上一世一樣,這數理化叢書還是比較搶手的東西。
年輕人的短路接上了,各大高校開始招生,高中也正規了起來,大家都開始又學習了起來,有一部分人相當珍惜現在能夠學習的時代。
研究所內,姜子翰和姜依依帶着符合年齡的孩子們都在認真的學習。
四合院裏,適齡考試的只有槐花一人,其他下鄉的人早就已經結婚工作了,而且他們下鄉後沒有一直學習,現在有了工作,就不想其他了。
院裏的小孩也收起懶散的心,他們以後不用想着初中畢業後就沒法上學了,現在有路走了,爲了前途家長就拿起了棍子了。
四合院裏面孩子們卷了起來,姜言他們三家的孩子卷的更加厲害,結果姜言和自己媳婦也就被拉了壯丁,孩子大了還好一些,那些小孩子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讓他們兩個人相當的頭疼。
由於紅星農場裏面的改造者現在已經陸陸續續平反走向了工作崗位,姜子翰他們幾個師傅也不例外,全部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了工作中,所以接下來的日子由姜言親自上陣。
所以,姜言小課堂就在姜言他們小院裏面開課了,到來的學生不僅有姜言他們三家的孩子之外,何雨柱還特通知了他二叔家裏的徐靜平到這裏聽課。
終於,十二月到了。高考的時間到了,爲此姜言還特意請假,帶着柱子和石頭他們倆和普通的家長一樣,在外面等候。
這次姜言總算見識到了,第一屆高考這年齡相差的還是相當的大,有像姜言他們孩子歲數大的人,不過更多的就是三十歲左右的人,很多人還是拖家帶口。
在四九城一中的考場外面,姜言還看到了陪着自己閨女來考場的蔡全無。
“小姜,柱子,石頭,你們也來了。”蔡全無看到姜言他們首先打招呼。
“可不,我二嬸現在還在小酒館裏面忙活。”何雨柱開口問。
“可不,本來我們兩個人都想來,不過兩經理都走了,買賣還做不做,所以我就來了。”蔡全無開口道。
隨着幾個人的閒聊中,時間在一點一點的過去,過了一會就聽到了鈴聲,他們幾個人趕緊結束話題站了起來,等着自己的孩子。
“學生出來了。”
隨着這一聲,在考場外的所有人都動了起來,大家紛紛圍着出來的學生七嘴八舌的問。
“考試難不難。”
“監考嚴不嚴”等等之類的話。
不過姜言注意到,這出來的考生有些人臉上相當的輕鬆,不過大部分人都是一副沮喪的樣子。
要知道,在我國高考史上,1977年高考有幾點是空前絕後或獨一無二的:
一是錄取率最低、競爭最激烈。
起初預計報考者有可能達到二千多萬人,原定計劃招生20萬人,錄取率是1%。後來不少省市採取了地區初試,按計劃錄取數的2~5倍篩選出來,參加正式的高考,結果這一年全國最後實際考生數爲570萬人。
後來經鄧公提議,國家計委、教育部決定擴大招生,經過擴招本科2.3萬人,各類大專班4萬人,共擴招6.3萬人,擴招比例達29.3%,最後錄取了272,971人,按考生比例來算,是21:1,錄取率爲4.8%。這是我國高考史上最低的錄取率。
二是有的省區選取一個縣,先行舉辦了恢復高考的試點。
如廣西便在1977年11月,在百色舉行了恢復高考的試點考試。這是在高考中斷多年之後,大家對高考已十分陌生,爲總結經驗,在省區選取一個縣進行試點,以便全省正式高考時借鑑。
三是由省市自治區組織考試、地區組織評卷。
按當年的招生辦法,是考生自願報名、省市統一考試、地市初選上報、高校擇優錄取。2004年以後,也實行部分省市分省命題,但都是全省統一評卷,而1977年的高考,由於時間來不及,則是各地區組織評卷。
四是各省考試時間不一。
文件規定當年的“招生推遲到第四季度進行”,並未確定具體時間。高考的準備工作非常緊張,各省市都按倒計時來安排命題和印製試卷等工作。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許多省的命題場所和物資都是取具臨時,考試時間也不相同,但多數還是在12月中旬。
如四九城是在12月10—11日,魔都爲12月11—12日,福建是12月16—17日,黑龍江則是12月17—18日。如有加試外語者,再參加第三天上午的考試。
這一場高考不僅改變了27萬人的命運軌跡,而且改變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進方向,恢復高考盪滌了“讀書無用論”、“唯成分論”的濁流,爲百廢待興的種花大地吹來了第一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風。
從此,“高考”一詞以無與倫比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並影響了我們社會進程的方方面面。其意義重大而深遠,我國的現代化征程,我國教育的復甦,當代我國的崛起,幾乎都以恢復高考爲出發的原點,由此我國社會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第一屆高考和後世不一樣,它僅僅考一天就結束,所以姜子翰他們休息一下還要準備下一場。
“好了,孩子們,考試過後就不要議論了,抓緊時間休息,還要進行下一場考試,只要你們穩定發揮就好。”姜言打斷了孩子們的議論。
晚上回到家裏,姜言剛踏進門,自己的媳婦蔣思看到自己兒子回家之後一直在皺着眉頭,好像有點索然無味。
於是開口說道:“沒關係的兒子,你才16歲,這次沒考好咱們可以上高中,以後再考,多大點事。”
”不是的,媽,我考好了,就是感覺不太對,怎麼說呢?嗯,就是我弟稍微努力,估計也能考上,雖然他不怎麼學習!”
“老大,你的意思是太簡單了?”
“嗯!不知道爲什麼,就是感覺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姜子翰皺着眉頭說道。
這話說的讓蔣思瑞有點無言以對,不知道該說什麼爲好。
不過姜言知道,自己的兒子跟着這一羣人學了十年,那真的是這上大學對於他來說也就是過家家一樣,不過現在國內的教育就是這樣,真的要學只能讓他去留學,自己這樣子估計他要想去留學會經歷一些波折。
這也使姜言有了想讓自己兒子出去看看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