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故事和風俗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字數:2072更新時間:24/07/01 04:50:44
    “不過哪怕是劉整降元之後,釣魚城也很快就被宋軍奪了回來,並且在其後的爭奪中,表現出了不屈與忠義。”

    “宋德祐元年,元軍大舉進攻四川,沿江諸城聞風降附時,當時以南宋禮部尚書銜任‘潼川路安撫使、知江安州’的梅應春再度不戰而降;”

    “次年,神臂城內義士先坤朋、劉霖舉義,在釣魚城五千步兵的馳援下,裏應外合打開城門,殲滅了神臂城內的元軍,活捉梅應春,當場斬首示衆,宋軍奪回神臂城。”

    “兩年後,屏障蠻州安全的嘉定、敘州等上游諸城早已歸降元朝,蠻州已淪爲一座孤城。”

    “南宋端宗景炎二年,元軍完成了對神臂城守軍的鐵壁合圍,攻城的重點就放在東門和神臂咀南門。神臂城被圍困了幾個月,釣魚城的援軍也在路途中被元軍伏擊,無法增援。”

    “此時城內孤軍固守了好幾個月,‘食盡,人相食’,但軍民誓死不降,血戰到底。十一月,元軍發動了猛烈進攻,東門在激戰中被攻破,潮水般的元兵與勢單力薄、飢餓疲憊的守城軍民展開了巷戰。”

    “緊跟着元軍水師又攻破南門,開始兩路夾攻。”

    “城中火光衝天,殺聲動地,陷入一片血海之中。最後,神臂城守將王世昌戰死,孤城陷落。”

    “文天祥聞知神臂城失守,在獄中悲愴地寫下了《瀘州大將》詩,以弔唁王世昌:‘西南失大將,帶甲滿天地。高人憂禍胎,感嘆復唏噓!’”

    “神臂城失陷後的當天晚上,百姓冒着生命危險,將王世昌的遺體偷運出來,安葬在夾川縣佛蔭鎮,就是現在的‘將軍湖’。”

    “而現在的神臂城裏,除了這巨大的玄武雕像外,還有兩處充滿對比與反諷的雕像……”

    “肘子來了?在這兒說古呢?”一個帶着草帽的大帥哥從敞壩邊上走了過來,正是周至他們這一屆,何秀帶的三班的校草向宇同學。

    “聽叔公說來了一羣跟我一樣大的,我就猜是你們,說好的假期就來找我玩,可叫我好等!”向宇開心不已,跟大家一一地打着招呼。

    “土著來了。”周至笑道:“趕緊的,帶我們去大土地公公和打兒婆婆那裏去看看。”

    “那有什麼好看的?都快風化沒了。”向宇說道:“不如去我家吃李子,葡萄,要不咱們現做涼粉涼糕也行,先說好今晚住我家不許走啊!”

    “別鬧啊!”周至說道:“到這兒來就是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怎麼都得走全乎了,吃涼粉等看過這兩處地方在吃不晚。”

    “那走,咱們快去快回。”向宇對這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點感覺都沒有,從小到大各處都玩的一點沒有驚喜感,對於小夥伴們一臉如對重大課題般的嚴肅有些受不了,揮手轉身帶路:“對了肘子,小時候我們經常朝打兒婆婆扔泥巴,大人們都不制止,但是朝大土地扔就不行,要捱打,你曉得原因不?”

    周至笑道:“等到了我在給你講。”

    兩處雕像一在校場壩西北角,一在西門外絕壁上。

    刻在神臂城校場壩西北角巨石上的雕像是一位方頭大耳,身着朝服,身材魁偉,儀表堂堂的官員雕像,保存完好,背東向西,很神奇的卻是半身,然而僅半身便高近兩米。”

    “應該就連向宇都不知道這雕像的來歷。”周至笑道:“真的土地公造像,很少會有做到這麼大的。所以這裏的人,都管這個造像叫‘大土地’。”

    “其實這是一位南宋官員,已經不知道名字,只知道是位戶曹。”

    “劉整叛變城陷之時,這位不知姓名的戶曹,在劉整的屠刀之下,獨自‘立東廡,向東拜闕’,之後大義凜然地殉節。”

    “後人感念他,特意刻了他的雕像立在這裏,後來到了元代,當地人爲了保護這尊雕像,便聲稱他是土地公公,使其得以保留下來。”

    “其實中國本來就有這樣的傳統,忠義之士死後變成城隍的傳說,在很多古人筆記當中都有記載,這位蠻州戶曹雖然沒有留下姓名,然而依舊留下了形象,可供我們今日感懷。”

    “我們爲這位義士鞠三個躬吧,忠義愛國的情懷,是說破大天都不能丟的。”周至想起後世抖音上盛行的“冷靜愛國”梗,以及那些給人貼“愛國主播”之類標籤的行爲,不由得有些感慨。

    再過上二三十年,可以不負責任地說話變成了一種怪現狀,各種歪曲誤導的言論在一些大媒體甚囂塵上甚至還頗有市場,實在是有些令人無語。

    ……

    劉整叛宋,起碼他還被朝廷對不起過,這些人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人品連劉整都不如。

    給“大土地”鞠完躬,大家有繞着山腳回到蓮池邊,西門外絕壁之上,有兩處摩崖石刻。

    這兩個石刻都風化得有些嚴重,大約還能夠看出該石刻像開鑿在離地面高約一米五米的拱形石龕裏,畫面正中南面而坐一大人,高近兩米,頭部偏後隆起,有如髮結,兩手並置膝上,宛如老嫗,神情傲慢。

    左下側一小人跪拜膝前,身長卻一米不到,狀入頑童。

    坐像身後左右各有侍者,更矮了,只有三十公分。

    周至笑道:“這個雕像,就是‘孫孫打婆,改州換縣’的傳說了。”

    “對。”向宇說道:“還有個名字‘打兒婆婆’。聽說是一個婆婆抱着孫兒在門外休息,孫兒頑皮,對着婆婆舉手,口裏看着‘打,打’。”

    “一個愚蠢的官員正好路過,認爲這是不懂孝道的忤逆大罪,於是報告了皇帝。”

    “皇帝得知此事後大怒,下令不準將蠻州置州,降爲江陽縣,這就是‘孫孫打婆,改州換縣’的故事。”

    “其實這裏的雕像就是劉整降元的歷史時間記錄。”周至笑道:“‘劉整降元,瀘人恥之’,神臂城軍民對‘亡宋賊臣’劉整有切齒之恨,遂以摩崖造像的形式,選擇劉整叩見忽必烈、奴才投靠主子的題材,將劉整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但當時在元朝統治下,當地人不得不對石像進行巧妙掩飾,以免招來橫禍。附會石像圖形的‘孫孫打婆,改州換縣’之說。”

    “現在大家就知道,當地風俗扔‘婆婆’不扔土地的原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