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信仰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五月鮮桃字數:2110更新時間:24/07/01 02:45:55
    (無劇情,本章可跳過)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神仙信仰已經成爲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着人們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對於許多信徒而言,通過供奉神仙、參與宗教儀式等活動,他們能夠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慰藉和社會歸屬感。

    神仙的真實力量來源是多方面的,包括信仰的力量、文化傳承以及社會功能。然而,這些力量的本質都是基於人類內心的信仰和文化認同形成的綜合體。

    在如今的社會,神仙信仰並沒有因爲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化的發展而完全消失。很多家庭會在春節期間爲祖先擺設神位,燒香拜祭,以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懷念。一些道教和佛教寺廟也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前來參拜,他們相信通過祈禱和供奉,可以得到神仙的庇佑和指引。

    除了傳統的宗教場所,神仙信仰還以其他形式存在於現代社會中。一些商業機構會在辦公室內設置神壇,供奉財神或其他神仙,以期在商業活動中獲得好運和成功。

    在網上,也可以找到許多與神仙信仰相關的論壇和社羣,人們在其中分享自己的信仰體驗,交流對神仙文化的理解和看法。

    “比如我們現在,就在討論這些東西。”張嵐笑了笑說道。

    科學對於神仙信仰的態度是複雜而多元的。一方面,科學並不否認個人的信仰和宗教體驗,因爲這些都是主觀的、個人的感受,無法用科學方法進行驗證。

    另一方面,科學也強調客觀證據和理性思維,對於超出科學解釋範圍的神仙現象和法力,科學持懷疑態度。

    這並不意味着科學與神仙信仰無法對話。在現代社會,許多科學家和學者都致力於探索宗教與科學之間的對話和融合。他們認爲,雖然科學和宗教在方法和目標上有所不同,但兩者都是人類對於世界和生命的理解和探索方式,可以相互借鑑和補充。

    在華夏神譜中,即便過濾掉那些徒具名目的“小神”,也有五六千之多。傳說中的封神榜封了三百六十五個神仙,而道教的普天大醮要供奉3600個神仙。還有遍佈各地的城隍、土地等這些地方神靈。

    這些神仙的來源分成了天神、自然神和人神。天神就是天地孕育的天生就是神仙的,例如盤古、女媧、鴻鈞道人、三清等等。

    自然神是自然現象被人格化之後升格爲神,正如前面提到的雷神、電神變成了雷公電母、泰山神東嶽大帝等。而最多的也是中國信仰獨有的凡人死後成神。例如:關公、鍾馗、媽祖等等多不勝數。

    在我們的國家,凡人成神之路是有共通點。例如媽祖娘娘,按照史書記載,媽祖娘娘本性林,出生於北宋初年福建莆田湄洲島,28歲時爲了救助漁民不幸遇難。

    後來漁民爲了感恩爲她修建了廟宇供奉,相傳保佑漁民出海、船隻航行非常靈驗。

    後來宋朝官方開始冊封媽祖娘娘,歷朝歷代朝廷一共冊封了40多次,封號從“海神”再到“崇福夫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

    有統計歷代皇帝對媽祖的封號達600多字,可謂創下中國神仙封號的最高紀錄。發展至今,媽祖娘娘有三億信徒,號稱有華人處皆有媽祖廟。

    還有一個唐朝神探狄仁傑的成神之路也很有特點。狄仁傑是歷史上僅有幾個活着就被立生祠供奉的名人。史書上記載他曾當過三地地方官,後來百姓感念他的功績建立了三座生祠。有意思的是,他小兒子狄景暉壓榨百姓、聲名狼藉。魏州老百姓出於生氣把當地狄仁傑的生祠給扒了。

    狄仁傑死後,武則天追封其爲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後來的皇帝又特准狄仁傑“配享太廟”,達成了官員的最高成就之一。再後來的信仰演進中,狄仁傑手抱童子,成爲福祿壽三星中的祿星受到世人的供奉。

    關於關公的成神之路那就更是衆所周知了。關公信仰在儒釋道三家聯手推動下,在歷代朝廷的官方不斷冊封下。在他死後經過了千年的升級之路,從關二爺變成了道家級別非常高的“關帝聖君”,還有佛家的“伽藍尊者”,以及儒家的與孔子並稱文武二聖的武聖人!可謂無限榮光。

    回顧一下這三位凡人成神之路。首先最重要的是要“造福百姓”、“道德高潔”。世人會感恩而自發祭祀。第二是官方冊封或者認可,否則就是“淫祀”會被朝廷或者宗教人士拆毀。狄仁傑一個人就摧毀了1700座淫祀。第三才是靈驗,能夠庇護衆生有求必應。而且隨着“爲人民服務”的越多,保佑的人越多。神仙也能升官變成級別更高法力更大的神仙。

    媽祖天后、關帝聖君、狄仁傑都出身微末,平凡衆生中的一員。但是只要你肯於爲人民服務,就能成神永存天地間被世人永遠拜祭和敬仰。這也構成了我們國家重德文化的基礎之一。

    我們所信仰的神仙很像是公務員,有獎懲有晉升和KPI考覈的,犯了錯誤是會被懲罰的,是被“天條”所約束的。

    道教有《女青天律》,是用來約束神仙的天律之一。懲罰內容包括用棍子打、做苦力、雷神執行的針決、貶下凡間等等。

    加上傳說中的天逢元帥調戲嫦娥打下人間變成豬剛鬣、涇河龍王下雨不準時被魏徵夢中斬等等,每個人都知道神仙也不能胡來,胡來會有嚴重後果的。

    在古代如果天降災禍往往會被理解成爲天人感應下的天道對皇帝的示警,任何一個皇帝都需要高度警惕,開始絕食、祭天、發罪己詔,檢討自己施政是不是有失誤的地方。

    而如果事情演進到老百姓活不下去了,那麼“替天行道”的旗幟就會被舉起,老百姓就會紛紛起義,對抗朝廷的惡政。而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以及官僚集團以及老百姓心中,對於起義人士使用“替天行道”這個口號都是默認接受的。

    這說明天道信仰中的天道解釋權不在皇帝、不在官僚集團、也不在文人階層、更不在儒釋道這三家好像宗教團體的手中,而在人心之中。是依靠每個人的根植於心中的道德觀念來判斷和決定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