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南昌故郡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二子從周字數:2213更新時間:24/07/01 04:50:44
於是周至又採用從四表舅那裏學來的吟嘯之學,以及西南非遺中的民歌腔,減降用之於日常話語的口氣,最終得到了一門能夠如古人閒談一般的“方言”。
所以周至大概是如今能夠用古音說話,還能夠說得委婉動聽的唯一一人,辜幼文就特別喜歡這口,而辜開來則要求周至沒事兒就讀《全唐詩》,《全宋詞》並且錄音保存,以備將來使用。
李啓嚴不僅是大富商,大收藏家,本身還是大學者,對古代文化研究也極深,因此周至用古語朗誦詩歌,李啓嚴一聽就知道其中價值。
】
周至這才對李啓嚴施禮:“李公你好,剛剛見到兩位大才子太驚喜了,失了禮數,您老別見怪。”
李啓嚴笑着擺手:“他二位和蔡公查公,號稱港島四大才子,連我都得敬着,何來見怪?”
說完給周至端了一杯茶:“平生最愛《滕王閣序》,肘子你什麼時候讀給我聽聽如何?”
《滕王閣序》的確是好文章,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張嘴就來,不說別的,在座的哪怕學富五車,也不敢說自己背得全,因此李啓嚴以己度人,只求周至有時間讀給他聽聽就好。
周至微微一笑:“《滕王閣序》我也喜歡,剛好能背,那就趁還沒開席,我便用《切韻》的音律,背給李公聽聽?”
“好!”在座的都是文化人,對此非常有興趣,全都鼓起掌來。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周至曾經試着給小夥伴們用古音朗誦詩詞,不過大家除了覺得聲音還算好聽外,更多是感覺新奇和滑稽。
因爲古音和今音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然而今天卻不一樣,在粵語這個最接近古音的大環境當中,周至的吟誦就讓在座的港島諸位文人產生了一種“熟悉的陌生感”。
大多數文字的發音絕類粵語,然而其中又有差不多三分之一,大體相近卻又有細微的差異,尤其是和粵語幾乎全部平直的發聲不同,周至的發聲裏有不少類似如今北方發聲的捲舌甚至彈舌,但是韻調卻基本貼近粵語用的韻調。
同一首歌,同樣的語言同樣音調,有些人唱得就好聽,有些人唱得就不好聽,這個道理用到朗誦上也相通。
而周至毫無疑問屬於佼佼者那一類。
古人曾經說過,寫詩意蘊當學漢晉,而音韻當學盛唐。
衆人都沉浸在唐代駢文巔峯之作的韻律當中,李啓嚴更是閉着眼睛,用右手的手指無聲地敲打着左手掌心,跟着周至的韻律搖頭晃腦,聽得如癡如醉。
一篇背完,頓時獲得了滿堂的喝彩:“好——”
除了李啓嚴一臉的欣喜,邊上黃沾也是喜動顏色,撫摸着周至的後背:“得空到我錄音棚教教我,我把《滄海一聲笑》再錄個單曲出來!”
倪貺卻有了一個疑問:“我記得是豫章故郡啊,怎麼肘子背的是南昌故郡呢?”
周至笑道:“《滕王閣序》的開頭歷來就有兩個版本,‘南昌’版最早出現在五代王定保的筆記《唐摭言》裏,而‘豫章’版最早出現在島國正倉院唐寫本裏。”
“從年份上看,正倉院這個寫本大概在王勃去世後五六十年,是最貼近原作的,據說是後來爲了避諱唐德宗李豫而改的。”
“因此在現在的書上,大多數都用‘豫章’版。”
“不過在蘇軾、文徵明、祝枝山所書的《滕王閣序》中,都是以‘南昌故郡’開頭,可見在宋明時期,‘南昌’版才是主流。”
“這幾位都是我偶像,加上從小就學的‘南昌’版,所以我就懶得改了。”
倪貺寫現代文是寫誰像誰,不過古文上比其餘幾位就差一些,細節上就更是如此了,偶爾有典故不知道也算是正常,現在笑道:“原來是這樣,又長一點小知識了。”
說話間留園的經理過來了,低聲對蔡楠說道:“蔡公,可以上菜了。”
“那就入席細聊吧。”蔡楠笑道:“新老朋友大家隨意就是了。”
這一桌剛好齊,蔡楠,倪貺,黃沾,王立梅,李啓嚴,李樂海,加上周至和打醬油的張斌,剛好八位。
周至和張斌當然只敢坐下手,入座之後,周至取出兩封封信來:“知道我和王主任前來拜望李老,啓老和王老還特意各自寫了信讓我帶來。”
說完雙手捧着交給坐在次位的李啓嚴。
李啓嚴伸手接過,先打開啓老的信:“這書法,稱得上當代文徵明了吧?”
周至笑道:“不敢評判他兩位在書法上的造詣高下,不過衡山公哪怕到了八十多還每日要來一遍千字文,有時候還‘遍臨幾過’,這等健力怕是啓老也得羨慕了。”
“說得也是,我們誰不是雜務纏身?”李啓嚴笑道:“好在我現在已經半退休了,倒是開始有點閒暇時間,撿起當年的愛好。”
“這就是兒子多的好處了。”蔡楠吐槽:“老東西這是在我們這兒顯擺呢!”
才子多浪蕩,說起來港島的幾大才子,除了個別鍾情的,好些都風流韻事不少,卻是開花的多,結果的少。
待到李啓嚴將王老爺子的信看過,又忍不住擡頭看了周至一眼:“你找到了一對兒成化半邊瓶?”
周至也不知道王老爺子給李老爺子的信裏寫了什麼,不敢隨便接話,只點了點頭:“是,那是一對紫檀掛壁,一共鑲嵌三對瓶子,上邊兩對兒是乾隆的,底下那對兒就是成化的了,因爲底款刻有三希堂字樣,估計也是給工作人員搞錯了。”
李啓嚴將信亮給周至看,指了指上面西花廳三個字:“真是這地方?”
周至只好點頭:“是。”
李啓嚴也不再說什麼,只是珍而重之地將兩封信收好。
王主任笑道:“李老,聽聞安思遠和安宅英一都派人前來和您接觸,希望能夠收購您收藏的兩本《淳化閣帖》?”
李啓嚴笑道:“你們的消息倒是挺靈通的,的確,大概三個月前吧,我在京都參加一個展會,當時送展的收藏裏邊就有畢士安祖刻本《淳化閣帖》,後來阪本五郎就聯繫上了我,表達了想要收藏朱本的意思。”
“我當時就婉拒了,展會完了就帶着東西回來了。”
“之後就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安思遠和安宅英一就都聯繫到了我,也表達了收購的意思,我還是沒有同意,結果上個月,他們又打聽到我還有成親王的《淳化閣帖》臨本,於是說祖本不行的話,能夠轉手成親王的臨本給他們也行。”
“再之後就不知道如何傳成我想要出手兩本貼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