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分贓大會
類別:
女生頻道
作者:
從知識學到力量字數:4237更新時間:24/07/01 02:02:50
對於李皓給的這個理由,崔明勉強認可,同時能在祁國舊地安插官員,本身也是對君權的加強。
而且他也認爲,有了這些人在,他就有了足夠的把握能拿捏住李皓。
當然除了這些人之外,他也要求內外侯官加緊情況蒐集,定時彙報。
爲此崔明暫時熄了調李皓回來的心思,讓李皓繼續留在祁國,去應對祁國的反撲和安國的進攻。
另外關於褚國的這封國書,也被崔明送去給了李皓,讓李皓來想辦法。
至於他自己,則是要爲這次所佔祁國的六城之地,選調合適的官員。
消息傳出之後,想要爭取這次任職機會的人還真是不少。
畢竟即使之前那裏的蛋糕已經被李皓給分了一次,但剩下的東西,總歸也比盤剝了幾十年的宿國內部要多。
再加上他們這次過去,代表的可是崔明,因此也認爲就算是爲了堵住他們的嘴,李皓也得多分一份出來給他們。
而除了想去撈好處的人之外,還有一部分則是想要絆倒李皓的皇子黨,想去內外勾結繼續分化李皓和崔明的信任。
畢竟鄭家雖然已經威望大不如前,但岑家、明家都還在,他們可不會輕易放棄。
好在崔明知道輕重,在局勢沒有徹底穩固之前,還不想太過打擊李皓的權威。
因此在人選的選擇上,雖然刻意避開了太子黨,可也沒有去選擇皇子黨的人,而是更多的從中立派選擇。
具體的官員上任還需要時間,但應對褚國的事,卻沒法拖延,就先行送到了李皓手上。
李皓對於如何與褚國溝通早有想法,如今崔明把事情交給自己,倒是正好。
當即草擬了一封信,讓陳喜派人送回宿都,遞交到崔明面前。
在心中,李皓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與褚國、琰國締結盟約。
一改之前相互使絆子的狀態,三國在合力共抗安、梧兩國的同時,並共同瓜分祁、屾、奕、沅四國。
同時爲了表達誠意,宿國獨立應對祁國的同時,可以出兵屾國西境,爲褚國製造機會。
褚國、琰國對於屾、奕、沅三國早有吞併之心,只不過之前誰都不願意對方佔便宜,互相扯對方後腿,才使得局勢穩定。
如今在李皓的帶領下,宿國先行打破了這個平衡,那麼宿國自然也要想辦法去營造新的平衡。
而且李皓始終認爲九國還是多了一些,讓其他人幫着減少一下數量,後面也能省事不少。
對於李皓做的這個決定,任辛在知道之後,果斷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你還真是把弱肉強食,表現得淋漓盡致,只不過你就不擔心,褚國要是搶先一步融合了屾國和奕國,實力只會凌駕於宿國之上。
安、宿邊境有險峻阻擋,你還可從容應對,但與褚國之間可就沒有了。
更何況你還不是皇帝,要想實現你的心中展望,其中掣肘會有多少,只怕你自己都說不清,最終別給他人做了嫁衣裳。」
面對任辛的這般潑冷水,李皓沒有惱怒,而是笑着反問道:「你就這麼小看我?這點小場面,可還難不到我。」
任辛聳了聳肩,沒有回答,但態度顯然也確實沒多信任。
李皓見狀也沒再解釋,因爲一切語言都是空洞,最終還是得看行動。
因此李皓轉頭先安排起了任務:「之前抓得那些侯官,安排得怎麼樣了,可否能接替下來原先得工作,向宿都傳播我想要得消息。」
任辛見說起了正事,也是收起了之前散漫得樣子,回道:「你的名字還是挺好使得,原先被抓得侯官有不少都願意歸附,再加上錦衣
衛得協助,勉強裝裝樣子還是沒問題得,但前提是宿都總部沒人過來清查。」
李皓回道:「這點你放心,宿都如果有人過來,會提前有警示的,如今戰事剛定,路途也不太平,路上消失個把人,也說得過去。」
