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趙公明有罪嗎?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暴風後的大海字數:4577更新時間:24/07/01 02:54:19
    且說趙公明憂慮聞仲之事。

    “蕭升,我欲找聞仲之師,金靈師姐,問問該如何行事。”

    趙公明和聞仲也是認識的。他在想,若是將來有一天,聞仲求到了這裏,他能不能拒絕。

    或許用通天教主之前的命令,可以拒絕。

    但要是,截教門人被闡教害了,還能不能拒絕?

    這就不好說了。

    所以,趙公明乾脆去找聞仲的師父,金靈聖母。

    他想讓金靈聖母把聞仲帶走,不讓聞仲死保紂王。

    趙公明有這樣的想法,也是蕭升潛移默化中,改變了趙公明。

    這裏吐槽幾句吧。

    《封神演義》中:

    封神大戰開始前,通天教主就下了命令,讓截教門人緊閉洞府,不去西岐,不參加封神大戰。

    但,封神大戰開始後呢。

    聞仲見闡教門人弟子衆多,他一人對敵,有些勢單力薄,在手下提醒下,去找三山五嶽的道友。

    聞仲先去九龍島,邀請同門師兄弟王魔、楊森、高友乾、李興霸四人。這四人痛快答應,準備一下,立馬出山,沒有一點猶豫,似乎忘記了通天教主不讓出山的命令。

    等這四人死後,聞仲又去找了十天君。

    這十天君,同樣痛快答應,立即出山,對抗姜子牙,視通天教主的命令如無物。

    等十天君死了六個後,聞仲又去找趙公明。

    趙公明竟然說,“你怎麼不早點來找我?你看看都死了好幾個道友了。”然後趙公明立即出山,去幫忙和闡教打鬥。他也忘記了通天教主的命令。

    等趙公明的定海珠和縛龍索被收走後,他去三仙島,找三霄借寶。

    這時,三霄才提起通天教主的命令,讓趙公明不要下山,說有什麼事,等封神結束再處理也不遲。

    看看吧。

    截教的門人弟子,爲何不在乎通天教主的命令?

    通天教主是聖人啊,而且還是他們的師父。

    這些門人弟子,怎麼敢把通天教主的命令,當成耳旁風?

    這裏給個猜測吧。

    通天教主有教無類,收徒衆多,而且不管是什麼妖魔鬼怪,都收。

    當然,通天教主也分了內外,遠近。

    有親傳弟子,有外門弟子。

    他也許,對親傳弟子,內門弟子,管理嚴格。但對外門弟子,記名弟子,就不怎麼管束。

    這樣的情況下,外門弟子做事就隨心所欲了。

    殺人放火,修煉邪魔法術,等等,反正行事沒了規矩,跟邪魔沒兩樣。但他們還掛着截教的名頭爲非作歹。

    所以,他們也不在乎通天教主的命令。

    但,趙公明應該算是通天教主比較親近的弟子吧。

    他不應該隨意下山,不在乎通天教主的命令。

    趙公明這一下山跟闡教做對,立馬引來了厲害的對手,陸壓。

    陸壓根腳不明,或許是鳥也不清楚,但肯定是厲害的角色。

    他有斬仙飛刀和釘頭七箭書。

    這都是大殺器,出手就殺人。

    陸壓用釘頭七箭書害死了趙公明,繼而把三霄牽扯出來。

    三霄出來,後面的事情,鬧的越來越大,老子和元始天尊都被引了出來,以大欺小,打殺三霄。

    之後的封神,截教中人便深陷其中,越陷越深。最後,萬仙陣中,截教被四位聖人圍攻,七零八落,死傷慘重,勉強留下一二人傳承道統,自此強大的截教不復存在,再無興盛之時。

    那,這樣說的話,截教的失敗,是不是趙公明造成的?

    這肯定不對。

    截教的失敗,引子是趙公明等一些不該下山的內門弟子,是由他們引發的。

    但,真正的失敗原因,就是之前說的,其他四位聖人容不下萬仙來朝的截教。

    截教就一個聖人,通天教主。

    敵對勢力,四個聖人,老子,元始天尊,接引,準提。

    截教一家獨大,已經影響到了其他三教的正常發展。

    所以,截教的結局已經註定,必敗。

    既然,截教的衰落不可避免,那麼蕭升身爲截教弟子,自然想讓截教多保留一些實力。

    他作爲截教掌刑使,幾百年時間,很是約束了一番截教的門人弟子,其中廢除修爲,關進大牢的都有不少。

    截教的風氣大爲好轉。

    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截教有很多弟子,不把通天教主的命令放在眼裏,更不要說一個小小的蕭升。

