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真正的大師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二子從周字數:2157更新時間:24/07/01 04:50:44
“這批玉雕件的總重量是三百二十點六公斤,算下來就是三十二萬六千……”
“等下週經理,我這次購入的玉料,一級白也是七百元一公斤,你這是按照千元一公斤的市價給我算啊。”
“啊這……”周經理苦着臉,想方設法揪出來一道措辭:“可您買那些料子都是毛重,咱這得算淨重啊!小周先生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周至心裏暗笑,這幾件雕件,按照這算法來折,恐怕浪費的料子還不止三成,只能說二十年前礦料太豐富,市場太狹小,和田玉不能吃不能喝,價格也完全起不來,才擔得起這份奢侈。
但是嘴上卻不能鬆:“皮殼也有皮殼的作用,毛重的算法科學,那是因爲邊角最後都歸我,就算打下來的皮殼我也可以拿去雕點小件變現。”
“可你這幾件雕件全湊一起,和原料的重量也差了不少。”周至笑道:“如果周經理能夠將當年打下來的那些邊角料都找回來給我,我就認伱這個算法是合理的,如果找不回來嘛……”
這都是二十年前雕刻的東西了,周經理上哪兒給周至找那些邊角料去?
猶豫了一下,周經理只好說道:“那這樣,我們各讓一步,小周先生也別爲難我找什麼邊角料了,我們呢,也不按照市價算了,但是按原料千元七折賣是絕對不行的,咱們是不是在往上擡一點?”
“那周經理覺得,擡多少合適?”
“九折,小周先生你看怎麼樣?”
“周經理你們北疆管七折擡九折叫‘擡一點’?”周至哈哈大笑:“我這兒也有兩位北疆的同學,學傳媒的和學中文的,在他們眼裏,這語法可能有點誇張了啊。”
阿依古麗和徐剛一直饒有興趣地看着周至“談生意”,徐父回來之後揹着周至在他們面前狠狠地誇獎了周至一會,總之就是好“別人家的孩子”,要他倆好好學習,現在一看,果然有意思。
結果猝不及防還給周至拉上給周經理添加壓力,兩人臉色又都不免露出古怪和啼笑皆非的神色。
周經理可不知道兩人這種神情是針對周至而發的,不由得有些尷尬:“那這……周先生你給個數?”
“八折吧,多給您算一成。”周至說道。
“二十六萬……”周經理沉吟了起來。
其實這時候他心裏已經在暗暗竊喜,這東西現在就沒有個正經的行情,大件的玉雕一般除了相關部門和大國企定製以外,還沒聽說過哪裏有什麼私人或者民營企業購進的。
可是今年是什麼行情?經濟軟着陸之年,現在是在討論料錢,周至出到八成,商場其實已經可以接受了。
畢竟這兩塊料當時來得太便宜,現在掉頭看和白撿差不多,按照市價八成按重計價,怎麼也不能叫賣虧了。
心裏已經打定主意,周經理依舊苦着臉:“周先生,要不你再加點兒?就算是走調劑價,我也得跟上下有個交代啊……”
周至心裏好笑,這房間裏除了周經理,還有那個客戶經理和服務員小劉,客戶經理神色還好,那個小劉的表情,其實已經把周經理的底牌徹底揭破了。
不過既然都提到走調劑了,那行內該給的面子也得給,周至點頭:“那就八五折吧,不能再多了。”
“好,那就八五折。”周經理心底開心壞了,一句話就多問回來一萬五,工美大廳幾個人一年的獎金都有了:“那料錢我們就按二十七萬七,工錢的話,咱們按重量來算,計整三百二十公斤,一公斤加工費算一百,三萬兩千塊怎麼樣?”
“噗——”周至才端着鐵觀音喝了一口,聽到周經理如此“大膽”的報價,不由得一口茶噴了出來。
“咳咳咳……”伴隨着周至的咳嗽,客戶經理,小劉,周經理一起給周至擦拭身上的水漬,周經理還直道歉:“對不住對不住,我不該這麼急的,咱們慢慢談嘛,不着急不着急……”
周至剛剛被嗆着的原因並不是因爲周經理報價太高,恰恰相反,實在是太低了。
在他的概念裏邊,像這套和田玉雕長期參加各種展會的的“純正血統”,工藝最起碼都得是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級別,這種雕工再放二十年,工錢應該按照料錢的兩三倍來計算。
也就是說原料兩萬的話,出名的大師工,工價一般會四萬到六萬,最終雕件的成本八萬到十萬。
不過最終大家在商場裏看到的市場售價嘛,那就二十萬起步,上不封頂了……
當然這些指的是小件,小件的工錢料錢比值是最大的,然後隨着料子的加大,即便是同一個雕刻師,工料價值比例會越變越低。
但是就算再低一般百萬以內的料子,工價也會與之匹配,周至剛剛死扣料子錢,其實心裏已經悄悄乘以了一個二,把總價按照工料對等來計算了。
“這些都是誰的作品啊?”周經理開了這個價,反倒有些讓周至拿不把穩了,咳嗽完首先問的就是這個。
“‘萬方樂奏有於闐’是黃中鶴的,後來他成了蘇州玉雕廠的廠長,七九年輕工業部第一次評出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裏,唯一一名玉雕類大師。”
這年頭還不是後世頂着大師名頭的冒牌貨滿天飛的年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一個響噹噹的正式稱號。
到現在爲止,國家一共只組織過兩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定,第一屆是在一九七九年,一共評選出三十四名,第二屆是在八八年,一共評選出六十二名。
也就是說,嚴格意義上講,中國的工藝美術界,真正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師資格的人,一共不足百人。
中國的工藝美術門類非常繁多,分到每一個門類裏邊也就一兩位,這些人無一不是門類當中最頂級的工藝人才。
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大師,他們的價值,不是後世那些僞大師們可以比擬的。
這個分量十足的評定後世被淹沒在了文玩亂象當中,但是行內人一直都是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決定“藝術階層”的。
嚴格到什麼程度呢?蜀省就是最好笑的例子。
整個蜀省從八八年開始申請,直到一一年,一共申報了十個門類,其中國家的大師卻只有九個。
一共二十多年,結果平均一個門類才只得一個大師,還有一個門類空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