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便宜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字數:2235更新時間:24/07/01 04:50:44
    之前袁奶奶就帶着周至來榮寶齋採買過一大批近現代書畫家的書畫,這事兒已經翻篇兒了,這次周至又花了大筆資金,再度從榮寶齋購入了一大批,金額高達兩百多萬。

    當然是大客戶。

    事情其實還是從《檞葉雙猿圖》的修復鬧出來的。

    修復出來的《檞葉雙猿圖》,榮寶齋短期內當然是不會出手的,將作爲鎮館之寶陳列很長的時間,而且最終的結局,有很大的可能是被國家徵調入博物館,再難流入市場。

    周至對這幅畫看得心癢難耐,就問二老,既然古代諸多的畫評人一致將獐猿畫看做易元吉的“專工”,“世俗之所不得窺其藩”,那自打易元吉以後,就真沒人再畫得出來他這水平了嗎?

    二老相視一眼,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有,張大千。

    張大千就畫過一幅圖,也是雙猿的題材,題款就是《易元吉雙猿圖》,直接盜版得明目張膽。

    不過明目張膽也有名目張膽的底氣,那畫還真仿出了易元吉九成九的精髓。

    不過周至再一打聽,那畫兒現在在臺島故宮博物院,等閒還不對外展出,只能在他們的出版物上過過眼癮。

    見到周至露出失望之色,袁奶奶笑道:“要是肘子喜歡猿猴題材,其實還有幾位畫家的作品都不錯。”

    “誰?”周至立馬就來了興趣。

    “比如張善子,張大千的哥哥。”袁奶奶笑道:“張大千畫猿猴的技法,最早還是跟張善子學的。”

    次日奶奶就帶着周至來到榮寶齋,點了幾個畫家的名字。

    高奇峯,張善子,張其翼,周北溪,劉繼卣,趙少昂,馮大中。

    其實到現在爲止,周至也好幾次分批收進過近代當代畫家的作品。包括李可染、吳冠中、蔣兆和、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吳昌碩、于右任、林散之、沙孟海、謝無量、啓老、王老、範曾、歐陽中石、劉炳森、吳昌碩、沈鵬、李鐸諸人。

    這些都是第一梯隊裏的大人物,周至擁有他們的作品,還多是代表作,分別從蜀都工美等地購入,偶然也撿過一些漏。

    比如張大千,現在周至擁有其各個時期代表風格的山水畫,只除了最後一種潑彩山水尚未到手外,別的都收齊了。

    後來造訪京城,又在袁奶奶的帶領下,在畫院、潘家園、榮寶齋收進過一大批畫家的作品。

    當時袁奶奶是打着抓大戶幫扶窮鬼藝術家的主意,除了周至有意收集的巴蜀名家作品以外,都是極有潛力而作品還很便宜的畫家。

    剩下的就是幾次淘宅子的收穫,包括最近一次淘自家宅子,也得到了一大批近現代書畫家的作品。

    但是這些作品當中多是山水,花鳥,人物,哺乳動物也多是牛、馬、驢有限的幾種,還有就是老虎。

    真正皮毛蓬鬆,毛茸茸的動物,也極少用易元吉的方式來描繪。

    等到真正聽完袁奶奶的講解,周至才知道這種畫法的特殊性。

    原來國畫技法當中,動物的描繪從寫意開始,一般都是先勾後染,後來有了發展之後,對於蝴蝶、鳥類,開始使用了花鳥的新技法——“沒骨畫法”。

    但是這種畫法極難運用到哺乳動物身上,易元吉畫猿猴,算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反倒是在一海之隔的島國上,受西方水彩畫的影響,發展出了一些類似技法。

    高奇峯少年時隨居氏及其父兄習畫,後來東渡日本,對京都畫派中名家的技藝有極深入的研究,後來成爲海上畫派之後崛起的最成體系,影響最大的一個畫派。與其父高劍父,加上陳樹人,並稱“兩高一陳”三位創始人。

    他發揚了國畫的優良傳統,在繪畫技術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沒骨法”描繪動物,用描繪花卉的“撞水”,“撞粉”法,結合西方水彩畫的技巧,運用於飛禽走獸和山水,達到形體逼真而又生氣勃勃的效果。

    這就是著名的“嶺南畫派”。

    其餘的幾位畫家,也多有這樣的背景。

    比如張其翼,其曾祖父張德彝曾任清政府駐歐使節,是目睹巴黎公社革命全過程的唯一中國人,先後在河北藝術師範學校,天津美術學院,輔仁大學美術系學習過西方的繪畫技法。

    號稱“國畫全才”的劉繼卣,出父親啓蒙外,科班是TJ市立美術館西畫系出身,在油畫家劉鳳虎的指導下系統學習過素描、速寫、水彩、油畫,

    趙少昂,先是高奇峯的徒弟,後來從事過一段時間的印刷設計和製版,其後才專攻國畫。

    只有號稱“巴蜀猴王”,自學成才的周北溪,受西洋風格影響較小,走出了一條畫猴子的“蹊徑”,也算是“巴蜀出怪才”這句話的另一個驗證了。

    總體來講,就是易元吉的獐猿畫法,真的就基本獨步千年,直到西風東漸,大量西洋技法被國畫人才借鑑吸收,融會貫通並在自己的創作中達成突破之後,才終於有了可與拮抗者。

    引入西畫的理論和技法,其實也是國畫的一個分水嶺與飛躍,但是之後的國畫卻走起了“下坡路”,原因就是畫家越來越重視對畫的研究而忽略了書的一面,與中國畫的創作精神漸行漸遠,最終把國畫變成了“中國式西洋畫”,將畫與書法重新脫節,失去了國畫在宋代發展出來的“以書如畫”的靈魂和精髓。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周至以爲要等待國畫的下一次飛躍,應該是重新出現“書畫雙絕”的人物的時候。

    不過這樣的人物,直到他自己穿越過來之前,好像都是鳳毛麟角,越來越少。

    也就難怪既有傳統國畫底子,又有西洋畫薰陶的第一代海派國畫家,以及他們說輻射出的那代羣體的畫作,在今後的幾十年裏備受追捧,約拍越貴了。

    佼佼者如張大千,徐悲鴻等,其實現在就已經一騎絕塵了,好在袁奶奶點名的這幾位,高奇峯,張善子,張其翼,屬於近代畫家的第二梯隊,現代第一梯隊中的劉繼卣過世剛十年,而周北溪,趙少昂都還在世,馮大中甚至才只有四十多歲,還屬於“中青年畫家”的行列。

    因此這幾位的畫作,現在一點都不貴。

    崔如拙的畫周至給出了二十萬,那是因爲包攬了他十六張最大尺寸的畫稿,外加相當於十六章最大尺寸畫稿的鉅作,相當於花二十萬拿下三十二幅“大丈二”作品,還成系列,平均也就六千塊一幅。

    要照後世的算法,大丈二是四十八平尺,合着才一百二十五一平尺,簡直便宜到姥姥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