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章 存儲器的利弊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二子從周字數:2223更新時間:24/07/01 04:50:44
第一次是與UNICODE組織的合作,完成了全球統一的中日韓表意文字編碼。
第二次則是因爲第一次的機會,獲得了與微軟的青睞,將瀚文大字庫內置到了Windows操作系統當中。
因爲有了這些合作關係,也讓微軟對四葉草公司的技術實力有了一些認識,於是又將多媒體接口協議開放給了四葉草,並且將面向對象編程軟件,VC的開發業務,外包給了四葉草公司。
四葉草基於這兩項業務,獲得了絕好的成長機會,並且分別研發出了多格式音頻解碼芯片和自主知識產權的MiniCos通用平臺和底層指令集。
而在研發過程中,又進一步實現了指令芯片和解碼芯片分置,在總線產品中相互結合的技術,將MiniCos指令集的應用擴展,分別實現在了MPEG-1和MPEG-3協議上,這才研發出了VCD和WinClover。
而現在四葉草和索尼想要合作的,就是一起研發出MPEG-2協議的應用產品,從前期的協議交流來看,雙方本來就是各有優勢,但是索尼對於DVD的運用多在遊戲機和信息設備的數據存輸上,而四葉草目前的重心卻是在家庭視聽電器上。
如果索尼放棄與四葉草的合作,那四葉草就只有簡單調整一下發展道路,先獨立完成MPEG全系列視聽產品的研發,補上MPEG-2協議這個短板,然後再奮起直追,參與到光驅等基礎信息設備的研發中去。
推介會有幾個作用,首先當然是展示自己的實力,讓更多對四葉草技術力量一無所知的索尼人知道,和四葉草合作,至少在短期內,並不是四葉草在佔索尼的便宜,而是相反。
其次就是拉大旗扯虎皮,就連微軟這樣的大佬都和我們四葉草進行合作,而我們也是一邊與之合作一邊搞自己的東西,也沒有被微軟打壓。
所以事情到了你索尼這裏,爲什麼就不行了呢?你索尼的牌面,能夠比微軟還大?
第三就是隱含威脅了,要是索尼不同意合作,反正現在MMCD協議已經定好,四葉草立馬就可以開始全力研發,而且完全有信心生產出全世界第一臺DVD機投放市場。
道理很簡單,在通用平臺上搭載MPEG-1和MPEG-3協議的產品都已經成功用這種模塊化設計的思路,研發其搭載MPEG-2,會比你們的設計思路快多少倍?
如果放棄DVD芯片和主機市場,索尼不就成了一個內容商和設備商之間的“掮客”?之前搞協議,搞論壇,好處不都成了別人的?
當真應了那句詩——可憐年年壓金線,爲他人做嫁衣裳!
應該說,島國人的確還是有一種慕強性格,在聽到四葉草本身還是微軟的合作伙伴之後,來自索尼內部的阻力一下子就小了很多。
對於索尼來說這本身不是第一次低頭,之前對抗東芝等競爭企業的VHS,那也是獨力扛了十四年,前幾年才改弦易轍。
從那一天起,最好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市場最歡迎的東西,已經成了索尼人不得不認清的事實。
何況四葉草的架構並非不好,相反,底層通用操作系統+上層應用的模式,是一種相當先進的模式,可以給索尼先於競爭對手推出產品贏得大量的時間。
最終,大賀典雄還是強力爲久多良木健的遊戲機開發計劃背書,引入戰略合作伙伴,接受四葉草的技術投資,在PS-X遊戲機中採用四葉草的底層系統架構,並且將PS-X的光驅,從CD升級到DVD。
作爲MMCD協議的聯合打造者,四葉草和索尼關於DVD的合作幾乎可以確定爲研發成功且鐵板釘釘,壓力一下子就給到了任天堂。
於此同時,索尼也開始了內部改革,大賀典雄的智囊,現在還名不見經傳的出井伸之建議引進美國董事會的模式,將原內部董事會的成員大幅削減,並提高外部董事,並將公司的定位與經營理念定位爲“數位、夢想、小孩”。
堪稱天時地利人和,這個建議也給四葉草公司以技術入股,成爲索尼外部董事的契機,雙方在此基礎上簽訂了一系列的合作協議和知識產權交換協議。
索尼拿到了自己希望的東西,而四葉草也拿到了索尼DiskMan的控制系統,比自己更加先進的數模轉換芯片工藝文件。
雙方還簽署了備忘錄,新一代的WinClover,將選用索尼生產的優質耳機。
雙方協商到這裏,差不多算告一段落,索尼這才圍繞着這一系列的協議,開放相關部門給中方一行參觀。
島國電器行業的競爭遠比南韓複雜得多,從技術工人到學校研究所後備力量,人才競爭也非常激烈。
周至到現在才知道,包括鬆井造這樣的人,也是有自己的東家的,那就是索尼。
因此當周至提出想要拜訪東芝的一位中高層技術人員,想要嘗試將他挖到四葉草的可能後,鬆井造還做起了相當熱心的中間人。
這個人,叫做桀岡富士雄。
八十年代的島國,半導體產業正在飛速發展,但人們卻並不對自主創新抱有什麼指望。因爲當時的島國人一如現在的中國人,光是瘋狂追趕英特爾等半導體企業的腳步就夠費勁了。
桀岡富士雄所在東芝,和三星一樣,都把寶押在了主流的半導體存儲器DRAM上——畢竟,DRAM產品能讓東芝日入兩億日元。
一九八四年,舛岡富士雄的團隊在IEEE國際電子組件會議上發表了有關NOR閃存的論文。
人類爲了存儲信息,自從結繩記事開始,就一直沒有停止過發展。
在磁帶,磁盤之後,人類在進入信息時代以後,主要使用兩種存儲器。
一種就是磁盤的疊加形態,即硬盤;另一種是半導體芯片的形態,即DRAM。
硬盤的好處就是信息不會在掉電之後失去,但是讀取的速度極慢,而且其上不能運行程序。
半導體芯片的好處就是響應速度快,可以在其中進行邏輯運算,缺點就是一旦掉電,其上的信息也會隨之失去。
研發出兼具兩者優勢的存儲設備,一直是人類的目標。
一直發展到七十年代,終於出來了一款產品,那就是紫外光讀寫存儲器。
這種存儲器其實也是一種無法進行邏輯運算的存儲設備,但是它至少做到了既使用半導體集成電路,同時又第一次滿足了掉電後數據不會丟失的要求,只不過每次在寫入數據後就無法更改,需要用紫外光進行擦除。
直到舛岡富士雄發明出NOR芯片之後,這個問題才終於得到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