任辛又問道:「對侯官你可以這樣,但對於朝廷派來的官員,你準備怎麼樣。
他們可是你那位父皇的眼睛,你總不能也動不動就讓人家消失吧?」
李皓回道:「那自然不行,不過只要是人,大多逃不出名利二字,總有辦法讓他們聽話,至於說那極少數的頑固派。
別忘了這裏可是我的地盤,這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封鎖幾個人的消息,換成我想說的話,還是不難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這裏活着的地方仕紳都被李皓聚攏在了一起,百姓也因爲李皓得了利。
在這種情況下,幾個異地而來的官員,沒有百姓仕紳的幫助,能翻得起什麼風浪來。
不客氣的說,李皓只要願意,其實完全可以把這些人的內外聯繫通道都遮蔽掉,讓朝廷聽到的消息,都是李皓自己編造的。
因此李皓對於崔明的安排,並沒有太多應對,而是繼續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內政治理當中。
至於軍務,經過這段時間的種種成功,張允和褚樊也更加認可了李皓,主動來到了李皓身邊,承擔了很大一部分工作。
有了他們的協助,本地兵源的轉化工作也進展很快,有了餘力給朔風和胡柳派了援兵,保證能足夠應對安國的進攻。
由此李皓所佔得數城之地,各項發展都逐漸走向了正軌。
另一邊,秦楚這人還是挺識時務的,再加上如今家小都被接出,也沒什麼後顧之憂。
所以在見到這番場景之後,果斷來找了李皓,正式表達了願意歸順的態度。
只見他直接拜伏在地,說道:「殿下當日之言可還算數,我願向殿下歸順,還請殿下收留。」
李皓聞言大喜,因爲這對於李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畢竟連秦楚這個與國同休的勳爵人家,都拋棄了祁國。
從某種程度上,何嘗不是在向世人表明,祁國已經走上了末路。
而且有了他這個標杆,日後李皓再想招降其他人,也會要容易很多。
因爲在祁國裏面,比秦楚位置更高的也沒幾個,其他人有了秦楚做對比,心裏負擔可就要小得多。
所以李皓當即躬身扶起了秦楚,說道:「侯爺能棄暗投明,孤心甚慰,你儘管放心就是,我立馬修書給父皇,請求父皇下旨冊封。
多的我不敢保證,但侯爵之位卻是絕對少不了的,另外孤在單獨備一份厚禮,以示慶賀。」
秦楚也是知道投桃報李的,當即感謝道:「那就多謝殿下,日後我以後謹記殿下恩典,自此爲殿下馬首是瞻。」
李皓聞聲謙虛道:「你這話就嚴重了,而且日後你入了朝堂就是父皇的臣子,這馬首是瞻的話,就不要提了。」
可話是這麼說,但秦楚這個老狐狸,自然知道站隊的重要性。
當即又重複道:「殿下是儲君,儲君也是君,這君臣之義自然也是要守的,更何況殿下與我還有再造之恩,我不敢忘懷。」
李皓笑道:「侯爺果真是赤誠之人,孤很高興。」
隨即兩人又閒話了一會,秦楚才離開了府衙。
在一旁聽完了全程的任辛,不由吐槽道:「明明是兵敗被抓,還被你搶先抓走了家小做要挾,現在卻變成了再造之恩。
你也是,還真能配合的下去,與他說了那麼長時間有的沒的。」
李皓聞言不禁搖頭:「有些事情說的太過直
白就沒意思了,一個優秀的官員,必須具備的特質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說到一半,見任辛那不以爲意的樣子,就沒再說下去:「算了,你也不需要懂,只要幫我管好錦衣衛的事就行,其他還是讓陳喜來做吧。
現在你幫我磨一下墨,讓我來感受下紅袖添香的感覺,這個你總是會的。」
這個任辛確實會,只不過她在磨墨的時候,不免有些翻白眼罷了。
