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老友見面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從知識學到力量字數:4347更新時間:24/07/01 02:02:50
    施朗等人聽到這話,當即便開始了跪地喊冤。

    而朝中那些與此事有關的人,也擔心要是不管,會讓施朗等人產生錯覺,當即也開始爲他們求情。

    只是李皓哪裏會管這些人的聒噪,理都不理的等着侍衛抓完人,就直接選擇了退朝。

    接下來的時間,李皓準備交給那些心虛的官員,讓他們儘量的多蹦躂下。

    畢竟這次李皓是鐵了心,要藉着這個機會,好好的清一清這個朝堂,方便之後能集中全力來實施新政。

    而且還能以此次魚鱗冊造假爲由,把全國的人口籍冊和土地魚鱗冊整理拉上日程。

    因此李皓之後幾天,乾脆就找了個理由,停了幾日的朝會。

    即使是有要事處理,李皓也只是單獨召見朝臣。

    等那些官員串聯的差不多了,有關施朗等人的口供就被錦衣衛給拿了出來,其中牽連出了一幫朝廷官員。

    上至部堂,下至地方府縣都有,滿滿的寫了十幾頁紙。

    接下來就是錦衣衛點名抓人,一時間都城的牢房都顯得有些不夠,這還是各地官員在原地羈押的情況下。

    當然,對於這份口供,也是有不少人懷疑真假的。

    因爲這牽扯進來的人實在太多了,即使他們知道,這些人都是真的涉案,可他們不相信的是,施朗他們敢說。

    畢竟這是自絕於世家這個階層,這對他們而言,比死都更可怕。

    當然事實上這份口供,確實是有那麼藝術加工的成分,經過了錦衣衛的一些美化。

    但有一點李皓可以保證,那就是抓的這些人都是罪有應得,是在錦衣衛掌握了犯罪證據後,才被扣進來的。

    隨着這人越抓越多,以致於李皓再次上朝時,都感覺殿上空氣好了不少。

    這回沒等李皓多說,殿下就站出了一幫人,爲那些被抓之人申辯,斥責錦衣衛在胡亂抓人。

    對於這幫人,李皓直接把證據甩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自己去看。

    並承諾,若是他們在其中查出了錯誤,可以證明錦衣衛抓錯了人,那自己就立馬放人。

    他們一看李皓的態度如此堅決,就明白多半是有真憑實據的。

    可抱着萬一的心思,還是有人開始對這些證據展開了研究,而且無理攪三分本就是文人經常幹的事,但凡有一點漏洞,他們就能把他放的無限大。

    除了這幫人外,剩下的人則又分成了兩撥,一撥是開始尋找起了救兵,比如王家兄弟、褚樊、公冶固等人。

    想讓他們出面來找李皓求情,而且他們本身也是世家集團的裏面的人,就算是爲了自己,也要出些力的吧。

    另一撥人則是開始找起了錦衣衛的錯處,對錦衣衛發起了攻訐,打算來個圍魏救趙。

    畢竟要是監察此事的部門犯了錯,李皓總不能再讓他們查。

    只要交給了其他人,那他們自然就有了辦法,畢竟除了錦衣衛這個李皓親手創立,並剛融入朝廷不久的衙門。

    其他衙門之中,或多或少都有他們自己人,也有了從中斡旋的空間。

    可是錦衣衛的錯處,哪裏是這麼容易找的,就算是偶爾被找出來個別人的問題,李皓也果斷的給處理了。

    並且是採用最重的刑罰,狠狠的堵住這幫人的嘴。

    至於王家兄弟、褚樊、公冶固等人,也早已經得到了李皓的暗示,讓他們不要摻和進這件事。

    甚至李皓還開放了不少商會產業出來,給他們入股,既是給這幫死忠以安撫,同時也是想用他們做爲導向。

    讓那幫死命都要霸佔着田地的人,知道做生意也是一條出路,以此來引

    導整個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商業社會慢慢轉型。

    畢竟農業技術的發展,會釋放一批閒散人口出來,正好能用來促進規模化生產的形成。

    當然,能讓他們聽進去話,就先得給他們一個沉痛的教訓,否則李皓覺得他們是開不了竅的。

    所以面對這幫人的不斷拜訪,王家兄弟乾脆就躲在了外面,根本就不返回都城。

    而在都城的幾人,要麼就躲在軍營,要麼就閉府謝客,反正就是沒人接茬。

    只是王家兄弟他們沒請動,倒是把崔明這個整日待在深宮的太上皇給請動了,親自叫李皓去了太極殿。

    這兩年沒了國事煩擾,又有揚州慢滋養身體,倒是讓崔明越發顯得年輕,連原先都有些泛白的頭髮,都重新煥發出了烏黑的光澤,整個人彷彿煥發了新生。

    而且不光是外表,身體能力也是得到了加強,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他的後宮又給李皓生出了三個弟弟妹妹。

