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想得太多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五月鮮桃字數:2112更新時間:24/07/01 02:45:55
    (本章系統自動修改了差不多四百字,刪減的內容看了一下,有些挺搞笑的。)

    “對了,等我把謝瑞東那邊的事情處理完之後,我領着寧寧玩兩天,我看寧寧有些缺乏陪伴和自信心。”張嵐想了想說道。

    李媛沉默了一下,嘆了一口氣說道:“我現在忽然覺得,領着寧寧來京都或許是一個錯誤,在商市生活要比現在好得多。”

    “那現在也不晚啊。說句真的,又不指望孩子將來真的去擠獨木橋,畢業了也有足夠的能力給孩子安排了,這時候在那裏生活學習,考慮的就沒必要那麼多了。”張嵐開口說道。

    以前的時候,窮人乍富,張嵐覺得孩子在大城市生活學習就一定比在小縣城裏要好。而到了現在,張嵐早就不這麼想了。

    現在回過頭來再看當年的自己,張嵐覺得如果不是有了遊戲面板之後,自己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說不定自己還是什麼樣的境遇。

    在很多時候,張嵐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已經是處在一個富裕和有權勢的階層,另一方他又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

    到了現在,隨着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過去那種單純的憑靠學習來逆天改命的事情已經越來越少了,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

    好多中小廠子的老闆,自己也天天泡在車間,就算不爲工人着想,難不成還要把自己的命搭進去?

    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這些低端製造業的利潤太薄,尤其近幾年,一年不如一年。好多廠刨去人工,老闆一年到頭不虧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要是自家的孩子,張嵐寧可他在家躺一輩子,也不讓他進廠,看着心裏真受不了。

    他們之所以還堅持,靠的主要是慣性。往好聽了說,一個大廠子要養活,不能撂挑子。

    社會越是向前發展,到了一定的地步之後,就越是講究一些東西。

    往難聽了說,這是他們唯一營生兒,從年輕幹到老,有一天不幹了,也不知道幹啥。

    現在總有人喜歡說窮就不要生孩子了。

    當人到了一定的階層之後,有些東西是真的不用給孩子考慮那麼多的,孩子能力平庸的時候,在老家手指頭縫裏漏點東西,加上遺留下來的人脈,就足夠孩子半輩子生活安枕無憂。

    以前的時候是考上大學就好了,後來是考上研究生就好了,再後來是考個編制就穩定了。

    孩子結婚需要家裏出錢,省吃儉用幾年以後孩子掙的多,

    孫子出生,幫忙帶芾,再給孩子幫襯點。

    ——

    最後一段的幾句話都被系統自動刪減了,不然的話通不過自動審覈。刪減的=後面的話的大致意思就是忙完了就可以歇歇了之類的,實在讓人沒想到的是,就連工作之後歇一歇,這種類似於‘唐平’的話語都不讓出現具體的文字內容了,或者說在現在的大環境之下,這種思想風潮在網絡中不允許出現了。

    養大一個孩子的具體花銷:從產檢、胎教開始,幼兒園,特長補課,換學區房,接送上下學,課外輔導興趣班,一直供到大學畢業甚至研究生,然後是買房,買車,帶孩子,又一個循環。

    工作時努努力,

    等好不容易把孩子養大成才了,就是有一次循環。

    這裏面不僅僅是財力人力的付出,還有父母操碎的心。

    說老闆這不是資本家吸血鬼嗎?還真不見得。

    張嵐認識一位做紡織的老闆,酒後跟張嵐說甚至盼着有一天工廠起火燒乾淨,這樣他就解脫了。

    低端產業基本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狀態,這也是國家在倒閉小工廠主們進行產業升級。

    當階級已經形成之後,有些東西並不是考上了一個好大學就能夠安枕無憂的。

    發展到今天,國家已經不想再搞這種‘血汗工廠’,要站着把錢賺了。現在正處於轉型的陣痛期。

    而當發展開始停滯的時候,很多東西慢慢的也就浮現出來了。

    爲什麼跑?舉個例子,張嵐以前沒有遊戲面板的時候,曾打算回老家生活。

    找工作的時候去過縣城的小工廠裏,新口罩帶進去,呆倆小時,出來口罩一摘,裏外都變了顏色。

    社會的發展到了一定地步之後,現在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看出脈絡來的。

    當時張嵐就覺得,如果不是結婚有了孩子後要養家餬口還沒人要了,這種廠說什麼都不會進。

    當社會快速向前進步的時候,很多人和事都會隨着時代的列車狂奔向前,很多東西自然而然的就被掩蓋了起來。

    同樣一個工人,在國外一些地方,工人工資也就是咱們零頭。

    就算人家素質低,效率不如我們,可這些活兒也沒啥技術含量,5個頂1個總可以了吧?可工資卻連我們的1/10都不到。這就是所謂的產業轉移。

    要說老闆爲啥不改善一下環境呢?因爲要花錢。

    而當義憤填膺的和人辯論過之後,回過神來再一想,張嵐突然發現,這和自己有什麼關係呢?

    初三努努力,

    高三再努努力,

    在大多數的時候,普通才是多數人的人生。在網上看到一些東西的時候,張嵐經常不自覺的就把自己擺到了弱勢者的地步。

    都是這種心態,你讓他們投資改善環境?那爲啥這些低端製造業利潤這麼薄?因爲現在人力成本長得厲害。

    張嵐曾看到過一個報導,說就連打工現在年輕人都越來越少了。而現在的事實就是,工業園裏基本是老面孔,年齡大多40往上,跳來跳去總是這些人。偶爾有年輕人進來,呆不了3天就跑了。

    你可以讓主角這麼做,但不能讓主角這麼說,大概的意思就是這樣吧。

    書到這裏,追讀的大大建議看着標題跳訂吧,目前的想法就是混全勤了,一百五十萬字之後,確實是不知道該怎麼推動劇情了。

    所以後面大多數的時候,看前面訂閱前的免費幾十個字決定要不要訂閱也可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