不過李皓就當沒看見,直接拿起毛筆就開始給崔明寫信。
信中表示給秦楚保留侯爵之位,並在宿都爲他賜府、賜銀,總之就是除了實權,一應待遇都不能比他在祁國差。
反正一切都先給着唄,大不了等到自己即位,天下一統之後,再想辦法削減就是。
而在這件事上,崔明和李皓的想法高度一致,甚至崔明爲了達到千金買馬骨的作用,還不惜對他的兩個兒子都予以了封賞,納入到了禁軍爲官。
由此秦楚及其家眷,就需要趕到宿都去居住了。
在臨行前,李皓在平洲遍請了仕紳大族,極其盛大得給秦楚辦了一場送別宴,並刻意把消息傳到了祁國去。
和這個消息一起的,還有美化過後,秦楚主動幫着平定亂軍,協助拿下祁國城池的功績。
畢竟本錢都已經下了,李皓總要讓這些東西花的有些價值吧。
不過這麼一來,秦楚就成爲了祁國上下的眼中釘,逼得他不得不來找李皓。
只不過他的訴苦方式,比較的委婉,顯然已經帶入了身份。
「殿下這可是把我坑慘了,祁國間客雖然比不上侯官們,但此去宿都路途遙遠,難免會有所疏漏。
爲國盡忠之事,我雖死無憾,只是擔心日後就無法向殿下效忠了。」
李皓這次沒有再要求他慎言,而是解釋道:「侯爺既然已經歸順,那孤自然也不會讓你置於險地。
過兩天正好有一隊兵馬前往合州運糧,到時你們隨軍一同行動。
等到了合州之後,你拿我的信函去找戶部王尚書,他會安排人保護你們前往宿都。
一路上都有兵馬護送,相信祁國間客還沒那個能力去硬闖軍營。」
秦楚見李皓立馬就拿出了信函,也就知道李皓早就考慮過了,當即感謝道:「殿下如此顧念於我,在下感激不盡,必當竭盡心力爲殿下辦事。」
既然安全上面沒有問題,秦楚很快便帶着一家老小,踏上了前往宿都的道路。
而在這之後,宿國派來的官員也接連到位,反倒是李皓給崔明,出的有關應對褚國的想法,出了一點問題。
朝堂上的百官,可沒有李皓這麼有信心,他們之中有不少人,更偏向任辛的想法,覺得褚國做大的可能更高。
當然,偏向於李皓的人也有不少,兩邊在朝堂上吵得是不可開交。
爲此崔明又以此傳信李皓,來徵詢意見。
只不過紙上的文字,終究比不上嘴上的話,畢竟面對面的交流,沒有太多的反應時間,可以直接以勢壓人。
但無言的文字,他們卻能有時間逐字推敲,來找漏洞來反對。
好在這時安國的兵力調動成功,主力兵馬來到了西線,對朔風、胡柳發動了進攻,而褚國此時也因爲長久沒有回覆,有了異動。
在刀架在脖子上的時候,這幫朝臣才識趣的統一了意見,通過了與褚國結盟的想法。
而通過了這個,與琰國結盟就更有必要了,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褚國的做大。
由此李皓遠交近攻,北抗安國,東連褚國,吞併祁國的戰略就初步達成。
至少
在褚國沒有徹底拿下屾國、奕國之前,李皓的大部分精力都能投入到祁國身上。
褚、琰兩國在得到聯盟的消息後,也是經歷了一番思考,最終都初步同意了這個三贏的方案。
唯一有點爭議的,就是在地盤劃分上,屾國歸褚國、沅國歸琰國,這個都沒有問題。
但在奕國歸屬上,兩家就有些爭議,按照褚國的說法,奕國與琰國並不接壤,自然琰國也就沒有佔有權。
可琰國哪能答應放棄這塊蛋糕,於是雙方在這點上就停滯了下來。
最後還是李皓讓崔明派出使節出面調停,商議雙方各自攻打屾國和沅國,最後再攻打奕國,到時以雙方實際控制線爲界。
由此在琰國的要求下,宿國連出兵協助攻屾國的任務都取消了,只保留了屯兵北境,爲褚國擋住安國兵馬的任務。
同時爲了保證公平,褚國也需在北境駐兵,吸引梧國兵馬。
條件都商議定了之後,三國共同簽訂盟約,並由三國皇帝互相蓋以國璽,昭告天下。
自此三國合盟,中原局勢徹底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