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 錞於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二子從周字數:2058更新時間:24/07/01 04:50:44
“等到少皞之世出現了衰亂,九黎開始亂德,不具備智聖聰明的人當了管理者,巫史這類人員,成了權貴私家的用物,而人民失去了引導者,社會失去了秩序和規則,祭祀變得不知何從,而烝享變得所求無度,人神同位,無有嚴威,部落同盟的約定規則被隨意打破,導致了災害頻繁。”
“而神靈的祝福不再降臨,以至於衆人年年再沒有好的糧食和肉類來享用。災禍卻頻頻發生,讓人的生機不能得到盡情發揮。”
“於是顓頊受命之後,乃命重黎重新制定規則,使復舊常,讓神與人不再能夠相互侵瀆,這就叫絕地天通。”
“實際意思就是該管天的管天,該管地的管地,天上天下、神與人各司其職,互不干涉。”
“其實就是把神權約束在宗教領域,而宗教不再可以干預到‘人治’。毫無疑問,困擾西方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問題,華夏其實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前就解決了。”
“很多西方人喜歡取笑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其實是他們自己鬧不明白而已。”
“那就是信仰人人都可以有但是不能強迫;以及利用別人的信仰等同犯罪這兩個東方的概念。”
“所以大家認爲,哪種理念更合理?”
“那當然是我們的理念了。”李老三這段時間跟着周至接受文化教育,這文化自信可謂每天提升百分之三十,很多東西以前他是真不知道,等到瞭解了之後,他也是真自豪。
這裏李老三等人沒有見過的好東西實在太多,也太奇特,比如巴人的獨特青銅器——錞於。
錞於是一種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軍樂器。像一個收頸鼓胸收腹的酒壇子。博物館這件錞於通高四百三十六毫米,橢圓盤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縮,作橢圓柱形,中空。盤首面徑二百五十二毫米;肩徑三百一十毫米;足徑二百一十毫米。
最吸引眼球的是其頂部的鈕,長一百八十毫米,寬三十五毫米,是一頭猛虎。
“關於錞於,歷史上多有記錄,《周禮·地官》載,‘以金錞和鼓。’鄭玄注:‘錞,錞於也’。《國語·晉語》卷十一:‘戰以錞於,丁寧,儆其民也’。”高館長介紹道:“因爲韋昭註解有:‘槨於,形如碓頭,與鼓角相和’。形狀‘圜如碓頭,大上小下’。給了我們關於這件器物形狀的想象。”
周至點頭:“從宋代開始,金石學開始進入士大夫階層的視線當中,洪邁的《容齋續筆》裏記錄過這樣一件事兒:‘淳熙十四年,在澧州慈利縣的周赧王墓旁五里,山體發生崩塌,然後發現了一座古冢。其中藏器物甚多。”
“洪邁的外甥餘玠在那裏當縣宰,就得到了一個錞,書上記錄是‘高一尺三寸,……虎鈕高一寸二分,闊一寸一分,並尾長五寸五分,重十三斤。’”
說完一擊掌:“高館長這裏這個,和古書上記載的幾乎完全一致,古人誠不我欺!”
“虎形鈕鑄造在錞於頂部中央,虎形仰頭張嘴,倨牙翹尾。從東周直到漢代,都是巴民族的特有的樂器。”高館長說道:“在商周的較早階段,巴民族是和楚民族並列發展的南方民族。《左傳·昭公九年》有:‘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說的就是在西周王朝的眼裏,這四個國家的等級其實都差不多。”
這番介紹又刷新了許多人的認知,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都包括秦楚,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兩個國家卻曾經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卡拉米。
“進入春秋以後,巴人的活動地域逐漸歸入楚境,巴民族的一部分留居楚國,並與楚民族不斷融合;另一部分逐漸向巴蜀盆地遷移,慢慢與那裏的蜀民族融合。”
“戰國時期,巴民族是楚國境內的主要民族之一。楚國中心地帶的考古發現中,常有巴民族標誌的文物出土。”
“之前肘子給我們介紹過,楚人尚鳳,巴人尚虎,所以巴人的青銅器,尤其是軍器上,很多老虎的裝飾,這個也屬於這種情況,是吧?”張路問道。
“嗯。”周至說道:“《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裏說過,巴人的祖先叫做廩君,廩君死後,魂魄世爲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形成了人祭傳統。”
“唐人樊綽《蠻書》也提到過:‘巴氏祭其祖,擊鼓而祭,白虎之後也’。所以古代巴人崇拜白虎,白虎應當就是巴人的‘圖騰’。”
“《周禮》中記載有鼓人,所掌轄的‘六鼓四金’之器。‘四金’即錞於、鐲、鐃、鐸,都是用於號令軍士行動之器。”
“錞於我們已經見過了,鐲就是我們在秭歸見過的鉦,鉦如果不用繩掛,而是插上木柄持握,就是鐃;如果還是繩掛,在裏邊加上舌頭改成鈴鐺,就是鐸。”
高館長聽得直樂:“肘子這個解釋倒是簡單直白得很,說得也是這幾種軍樂器的最大特徵。抓住了重點。”
“對於巴人來說,他們最喜歡用的就是錞於和鉦兩種,當然這也不是一般人用得了的,我們在涪陵小田溪2號墓除出土的青銅鉦上有二‘王’字,說明巴族首領對內可能還稱王的。”
“也有可能,他們是取的白虎額頭上的圖紋。”周至捂着嘴偷笑:“和中原的王子都不是同源,不過剛好巧合罷了。”
“誒?給你這麼一說好像也有道理呢。”高館長恍然:“那兩個王,搞不好真不是中原文字!”
“這個是敲擊的嗎?館長你們敲過沒?什麼聲音啊?”葉欣和樑紅更感興趣的是這方面。
“錞於發展到後來,就和鉦一樣發展成了‘套裝’,大小十幾件放置到一起,逐漸演變爲巴貴族田獵和部落歡宴時的擊打娛樂樂器。”
“不過出土類似器物最多的地方實在湘省的石門縣,也是巴國實力最強盛時候的地域範圍,那裏從六幾年開始,相繼出土錞於三十多個。尤其是八三年年六月,一次性就出土了戰國錞於十五件,最高的五十多釐米,十四點二公斤,最矮的也有四十多釐米。”
“錞於的上蓋後來也發展出虎、馬、龍、蛇等多種鈕。但是石門出土全爲虎鈕,表現了巴人祖先的崇拜觀念。”高館長說道:“不過很遺憾,由於時間久遠,已沒有一件錞於能清晰發聲了。”
“你們還真敲過了?”周至聽得瞠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