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養老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五月鮮桃字數:2137更新時間:24/07/01 02:45:55
    (本章無劇情推進,可跳過)

    張嵐能理解老人難養,贍養老人和養小孩差不多,不過贍養老人比養小孩難多了。因爲老人疊上了小孩子都沒有的獨特共性,地位壓制。

    小孩子不聽話你可以盡情打罵管控,因爲你的地位比他們高。

    老人?你明知道他們跟小孩沒什麼差別甚至某種程度還不如小孩,但你沒法放開手腳管。

    甚至一定程度上他們還能管你,地位和能力已經完全倒掛的情況下,養老簡直是心力交瘁的難題,比小孩難管多了。

    誰叫他們地位比你高呢。你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們不合理的節儉,爲了省幾塊錢電費被熱到住院。明知道買的保健品燕窩魚翅都是垃圾騙錢的,但架不住他們送。明知道抽菸喝酒高鹽高油不好,還攔不住他們又不能真的用武力管控。

    往往他們知道你說的有道理,就是拉不下面子“聽孩子的話”。一樣的話,他們寧可聽鄰居的都不聽你的。

    越好面子的老人越難贍養,頑固,不肯服老,拒不承認自己的弱小,就是養老最大的難題。

    舉幾個特別簡單的例子。比如上廁所。不能自主控制大小便的小孩是大人給他穿尿不溼,甚至把尿,他毫無怨言。

    而不能自主控制大小便但是意識清醒的老人。如果你給他穿尿不溼,他拒絕使用,你提醒他上廁所,他大發雷霆。

    如吃飯挑食這種,挑食的小孩是你給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不愛吃的還是願意吃兩口。

    挑食的老人是你還沒開口,他就給你把碗扣桌子上了。

    還有看病。生病的小孩如果不愛吃藥,不想打針,威逼利誘總能行。但生病的老人卻是‘我早都不想活了。’

    老人面臨衰老,贍養需要花錢和精力。

    如果有子女,子女如果過的很好,老人有養老金、儲蓄等其他財產,生活能自理,這是最好的狀態。只需子女經常來看看或視頻、通話,買些東西,精神安慰。讓老人感到被關愛。

    如果老人不能自理,子女未退休可以請家政幫助服伺。也有一些老人覺得有子女,心裏不大接受家政的服務。

    加上家政服務的質量很難讓人滿意,有的家政開始幾天還可以,時間長了就懈怠。但只要大面過得去,能陪着老人聊天熱飯扶着去洗手間,簡單收拾一下,子女除了出錢之外,就不用操太多的心。

    如果老人沒有養老金等財產,需要子女每月補貼生活費。如果另一半能接受就是很和諧幸福的狀態了。前提是子女自己生活有質量,而且子女間有錢出錢沒錢出力。

    多子女家庭在老人需要贍養的時候,最容易出現矛盾。因爲各自生活條件不同,都感覺自己對父母很好爲家裏貢獻大,特別是有人近身伺候有人異地不掏錢或掏錢了也沒有理解近身伺候的艱難。

    老人有時偏心眼或遠香近臭,不體貼近身伺候人的苦惱,以及大家因爲說話不注意,可能讓近身伺候的人感覺心裏難受等。

    高齡老人,尤其是在農村沒有收入來源的高齡老人,本身就是贍養的大難題。

    張嵐之前和治安所所長張慶一塊喝酒,聊天的時候說起來了他們這周邊的鄉鎮贍養老人的糾紛案件。

    張慶說他看過一個調查總結,說贍養案件大多數發生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這些家庭經濟極其困難,卻無能力贍養父母。

    一些子女本身就是年老體弱,家庭負擔很重,還有的是沒有致富技能,自己生活也有一定困難,無能力贍養父母。

    另外,農村強壯勞動力大多爲生計而外出打工、經商,常年在外,子女們本身在外掙錢不多,難以兼顧家中父母的贍養問題。

    由於沒有支柱產業支撐經濟發展,多數農村青年長年外出務工,造成老年人生活無着落,引發贍養糾紛。

    而在贍養糾紛中,大部份人所受文化教育程度較低,贍養人法制意識和道德觀念淡薄,漠視對老人的贍養義務。

    農村中部分贍養義務人的法制意識和道德觀念較差,漠視對老人的贍養義務。老年人隨着年老體衰、生理機能的下降,生產、生活技能逐漸消失,有的子女認爲老人吃穿用住、疾病治療都需要經濟上的花費,只知向父母索取,“反哺”意識卻很差。

    有的子女認爲父母不再能夠爲家庭增收,卻要爲其承擔衣食住行、疾病治療等方面的開銷,心理不平衡,不願盡心盡力贍養父母,因而把老人當做家庭負擔,漠視對老人法律上的贍養義務。

    多數老人受封建多子多福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而在農村,現在的情況是子女越多,越容易出現贍養糾紛的案件。

    父母受傳統觀念影響,不要求女兒承擔贍養義務,兒子因此與父母、姐妹產生矛盾。一些老人受封建傳統的舊思想影響,認爲“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出嫁女已不是自家人,不必對父母盡贍養義務,而兒子因此頗有怨言,認爲父母有偏心而起糾紛。

    還有一些是分家析產引發的矛盾帶來贍養糾紛。農村分家時許多老人通常將“家底”全部分割給身邊的子女,以此換取子女贍養老人的承諾,未分得財產的子女則以此爲由拒絕承擔贍養義務。

    老人子女多,子女相互推卸責任。在多子女家庭,家庭關係比較復雜,妯娌之間、兒女間互相攀比、推諉,最容易造成老人最終無人贍養的局面。

    這其中李寶貴的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老兩口早年定下了老大養老,一輩子的辛苦勞作也都是幫扶了老大家裏。現在老太太年齡大了,做不了事情了,就開始往外推了。

    一開始的老太太能自己動的時候,子女不用專門操心照顧還好一點,隨着老太太坐在輪椅上成了失能老人,需要一個人專門照顧的時候,就成了退避不及的麻煩。

    最後就是道德觀念之間的碰撞了,子女之間就看誰能夠狠得下心,看誰是那個老實承受的人。

    也有人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精心贍養老人了,肯定會有後福。有的人相信這個,有的人覺得這就是在哄人玩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