    要知道,李皓自己的後宮,這兩年也只有任辛和初月,分別給李皓生了一兒一女來。

    李皓來到太極殿時,崔明正在逗弄着孩子,享受着自己的天倫之樂,連李皓到了都沒發現。

    還是等李皓近前施完了禮,才讓內侍把孩子給抱走。

    「本來我就想着在宮裏,好好的陪陪孩子,就不去管外面的那些污糟事。

    只是你最近這動靜鬧得實在太大,即使我不想聽,也是傳到了我耳邊來。」

    李皓回道:「這是兒子的不是,但兒子所作的皆是爲了我大宿的千秋偉業,此心可昭日月。」

    崔明點了點頭:「這點我信,只是在這辦事上,是不是可以不要這麼急。

    如今朝中的大臣,縱使是有過錯,可其中不少也是有功之臣,像你這麼處置,就不怕得個刻薄寡恩的名聲。」

    李皓回道:「相比於百官,百姓的日子其實更苦,所以兩相其害取其輕,就先苦一苦這些官員吧。

    而且朕也沒想做什麼,只是希望能把本該屬於朝廷稅賦完整的收上來,這又哪裏有錯呢。」

    崔明笑道:「你啊,朕就知道說服了,只不過是礙於有些老臣的面子,總得要叫你來一趟。

    不過朕還是提一句,水至清則無魚,不要把事情做的太過了。」

    「是,兒子敬遵教誨。」

    崔明這裏把話說完,就喊來內侍,直接吩咐出宮去告訴情況,完全沒有避着李皓。

    顯然是想體現一個光明磊落,免得讓李皓猜疑,他在祕密和外朝聯絡,而有所誤會。

    等外面等着消息的這幫人,知道崔明這條路也走不通後,只能開始了最後的佈局。

    一方面開始整理有關王家兄弟和褚樊他們的證據,打算把他們給拉下水。

    想試試看,李皓能不能狠得下心,把這幫外戚死忠給一起處理。

    另一方面,他們開始聯合,準備要一起請辭罷朝。

    至於更激烈的逼宮舉動,比如挑撥百姓叛亂的事,他們是不敢做的,畢竟論起武力值來,他們是真的不行。

    只可惜他們還是想差了,李皓既然都準備要動手,就絕對不會因爲某個人而放棄。

    而且王家兄弟他們也不是沒有準備,早早就準備了頂罪的,可就是這樣,李皓依舊給了他們降職罰奉的失察之罪。

    至於請辭罷朝,李皓就更不慌了,畢竟這年頭就不缺想要當官的。

    朝中又不是沒有寒門出身的官員,他們家底沒那麼豐厚,即使是被攤丁入畝了,損失也沒那麼大。

    在這個時候自然就不會同仇敵愾,果斷的選擇棄暗投明,畢竟升官不香嗎?