    他們根本不在意蕭升。

    就算蕭升殺過一批截教同門,他們也不把蕭升放在眼裏。

    截教內部的問題,還有很多。

    蕭升想做些事,沒那麼容易。

    閒話少提,言歸正傳。

    “師父,這次封神,非同小可,我們可能要捨棄一些同門師兄弟了。”蕭升道。他打算,保住截教的核心弟子,最多也就幾十人,應該不會超過百人。

    從此,萬仙來朝,不復存在。

    至於其他的弟子,該捨棄就捨棄。

    壯士斷腕求生,壁虎斷尾求存。

    “捨棄?”趙公明愣住了。這是他一直迴避的問題。或者說,這是很多截教門人,不願意考慮的問題。

    但這是必然的。截教必須捨棄大多數弟子,這樣才能保住核心弟子不被牽連。

    “是啊,師父,如果聞仲不顧自身性命,非要死保紂王,違抗天意,我們難道不捨棄嗎?”蕭升把話挑明了說。

    “天意不可違,若是聞仲非要違抗天意,那...也只能捨棄。”趙公明艱難的點點頭。他也知道天意不可違,如果非要逆天而行,只有一個結果,死無葬身之地。

    “師父,你去找金靈師伯,便要講明,如果聞仲不願上山閉門不出,那麼聞仲將來違逆天意,便要金靈師伯親自下山,解決聞仲。”蕭升不僅要捨棄聞仲,還要求金靈聖母親自解決聞仲。

    爲什麼這樣要求呢?

    因爲這樣做,只是截教內部的事。

    一旦讓闡教的人殺了截教的弟子,那就有了仇怨,多了很多事端,局面就慢慢失控了。

    “這...”趙公明皺起眉頭,讓金靈聖母親自解決聞仲,這似乎有些強人所難。

    “師父,如果金靈師伯不願對聞仲下手,那我作爲截教掌刑使,便要清理門戶,到時候,請金靈師伯見諒。”蕭升道。他有打算親自解決違抗天意的截教弟子。

    這樣,也能把局面控制住。

    蕭升有個想法,就是封神大戰開啓時,他也去助周伐商。

    爲什麼這樣做?

    這裏面有幾個好處。

    第一,就是能賺取功德。

    順着天意做事,必然有功德加身,這樣的好事不多,豈能放過。

    至於,大戰中的危險,這不怕,他可以學燃燈或者陸壓,見勢不妙,立馬遁走,等安全了再回來。

    另外,蕭升不是孤家寡人,他是北斗星君,他有很多手下,他可以派手下先試試有什麼危險。

    再加上,蕭升煉的是《九轉玄功》,還有落寶金錢,紫電錘,還有他自己煉製的一些靈寶,靈丹,等等。他安全上,基本不要擔心。

    第二,姜子牙那裏能借到很多寶物,蕭升可以趁機複製寶禁。

    蕭升現在功德每日都能增加很多,已經超過了兩千萬,還在不停的增加。

    功德有了,自然要複製寶禁,等離開封神世界,便煉製先天靈寶。

    當然,蕭升不會複製所有的寶禁。

    他已經複製了先天五方五行旗的寶禁,還有定海珠的。

    他打算接下來,複製一下太極圖的先天寶禁,還有誅仙劍陣的先天寶禁。這兩樣寶物,在封神大戰中,都被借出來過,方便蕭升複製。

    至於其他的,就不強求了,就算能複製,也未必有那麼多先天靈材,能煉製出來。

    第三,如果有截教門人違抗天意,那蕭升就親自清理門戶,儘量不讓闡教的人下手。蕭升出手的好處,就是能控制局面。這樣不至於讓截教越陷越深,最後跌入深淵。

    “你要清理門戶?”趙公明眉頭緊皺,“蕭升,你到時也要下山?”

    這是,趙公明擔心蕭升下山後,遇到危險。

    闡教十二金仙身犯殺劫,加上人間王朝更替,這裏面水很深,很危險。

    “是啊,師父,封神大戰開始,我肯定要前去探明情況,讓我們截教不至於被人算計。

    不過,師父,我派分身去,本體不會輕易下山。”封神大戰開啓後,天機混淆,想掐指一算便知天下事,就不可能了,必須去查探。但蕭升,不會輕易讓本體去的。

    “就算是分身去,也有危險。”趙公明還是擔心。

    “是有危險,確實有那種厲害法術,可以通過分身傷及本體。但這樣的法術不多,會這樣法術的人,敢對我出手嗎?”蕭升道。他有功德華蓋,看誰敢暗算他。另外,他有落寶金錢。這是能鎮壓氣運的寶貝。

