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袁慎當官
類別:
女生頻道
作者:
從知識學到力量字數:4258更新時間:24/07/01 02:02:50
面對李皓的質問,吳漢卻略帶敷衍的回道:“我聞悉城中有暴民意圖反叛,所以提前調兵入城維持治安而已,沒什麼要緊的。”說完還主動轉換了話題:“倒是你,這些時日以來一路攻城拔寨,戰功斐然,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想來等你此次回返都城之後,必能位列朝堂,到時你我同殿爲臣,還得相互扶持才好。”三公之首要和你相互扶持,這要是換做袁沛在這也就罷了,李皓自問還沒這能耐,只能回道:“大司馬此言未免羞煞我了,您是三公之首,這相互扶持之說何從談起。而且對臣子封賞,本就是陛下權責,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我等只要一心爲陛下辦事,總是不會錯的。只是在我看來,陛下此時應當是希望蜀中安定的,不知大司馬你是否也是這麼想的呢。”吳漢聞言並未說話,只是看向李皓的眼神漸漸冷了下來,李皓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兩人對視幾秒之後。
只聽門外傳來一道聲音:“子仰不得無禮,大司馬自然也會遵照陛下之意行事,哪裏需要你來置喙。”說完來歙便走了進來,李皓見此悄然鬆了口氣,雖說李皓不至於懼怕吳漢,但要是吳漢一意孤行,以李皓現在的身份,也確實拿他沒辦法。
而來歙與吳漢地位相當,又有多年的交情在,想來有來歙勸說,吳漢應該也不至於做什麼出格的事。
於是便順着來歙的口風,給吳漢致歉:“小子剛剛出言無狀,還請大司馬海涵。”吳漢見狀沒說什麼,只微微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然後來歙便讓李皓退了出去,自己則單獨留下來說話,想來是有些話也不好當着李皓的面講。
不過退出來後,李皓並未離開的太遠,而是在遠處等着來歙出來,想着儘快瞭解情況。
這一等便是快一個時辰,才見來歙出來,李皓於是趕緊迎了上去,結果沒等發問,就只聽來歙說道:“我就猜到你沒走,正好陪着我走走吧,邊走邊說。”看來歙這副語氣,李皓心中便預感不妙,等來歙令身邊護衛離得遠些,就更明白其中有些話只怕是不好讓其他人聽見得,便也調開了護衛。
等兩人附近沒有其他人後,來歙才說道:“剛剛我已和大司馬商談過了,他此次主要就是想爲岑大將軍報仇,族滅公孫述、延岑家族而已,儘量不會涉及到其他人。”
“這話大將軍您自己信嗎,公孫述已死,延岑投降以後也被收繳了兵馬,若大司馬只想針對他們,城中的兵馬就已然夠了,何至於要調兵入城。而且就算是要處置他們,是不是也該由陛下決斷,怎能讓大司馬自行做主。”李皓聞言回道。
來歙並未直接回答李皓的問題,反而跟李皓談起了如今局勢:“自延岑投降之後,蜀中名義上算是平定了,可實際情況呢,光是在這成都城,就不知有多少心懷叵測之人。而益州九郡,除了北部漢中、武都、廣漢、蜀郡、巴郡、犍爲這六郡是我們打下來的,所以還算穩定之外。南部的益州、越巂、牂柯這三郡之地就只是名義上歸順,可實際上依然在據守關隘阻擋我們。那你覺得,成都城裏的這些心懷叵測之徒與南部三郡會不會有所聯繫。現在我們的大軍在這,都尚且如此,等大軍撤退之後,蜀中又會是什麼局面。”這怎麼可能沒有聯繫呢,成都自來就是蜀地中心,是蜀地世家大族齊聚之地,來歙的話說道這裏,李皓也就聽明白他的意思了。
顯然他這是沒有說服吳漢,反倒是被吳漢給說服了,這讓李皓無語極了,這傢伙這幾句話就忘了當初留下來得初衷了。
見李皓沒有說話,來歙又接着說道:“這幾天,大司馬也並未閒着,而是在不斷甄別成都各大家族,他會盡力來控制好局面的,這不光是爲了私怨,同樣也是爲了朝廷,爲了陛下。”爲了陛下,也不知道文帝在這,知道吳漢要用這種手段爲他好,會是個什麼表情。
至於來歙所說的,吳漢會控制好場面的這種話,李皓是一個字都不相信的,畢竟李皓又不是初出茅廬的傻小子。
就算是那種有組織有計劃的大範圍殺戮,大概率都會讓士卒們殺紅了眼的,到時哪裏控制的起來,更何況是這種不能落人話柄的屠殺。
畢竟有組織有計劃的針對世家大族動手,比起士卒暴亂屠城,顯然前者更容易觸動某些人的神經。
因爲前者會讓人猜測這個行動背後的目的,哪怕他們心裏知道這事不會波及自己,但腦海中卻依然會想這是不是皇帝要對世家大族動手的信號,繼而令其他地方的世家大族聯想到自己身上,而後者就只是單純的殘暴而已,這就是吳漢得個人品質問題了。