    再加上義學培養的學子,前幾批經過錦衣衛和商會的長久歷練。

    對於國事又不是一點不懂,如今有了這麼多空位,就直接拉了一些能力突出的入朝。

    這下就反倒讓那些請辭罷朝的官員慌了,開始向李皓妥協。

    經過了這一番拉扯,李皓就讓王家兄弟等人出面,開始向他們炫耀下,通過商會能獲得的收益。

    以此徹底瓦解了這幫人,讓新政得以開始大範圍實施。

    一晃又是五年過去,經過攤丁入畝和各項籍冊、魚鱗冊的覈查完成。

    宿國賦稅相比五年前,幾乎是增長了三分之二,使得府庫充盈。

    並且義學出身的官員,也開始在朝中佔有了一席之地,爲李皓之後的各項政策,提供了支持。

    另外在工業生產上,初步完善生產標準,在重要的工業產品上實現了流水線生產。

    還有在軍隊建設上,神機營也擴大到了近八萬人的規模,還有騎兵也達到了近五萬人,剩下步兵也基本完成了整訓。

    由此李皓的眼光,就開始從內部轉移向了外部,打算繼續開始統一的征程。

    只不過這就需要一個理由,和選定首先動手的目標。

    此時宿國的外部環境也與五年之前大不相同了,畢竟這五年時間,李皓的重點主要就放在了國內。

    在外部只是保持了與楊行遠的互動,所以在經過李隼長期的拉攏後,琰國最終倒向了安國。

    由此形成了,安、琰兩國同盟和宿、梧兩國同盟對峙的局面。

    而且就算是在宿梧同盟裏面,梧國對於宿國的戒心也是日益增強。

    畢竟這年頭,不僅弱是一種原罪,強也同樣是。

    現在這種情況,即使李皓邀請梧國去滅亡琰國,楊行遠都未必敢答應。

    因爲楊行遠現在對於自家實力,已經有了很深切的認知,他也擔心在琰國滅亡之後,自己就成了下一個受害者。

    在這種情況下,李皓就想着邀楊行遠會盟,反正滅亡了褚國之後,原本不接壤的宿梧兩國,也已經有了連接的土地。

    只不過可能是因爲上次,褚帝和李皓會盟而亡國的經歷,又或者是楊行遠被安國俘虜的經歷。

    以致於讓他不敢再前往邊境,便回信拒絕了這次會盟。

    不過楊行遠也不敢得罪李皓,就專程派了使者前來,打着拜見楊盈的理由,給李皓送禮。

    對於梧國的禮物,李皓自然是不稀罕的,反倒是對這個使者比較感興趣。

    「沒想到皇兄會派遠舟哥哥來,自從上次安都一別之後,我都有好多年沒見過他了。

    陛下,這次遠舟哥哥到了,能不能讓他進宮和我說說話。」

    楊盈自從知道是寧遠舟前來,就一直很是興奮,還特意來找李皓請求這事。

    李皓揉了揉楊盈的腦袋,笑道:「行,反正他本來也是要拜見你的,不過到時要讓你任姐姐和內侍陪你一起。」

    自從進宮之後,楊盈也已經知道了,當初李皓和任辛混跡於使團的事。

    因此回道:「好啊,反正任姐姐和遠舟哥哥也認識,不過陛下到時不來嗎?」

    「算了,朕前面露個面就好,否則只怕你們說話也得據着。」

    寧遠舟這一行人的速度很快,沒幾日的功夫,便進入到了宿國境內。

    楊盈天天關注着動向,當知道他們抵達四夷館後,當即就來找李皓,讓李皓趕緊召見,別搞什麼下馬威。

    李皓也是拿她沒辦法,當天就派人去了四夷館,召他們第二日進宮見駕。

    崇德殿裏,李皓帶着任辛和楊盈,見到了寧遠舟。

    這些年,他已經和裴女官成親,並生下了兩個女兒。

    可能是這家庭生活過於美滿,整個人都顯得圓潤了一些,那張臉倒是看得沒有那麼長了。

    寧遠舟在進殿之前,就已經被交代了情況,當即行禮道:「外臣寧遠舟,拜見宿國皇帝陛下、貴妃娘娘、賢妃娘娘。」

    等李皓讓他平身,他才直起了身子,然後就拿出了所帶的禮單。

    內侍接過將其交給李皓,大致看了幾眼,發現這楊行遠出手還是一如既往的大方。

    將禮單放下之後,李皓說道:「貴國陛下有心了,之後你離開宿都之時,朕也有回禮麻煩貴使帶回去。」

    寧遠舟再次躬身,回道:「外臣明白。」

    李皓笑道:「不必這麼多禮,畢竟說起來咱們也是老相識?」

    寧遠舟聞言愣了一下,回道:「臣不明白陛下之言。」

    這時楊盈開口說道:「遠舟哥哥,你擡頭看下,之前你見過陛下和任姐姐的。」

    臣子覲見皇帝,本來就是低眉斂目,不能直視皇帝威儀。

    尤其這裏還有後宮嬪妃在場,寧遠舟就更不能看了。

    當即說道:「外臣不敢冒犯天顏,還請賢妃娘娘慎言。」

    李皓笑道:「無事,你可以擡頭。」

    寧遠舟這才擡起頭來,只是李皓和任辛當初在使團時,一直保持的都是易容過後的容貌,他還真認不出來。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