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老拆遷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字數:2119更新時間:24/07/01 04:50:44
    這個謎其實不久就會被破掉,等到三峽工程將水位擡高一百多米後,現在那處可望不可即的兵書寶劍洞就會變成離水面不過四米的地方,搶救性發掘會證明那幾本「兵書」,其實就是三座古代巴人的懸棺,而「寶劍」其實是一塊風化跌落的大石頭。

    懸棺裏還出土許多文物,包括帶有人像的銅矛,葫蘆形物,銅頭木尾的弓箭,也的確有一把寶劍,不過是巴人用的那種一米長的青銅劍。

    兵書寶劍峽往香溪河裏進十里,就是王昭君故里所在的寶坪村,再進十里,就是屈原的故里平樂裏。

    這附近還有個屈家坪,據說是屈原的誕生地,現在就連屈家坪所在的鄉,也被改成了三閭鄉。

    因爲幾個歷史名人的存在,這裏也集中了許多的文化遺存,秭歸縣的名稱據說也是來自屈原,屈原被貶的時候,其姐姐因爲贊同弟弟的觀點,也從楚都回到了故鄉,故而得名「秭歸」。

    全縣共有三百六十三處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點,古遺址九十八處、古墓葬一百四十七處、古建築五十六處、石窟寺及石刻十五處、甚至還有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四十六處!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七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八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二十處。

    除了這些,剩下的除了石刻,墓葬,遺址,都可以被納入科考基金會的工作範圍。

    方案也已經制定了出來,因爲秭歸縣幾乎全淹,新縣城會搬遷到176米線以上,以屈原祠,江瀆廟爲代表,全縣具有特殊歷史價值的地面文物,都將集中搬遷到宜昌秭歸縣城茅坪。

    如青灘仁村、新灘古民居種的典型建築,也會有選擇地搬遷到這裏。

    除了屈原祠和江瀆廟,還有水府廟、紫光閣、王氏宗祠、杜氏宗祠、鄭書祥民居、鄭啓光民居、鄭韶年民居、劉正林民居、鄭萬琅民居、三老爺民居、彭樹元民居、鄧永清民居、遊縣長民居、鄭萬瞻民居等來自新灘村和青灘村的古建築。

    此外還有屈原故里牌坊、惠濟橋、江瀆橋、屈子橋、千善橋、新灘古井、迎和門、景賢門、峽江石刻也會搬到這裏來。

    最終這裏會形成一個圍繞茅坪鳳凰山而建的古建築羣落,配合周邊自然景觀,最終成爲一處漂亮的景點。

    不少工程現在已經開始啓動了,第一批開始移動的是三峽庫區二線水位線下發現的三個漢闕——丁房闕,無銘闕,烏楊闕。

    每個漢闕重量高達十噸以上,因爲文物價值極高,烏楊闕甚至被稱爲「國寶」,因此需要先搬遷到陳列地擺放好,然後再在其上規劃修建博物館,以避免房子修好後東西搬不進去的尷尬。

    歷史上的烏楊闕是在兩千零一年,被一個挖草藥的老農發現的,這一世由於基金會的介入,三峽工程前期文物考察增加了許多的人力財力,烏楊闕也在考古隊考察花燈墳古墓羣的時候,被提前發現了。

    其餘兩個漢闕的發現情況也類似,這種大型的石構件建築,是最難躲過系統性勘探工作的。

    烏楊闕是整個南方地區唯一一座雙子闕和雙主闕都保留得完好的漢代石闕,發掘地點爲忠縣烏楊鎮,也就是嚴顏的故鄉,還沒有開建的渝州三峽博物館,已經提前敲定了它的一樓大廳樓梯兩側的c位。

    秭歸的情形同樣是如此,這裏距離三峽大壩太近,被淹的時候屬於首要地區,因此搬遷工作已經開始提上日程。

    來到秭歸縣文化館,找到陳館長,陳館長介紹的第一號重點搬遷建築,就是屈原祠。

    唐代秭歸叫歸州,刺史王茂元於唐元和十五年始建了屈原祠。

    宋元豐三年,宋神宗尊封屈原爲「清烈公」,將屈原祠再次修繕,更名爲

    「清烈公祠」。

    元泰定年間,知州王禿哥不花,至正四年,知州密兒呵瑪又相繼重修。

    清康熙八年知州王景陽,雍正十一年鄂省學政淩如焕,乾隆四十六年知州王沛膏,嘉慶二十五年知州李忻等,歷代在這裏主政的官員,都多次維修國屈原祠

    最終屈原祠形成了一處建築面積爲五千八百平方米,佔地面積兩萬平方米的巨大建築羣,依山就勢,逐級擡高,依縱深軸線方向修出多重臺地,依次佈置山門、前殿、後殿等祭祀主體建築,兩側再配以廂房、碑廊、和配殿,氣勢恢宏,引人注目。

    相比中原和蜀都那些平原上的建築,這種依山而建的建築,立面、側立面高低錯落有致,層次感極強;再加上協調統一,質樸簡潔,以灰、白、紅爲主色彩搭配;豐富的封火山牆種類,和牆頭裝飾圖案紋飾,讓屈原祠成了所有待遷移古建築中最重要的一處。

    然後周至就啼笑皆非地發現,屈原他老人家,活着的時候顛沛流離就不說了,就算成了神仙,一樣堪稱「老拆遷戶」!

    原來在一九七六年,因爲修建葛洲壩工程,屈原祠就搬遷過一次!

    唯一值得屈老爺子安慰的,是這一次會有好多小夥伴搬過來陪伴他。

    江瀆廟,新灘古建築羣的代表,因爲新灘全淹,這次也要搬遷。

    江瀆廟又名楊泗廟,是供奉長江中下游流域水神楊泗將軍的建築。

    楊泗將軍的原型是誰流傳着許多的傳說,但是大多數傳說裏,楊四將軍有一個優秀的技能——斬殺蛟龍。

    因此坐落在長江和香溪河之間,鎮壓水勢,就是理所應當的了。

    建築始建於北宋,屢毀屢建,現存的結構大多數是清代乾隆時期留下的。平面佈局呈四合院式,門廳前有一個小院,另有正廳、廂房、偏房和天井,廂房設有樓,廂房外有廊橋,佔地面積八百多平方米。

    江瀆廟的價值在於其房屋的構架和各種裝飾。

    明間爲擡樑式木構架,次間爲穿鬥式。樑之造型爲月樑形式,樑之間用雕飾有如意雲紋的駝峯連接。

    建築內裝飾精美,所有的建築構件如雀縮檐、廊軒、卷草吊掛楣子、以及格扇門、欄杆雕花等,都非常講究。

    雕花有「暗八仙」,「金瓜柱」,「五蝠捧壽」,「戲文連臺」等。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