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辜老的要求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字數:2169更新時間:24/07/01 04:50:44
    周至這一學期完了都幾乎沒有去過中國通史課,都是趙星代喊到,讓老師還以爲這個叫周至的同學是粵省人呢。

    最好笑的是最後期末劃題的課周至得去,然後老師的確感覺他有點陌生,叫他起來回答了個問題,然後問他是不是粵省人,怎麼口音沒了?

    周至立刻切換成流利的粵語說了幾句,然後用帶着口音的「粵普」說因爲寢室同學的幫助,自己刻苦鍛鍊終於成功去掉了部分口音,不過要是老師喜歡聽這樣的,他也可以說。

    老師果斷制止了這樣的企圖,然後居然還鼓勵了他幾句,便輕輕放過了他。

    這學期周至就更放縱自己了,一來把周圍混得熟絡,二來把教授講師們的底線摸得透徹,三來嘛,自然是成績撐腰。

    其實如今的校園幾乎都是嚴進寬出,無數低空掠行的同學老師都忍不住要高擡貴手,遇到周至這樣能把試卷寫得滿滿當當拿高分的,就算臉孔再陌生,老師都會滿意地放過他。

    畢竟相比其他試卷,你說他沒上課吧,的確又學了,甚至有些試題都能給你來個超綱解答。

    比如關於王安石變法裏北宋危機一題,周至就先寫上了「標準答案爲:土地兼併嚴重;農民起義持續;三冗;遼國西夏威脅。」

    但是又在不嚴重;農民起義烈度其實遠不如秦漢唐明清;三冗的確存在,但是冗官同樣遠不如後來明清;甚至不如武周;而冗兵當中的「兵」,其實也待商榷。

    因此拋開表面現象談核心,兼併嚴重的本質,其實是貧富差異過於巨大,而貧者掙扎於生存線上的比例太大;農民起義持續的本質同樣也在於此;造成這樣的原因其實三冗佔了相當大一部分責任,其實本質卻是不事生產的人口,或者被掠奪了勞動成果的人口太多,他們的產出既沒有歸於個人,也沒有歸於國家,而是被權貴赤裸裸地侵吞了,最終導致國用匱乏,這才難以抑制北方少數民族的崛起。

    當然難以抑制北方少數民族崛起的原因,又和養馬地的丟失有很大的關係,還有人***發帶來的土地資源緊張等因素。

    這樣的答案不是標準答案,但是卻寫出了標準答案下掩蓋的實質,大學不同於中學,必須要求按標準答案來回答,試問那個老師會不喜歡自己科任下有這種善於思考的學生?

    再一打聽,哦辜老的小弟子啊,缺課是因爲幫八系搞瀚文大字庫去了?難怪難怪,這不給高分都說不過去,不過因爲缺課實在有點多,總體扣兩分懲戒一下,免得他驕傲吧……

    就這樣,扣兩分也還是中國通史考試的第一名。

    不過辜老也很低調,讓自家系主任孫子只給了周至校一等獎學金。

    這個榮譽也很高了,至於最豐厚的啓嚴獎學金,還是留給更需要的孩子吧……

    但是不管怎麼說,在童曉琳她們的眼裏,那就是死肘子曠課一學期都行,我們曠兩天,那又怎麼了?!

    將事情搞定,約好後天把人招齊然後試衣服培訓,周至才從舞蹈社得以脫身,去桃花村找辜老。

    《毛詩韻例》已經交給了辜老,經過審閱之後辜老表示相當的滿意。

    辜老都挑不出毛病來,那就一點問題都沒有了。

    這位可是以嚴謹認真蜚聲學界的人,當年跟着幾個國學大擘編纂書籍的時候,大擘們就曾經表示,經過小辜審定的稿件,不用再交給我們看,直接付印就行。

    爺倆一邊吃着蔥油面一邊商量事情,蔥油面是周至在北方跟王老爺子學來的,辜老相當喜歡。

    不過爲了照顧老人家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周至還是多做了個煎蛋,加了點煮軟的菠菜。

    當辜老問起周至意見,蘇油說道:「我覺得還是付梓

    吧。我們不能抱着謹慎的心態讓曾師祖的遺稿不見天日,我覺得只要保持‘聞過則喜的心態就行,最多在前言裏面把我們的意思說到,表示這部書不是標準答案,歡迎廣大同行切磋指正就是了。」

    「這樣會不會讓人家覺得我們自視甚高,一字千金的典故不就這麼來的?」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懸賞能改《呂氏春秋》一個字的,賞千金,其實背後的意思卻是——我諒你們也動不了一個字的自傲。

    當然也有赤裸裸宣示赫赫威權的另一層意思——我看你們誰敢!

    周至卻笑道:「話要看怎麼表達,只要我們是誠心地歡迎批評指正,就總能讓別人領會得到,感受得到。」

    「那就交給你了。」辜老一點不客氣,直接搞硬性攤派:「你是寫書的人,這方面肯定沒問題。」

    周至拎着麪條都愣了,說得好像你老辜家的三位誰不是寫書的人一樣,寫書在這家裏還是什麼值得驕傲的資本麼?

    「你寫的和我們寫的不一樣。」辜老笑道:「我們寫的只需要表達準確,邏輯通順就行,你寫的還有修辭加工,討人喜歡,不一樣的。」

    這話的確在理,想推都沒法子推了,只好點頭應承了下來。

    然而辜老卻得寸進尺:「《甲骨解說》的稿子,你完成多少了?」

    「沒,沒完成多少。」周至沒想到辜老會問這一茬,頓時鬧了個大紅臉。

    這件事兒是周至的一個研究方向,沒錯雖然才大一,但是周至對自己將來在學術上的發展已經有了幾個大的方向。

    其中一個就是研究甲骨文,做訓詁學的人當然不能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混吃混喝,而是要對前人的學說做出推動和發展。

    從許慎的《說文解字》開始,中國古代對於漢字起源的研究就侷限於大小篆,最多參考部分金文,再往前的原始文字研究,就沒有了。

    隨着甲骨文的出土,研究這方面的學者日益多了起來,也出了好些位的專家,但是這些專家更注重與甲骨文的破譯,解意,以及卜辭解讀,卻很少將之與訓詁之學關聯起來。

    然而周至在高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進行這樣的嘗試,在高三的時候還在蜀大發表了一冊《說文解字訛誤辨析》,引入了甲骨文工具,對於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描述的一些錯誤的文字起源,予以了糾正。

    這本冊子在學界其實非常受重視,其節選章節還被國家一等學術期刊《文史》所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