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四十七章 體制內的辦法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二子從周字數:2181更新時間:24/07/01 04:50:44
而剩下來的兩個方向——超搜引擎和大數據分析,其實就是圖數據庫的應用工具,特對應着未來的網絡搜索引擎,以及各種各樣的APP中涉及到的大數據分析。
其實所有的這些,在數學理論、基礎模型和初步實踐三個方面來講,都已經是完成了的,也就是說泥巴小路已經開闢好了,只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將道路拓寬整平,截彎取直,鋪設路面,就能夠形成一條康莊大道。
無奈這個時代是信息技術大爆炸的時代,這樣通向各個方向的泥巴小道實在是多得不計其數,亂花迷眼,無數人在無數的機會當中瞎撞,但是這些小道中的大多數,或者說走在這些小道上的人,最終還是重新淹沒在了荊棘叢林當中。
能夠像周至這樣處心積慮,提前佈局的並不多。
這三個研發方向與數字圖書館項目勾連在一起,本身還是周至扔出去的一個煙霧彈。至少從現階段的發展來看,三項技術除了適合數字圖書館,用圖數據庫建立起大型文檔資料庫以及其相互間的海量關聯關係,再使用超搜引擎進行快速的海量數據信息輪檢,最後經由大數據分析模型運算,輸出爲檢索人員所需要的信息以外,還真找不出什麼其它合適的應用場景。
關鍵是周至目前爲數字圖書館“量身打造”的這三項技術,完全吸引不了競爭者的興趣。
甚至在大多數國外信息技術情報機構的眼裏,這就是東方那個初醒的大國“好大喜功”的又一明證,投入和產出至少從目前看來不成正比,不值得看好。
從安盛基金專利司彙報的相關專利受讓過程來看,那是非常順利,幾項關鍵專利在周至眼裏完全就是白菜價錢,充分說明起碼目前來講,四葉草公司並沒有什麼競爭對手。
然而在國內的相關領域,尤其在文獻研究領域,周至提出的三個方向,還真是備受重視。
因爲《儒蔵》、《道藏》、《釋藏》的確是文化盛事,而新型研發工具,毫無疑問將這三項盛事引領跨越了一道巨大的分水嶺。
這是一套與過去天翻地覆,截然不同的方法論。
對於理工科來講,這是一套對他們不適用也相對陌生的領域,這套工具在思維哲學上講,是文科的東西。
對於文科來講,這是一套看似熟悉,但是卻同樣完全陌生的領域,雖然這套工具在底層思維哲學上來講屬於文科,但是無論是誰都想象不到,這種思維,可以被理科的數學模型和數字工具推到這麼高的高度。
雖然中華典籍浩如煙海,但是相比後世信息爆炸時代的網絡信息,完全就不在一個量級,因此哪怕用這三套工具構件數字圖書館略顯“超前”,但是在資源和預算上考慮,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且四葉草公司承擔了其中絕大部分的研發工作,國家所需要給與的,不過是給予四葉草這個校園孵化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信息技術產業相關的綜合優惠政策而已,剩下的就靠四葉草的幾隻金母雞下蛋支撐,也算是一項新的發展試點。
這既關係到現在,也關係到未來,當然是周至親抓工作中的重點部分,剩下的論壇和聊天工具。
其實現在在計算中心、宏盛樓、四葉草公司之間已經架構起的局域網裏被小動物們玩嗨了,研發人員們主觀能動性賊強,聊天工具裏工作流只佔了百分之四十,其餘各種網絡社區訪問,小遊戲,音樂服務器的流量,倒是佔了百分之六十。
不過周至也睜只眼閉只眼地鼓勵這樣的行爲,因爲這本身就是網絡論壇生態和心態的正常發展方式,發展了這麼久,可以說已經爲互聯網世界的到來做好準備。
以上的工作對於周至來說都是得心應手,然而最後一項網絡黃頁工程,在周至看來技術含量最低,最不重要,然而卻牽扯最多,即將到來的影響最大,甚至會導致的非議也會最多。
將來甚至會引發大量的訴訟。
想要避免將來虧了錢還虧名聲,流了血還要流淚的尷尬境地,這件事情周至就不能隨便亂來。
好在家裏有個一輩子在工商戰線工作的老爸,對於體制內該如何運作這件事情相當有經驗。
第一件事就是要分清職責,統一協議,必須將之歸於集體智慧的結晶,並且要落實到文件上留檔備查才行。
因此首先就是開調研會,然後開研討會,最後形成備忘錄,舉手表決通過。
最終形成的辦法,是工商總局對於全國各企業的品牌價值建立一套評分標準進行評估,然後按照排名,取前一萬名,對商標的中英文域名進行註冊。
註冊的資金也不是周至來出,而是由安盛基金倡導,由李啓嚴和封宏盛在港島成立一個“港澳大陸企業共進交流基金會”,這個基金會的宗旨就是促進交流合作,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而基金會籌集的第一筆捐款,就是幫助內地相關品牌企業註冊登記中英文國際域名。
之後總局就會委託四葉草公司進行相關企業品牌的國際域名註冊工作,而最終生成的黃頁名單將歸由總局掌握,作爲大家的互聯網品牌意識尚未形成之前,對國產品牌的保護性舉措。
之後總局當然有責任積極推進國內企業這方面的意識,將來也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其重要性,到時候就可以在交齊基金代繳的註冊使用費用後,領回自己的品牌,自行管理。
而每一年總局又會篩選一批需要幫扶的新企業加入到黃頁當中,最終形成良性循環,直到不再需要這項政策爲止。
於是周至和四葉草公司的身份,就只是倡議者和委託執行者,事情做下來了,而責任也輕了許多。
唯一的麻煩就是總局需要成立一個辦公室來做這件事兒,但是決議形成以後,就是按部就班地推進和執行罷了,再也不存在其他障礙。
這次事情也讓周至歎爲觀止,體制內的做事方法,和體制外的做事方法,從基本邏輯上就是背道而馳的——一個是先顧及利益,再儘量兼顧風險;一個是先杜絕風險,再儘量尋求利益。
而且兩者的做法都是正確的,只能說各自因爲各自的身份,選擇了正確的側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