    “蕭升,老師有令,不許下山。”趙公明不想人蕭升參與封神大戰。他還是擔心蕭升的安危。

    “師父,我知道師祖的命令,但我下山不是去違逆天意,我要順勢而行,助周伐商。”蕭升也要高舉正義大旗,行堂皇之事。

    “助周伐商?”趙公明還是皺眉。不是因爲別的,而是就算順勢而行,也是有危險的。封神大戰中,闡教這邊也是死傷不少。

    對於封神這樣的劫數,還是閉門不出,比較妥當。

    災禍從天而降的可能性,還是比較低。

    “對,師父,助周伐商,順天應人,是我輩修士應該做的。”蕭升道。

    趙公明沉默了。

    沉默一陣,“蕭升,我先去找金光師姐,你本體不要輕易下山。”趙公明走了。他還在爲了聞仲的事煩心。

    蕭升沒說聞仲的時候,趙公明還是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

    蕭升說了聞仲後,趙公明不知道爲什麼,一直心神不寧,心事重重的樣子。

    《封神演義》中,趙公明算是被聞仲坑死的。

    可能,蕭升點破聞仲會邀請趙公明下山,趙公明冥冥之中感應到了什麼。畢竟趙公明的死劫來源於此,他修爲不低,有了一定的感應。

    蕭升本體,在羅浮洞繼續修煉。

    外面的事,還是讓分身處理。

    ...

    且說伯邑考被害,消息傳到西岐。

    “當日公子不聽宜生之言,今日果有殺身之禍。

    昔日伯侯去朝歌時,演先天之數,卜算一卦,言今年當劫滿而歸,不必着人來接。

    但公子不顧勸阻,才有此禍。

    況又失於打點,今壽王寵信費仲、尤渾二賊,臨行不帶禮物賄賂二賊,故殿下有喪身之禍。”散宜生一副事後諸葛亮的樣子。他把責任都推給了伯邑考這個已死之人。

    伯邑考出發時,他也沒這樣勸過,也沒提醒應該賄賂費仲和尤渾。

    “事已至此,該當如何?”姬發問道。他現在是西岐的主事人。他顧不上追究責任。

    “爲今之計,不若先重金賄賂費、尤...”散宜生定下計策,派人去朝歌,重金賄賂費仲和尤渾,讓這兩個小人,在紂王面前幫忙說話,放姬昌回西岐。

    “就這樣吧。”姬發同意了散宜生的做法。他沒有擔心姬昌回來讓他的地位不保。

    此時的姬發,沒有爲了伯侯之位,不顧父子親情。

    要是後世,兄弟之間,父子之間,爭權奪利的事太多了。

    ...

    朝歌。

    這天傍晚。

    費仲下朝回家。

    有下人稟告:“老爺,西岐有散宜生差官下書。”

    費仲笑曰:“遲了!着他進來。”

    爲什麼費仲要說遲了?

    因爲,伯邑考死後,紂王問過,要不要放了姬昌?

    那時,費仲沒收到西岐的禮物,便說:不能放了姬昌。姬昌的忠心都是假裝的,一旦放姬昌回去,後患無窮。

    就這樣,紂王沒有放走姬昌。

    所以,費仲才說西岐的禮物遲了。

    如果早一點的話,姬昌已經在回西岐的路上了。

    這就是伯邑考不會辦事,散宜生也沒有提前安排,造成的。

    大人物身邊的小人,作用很大,很多事都能左右。

    西岐來見費仲的人是太顛。

    他來到廳前,行禮參見。

    費仲問曰:“汝是何人?所來何事?”

    太顛答曰:“末將乃西岐神武將軍太顛是也。今奉上大夫散宜生命,特來送書。”

    太顛沒說是奉姬發的命令。

    這裏面也是有說法的。

    散宜生可以私下裏送禮。

    姬發不行。要不然算是污了姬發英明神武的名聲。

    費仲接過書信一觀。

    略過禮節性的話,看到了想看的東西。

    大量金銀珠寶等值錢的東西。

    他心裏笑了,這禮物可不輕啊。

    但,這禮物來的遲了。

    剛在紂王那裏說了壞話,該怎麼把話圓過來?

    費仲思索片刻,曰:“我也不便修回書。等我早晚取便,自然令你主公歸國。”

    看看,這就是聰明人辦事,沒有廢話,也不留把柄。

    另外一邊,尤渾也收到了禮物,他的回覆類似。

    這就是商朝的辦事風格,用在當今社會,也是百試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