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塵事如潮人如水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字數:2292更新時間:24/07/01 04:50:44
    這事兒理解起來其實並不難,港島的經濟在大基本面上來講其實並沒有發生什麼實質性的變化,如今的局面,其實更多是人爲造成的。

    這裏邊既有一些勢力的陰謀,也有普通民衆對未來的擔憂。

    然而在某些格局開闊思路明確的大老眼中,這樣的動盪,反而醞釀着機會。

    但是這樣的大勢,卻又不是簡簡單單的個別人能夠扭轉得過來的,必須依賴另一股大勢。

    就如黃沾說的,“塵事如潮人如水”,然而在每一次潮來潮往當中,總有沉淪深淵的水,也有成爲浪尖的水。

    很明顯的感覺,李啓嚴,大概率是想做這一波的浪尖。

    或者說幾個浪尖之一。

    要得到助力,就得讓別人看清楚自己的態度,那麼如何表這個態,也同樣需要機會。

    而現在關於《淳化閣帖》的歸屬問題,不得不說就是個相當不錯的機會。

    當然,這一切都有個前提,那就是周至的推測的確就是李啓嚴的想法才行。

    無論如何,經過這番分析之後,王主任和周至都感覺有了一絲曙光,至少在面對安思遠和安宅英一的競爭時,不再是一點籌碼都沒有。

    第二天一早,李樂海再次開車前來,將王立梅和周至接到了山上。

    太平山其實分了三個區,山腳就是着名的中環,其實還有一個上環;而山腰部分被稱作“半山區”,分佈着一些高尚住宅;山頂則是富有的成功人士和外籍人士居住的豪宅。

    這裏可以俯瞰港島和維多利亞灣,如果說維多利亞灣是一頂皇冠的話,港島和九龍就如兩顆皇冠上的明珠。

    用現代話講,這裏就是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景觀;用老話講,這裏就是港島的“龍脈”,藏風聚氣的堪輿寶地,風水絕佳。

    然而現在整個維多利亞灣的地價走勢,看得都讓人心裏毛焦。

    半山以上的地區,在殖民時代是類似租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那種。

    第一個住進這裏的人,姓何,當時港英政府要授予他爵士的頭銜,他拒絕了,要求住進太平山。

    最終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港英政府鑑於他的突出貢獻,答應了他的這個請求,並且依然授予他爵士爵位。

    從那個時候起,太平山才成了華人富豪和精英也能夠入住的區域。

    這些故事講着講着就變得神神叨叨,然而看李樂海的樣子,卻是深信不疑。

    周至到並不是覺得這裏被選成高尚社區並非因爲風水,空氣清新,港島本來就是炎熱的地區,山下人又多,老時間裏的衛生條件和空氣質量可想而知。

    而是這裏地處海灣高埠,視野開闊,海風和日照都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加上空氣清新,人口密度又低,有條件住在這裏,環境遠比山下更利於人的健康。

    不過這個論點也不敢說出口,不然肯定會被李樂海這種本土迷信人士鄙視。

    李啓嚴的別墅是整個太平山位置最好的,別墅外圍有森森綠樹,內部有游泳池和高爾夫的推球道。

    據說此公還有一個愛好,就是讓港島的小明星們來陪他推高爾夫球玩。

    不過今天周至和王主任進來的時候,李啓嚴倒是一個人,沒有小花陪伴,推得頗爲認真。

    港人受英倫風氣影響很大,也喜歡跑馬,網球,高爾夫,帆船這些運動,其中與博彩業瓜葛極深的跑馬,更是大受歡迎。

    現在一些與中央貼近的港媒,更是將“五十年不變”的政策承諾,生動解讀爲“馬照跑,舞照跳”,婦孺皆知。

    李啓嚴保養得體,現在穿着polo衫,戴着鴨舌帽,在海灣的晨曦下輕推着球杆,還頗有一點明星範兒。

    隨着瓷球的落洞,周至和王主任都在一邊輕輕鼓掌捧場。

    “來了?”李啓嚴將球杆和手套交給管家,接過帕子擦了手:“先去我書房聊聊,然後咱們喝茶。”

    客隨主便,周至和王主任當然乖乖聽話。

    李啓嚴的書房很大,書和藏品也非常的多,進門處還有巨幅唐卡和藏式的佛像,不知道是多少年的東西了,上面的礦料塗彩依舊鮮豔奪目,和陳舊的絲綢底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圖桉非常的精緻,再加上前方的鎏金銅像,一看就知道如此擺放肯定是有什麼講究的。

    要是旦增大師來到這裏,肯定可以說出個一二三來,不過周至對這些一點都不懂,純屬看個熱鬧。

    不過繞過這唐卡和佛像構成的“門關”後,書房裏邊的東西周至就算是行家了。

    牆上的書畫,擺設的瓷器,甚至放書的架子,桌上的文玩,都是文物級的精品。

    看得出來李啓嚴對清代揚州八怪尤其是鄭板橋特別偏愛,會客沙發背後四張掛畫,清一色是鄭板橋的墨竹。

    不過其中一幅周至看着有些古怪,竹葉都出了畫面,這是板橋竹子畫裏邊不會出現的情況。

    見到周至將目光落在那處竹葉不全的畫邊上,李啓嚴就露出了一絲慚愧之色:“肘子是行家,一眼就看出來了。”

    “那是我年輕時候不懂事,爲了配出大小完全一致的四幅板橋墨竹條屏,便將畫幅稍微大些,邊緣又有些傷損的那張,給裁了……”

    傷損是可以修復的,你倒省事兒,直接給裁了……

    不過這事兒也沒法指責李啓嚴,此公對華夏文化的最大功績,就是當年在港島截留了大量的流散文物,阻止其進一步外流,堪稱功德無量。

    就連現在,鄭板橋的畫也才剛剛起價,當年這些東西怕是入手價跟廢紙多不了多少,李啓嚴能起心裁它,然後裝表掛起來,反倒是真心喜歡它的表現。

    李啓嚴身上有個儒商,學者商人的名頭,都是打這上頭來的,這也是沒地方說理的事兒。

    周至也只好挪開目光,乾笑道:“萬幸是落到了李公手裏,才讓我們還有今天能夠見到的機會……”

    李啓嚴擺擺手:“錯了就是錯了,這個倒是不用避諱,我將它們掛在書房當中,就是時時爲了提醒自己。”

    周至對李啓嚴的印象其實說不上好,不過現在倒是發現,凡是有一番成就的人,卻自然有他的一份魅力在。

    李啓嚴的書桌也很大,現在的書桌上,擺着幾雙手套,以及兩摞古舊的書帖。

    兩摞書帖都是摺頁形式的,一摞很高,也比較新,一摞古舊,只有四本。

    書帖的大小都如同五開的大畫冊,這就是此行的目的,書法界和文物界大名鼎鼎的成親王《臨淳化閣貼》和畢士安《淳化閣貼》祖刻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