所以相信在動手之時,吳漢除了幾個必要的人物之外,其他人根本就不會去打招呼,只會等該死的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再出來收拾殘局。
而在這不受控制的空檔,必然會有一大批本不相干的人被牽連過來,令那些無辜的老百姓受災。
對這樣的行爲李皓實在是認爲不妥,便再爭取道:“可是城裏的百姓多是無辜的,我等前來本就是爲了弔民伐罪,若是因此害民,心中何忍,不如再想想其他辦法。”不過顯然來歙也沒想讓李皓參與,直接說道:“今日你回去以後,便整備一下兵馬,明日一早便前往越巂郡,將那裏接管下來。成都的事你就不要插手了,到時我會留下來盯着,想辦法約束一下的。”好嘛,來歙這招倒是挺好,直接把李皓支得遠遠的,眼不見爲淨。
而且李皓還不得不感激他,因爲藉此至少能讓李皓離這盆髒水遠一點,不至於爲此壞了自己的名聲。
最後李皓還是答應了來歙,畢竟如今蜀地最大的兩個官統一了意見,李皓也沒啥辦法,只能希望來歙這傢伙能說到做到吧。
次日一早,李皓便領兵前往了越巂郡,而在同一天,成都附近駐紮的其他人馬,也用着各自不同的理由離開了不少。
直到半個月後,李皓在越巂郡聽到了成都事情的後續發展,公孫述、延岑全族盡沒,隨後成都府便發生了兵亂,席捲全城。
等大亂平息之後,城中一衆人等損失慘重,蜀中震動,新任蜀郡太守張堪爲平息風波,派人八百裏加急傳訊文帝,請他嚴懲吳漢。
同時由來歙出面將吳漢暫時看守在府宅之中,並又把李皓他們給調回了成都,節制那些在此次事件中霍亂成都的兵馬。
當然這樣的舉動並不能讓蜀中之人滿意,所有人都在等着都城的消息,看文帝會如何處置此事。
而後文帝的旨意到了,對吳漢節制兵馬不力,致成都遭遇兵禍之事嚴加訓斥,奪了吳漢大司馬的官職,另外還有吳漢副將劉尚也遭到了處罰,也算是給蜀地一個交代。
另外便是對剩下的蜀地世家大族、降臣降將給予安撫賞賜,並開始徵辟蜀地人士任職爲官。
這一番立威施恩下來,除益州、越巂、牂柯這三郡之外,其他地方基本都穩定了。
而後一年,除了一部分兵馬被抽調去隴右之外,其他兵馬在收回了益州、越巂、牂柯三郡之後,才接連撤軍。
不過說來不巧,李皓與萬松柏、程始他們雖然都在蜀中,不過因爲分屬南北兩路的緣故,所以直到合圍成都時才碰面到。
結果因爲吳漢縱兵的事,沒等說上幾句話,就又被各自支走了,而後等李皓回到成都,萬松柏和程始又直接就被派去支援隴右,連正式敘舊的功夫都沒有。
就是不知道程始在隴右會不會碰到凌不疑,說來現在離劇情正式開始也就剩下一年了,也不知道他們還有沒有翁婿的緣分。
這次離開蜀地,原先李皓收降的蜀地兵馬自然不可能跟着走,除了一部分被留作了郡兵之外,剩下的都被遣散爲民。
不過這些人手裏都有李皓賞下的豐厚錢財,相比起其他人來,日子過的可是能舒服不少。
尤其是成都被吳漢絞殺了大批世家大族之後,讓蜀地出現了一大批空地可以買賣,李皓特意出頭幫他們統一置辦了不少田地產業,算是對他們忠心的酬勞,爲此也是讓李皓在蜀郡的名聲好的不得了。
剩下那些李皓從豫州帶出來兵馬,因爲不需要再去征戰,所以就需要返回建制,因此李皓不是直接返回都城,需要先將兵馬帶回豫州。
爲此李皓這次便不是從漢中出蜀,而是走南路軍入蜀的通道,從長江水道去往荊州,然後從荊州往豫州走。
而來歙則是率關中之兵按原路返回,於是這次和李皓同路的就變成了統率南路軍的吳漢。
說到吳漢,李皓就不得不想到文帝的騷操作了,他不是免了吳漢大司馬之職嘛,結果沒想到文帝後面竟然直接把大司馬的官職給廢了,將其改爲了太尉。
然後不出預料的,吳漢在一年之後又重新被任命爲太尉,甚至這次班師回朝,文帝還特意允許吳漢繞路回南陽老家祭祖,顯然並未因吳漢在成都的所作所爲就對他有所厭棄。
而這也讓李皓更加明白,無論是從公利還是私情的角度上,文帝在有些方面能容忍的尺度還是比較寬泛的,不能真因爲電視劇裏面的內容就給他刻畫出固定印象,那樣遲早是會吃虧的。
本來李皓以爲和吳漢一路走,肯定沒那麼容易過關,畢竟自己在成都曾頂撞於他。
結果令李皓意外的是,吳漢似乎並未因李皓當初的頂撞而有所芥蒂,同行的一路上數次主動與李皓交談,言語中不乏直言表示欣賞,其中尤其是對李皓快速拉人頭並保持相當戰力的能力極爲感興趣。
那李皓這邊也沒有故作矜持,畢竟吳漢聖卷正濃,身處高位,自己去往都城之後免不了要和他打交道的,和他把關係處理好了,對後續自己在朝中立足會很有用。
至於成都的事,既然文帝這個天下之主都不當回事,自己也沒必要去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所以面對吳漢的問話,李皓是十分大方的把自己的心得說出來,反正後續這種大規模的戰事應該也沒有了,就算有也是要去草原上和異族打,這技能基本沒啥用武之地。
而且別看這操作簡單,可李皓是因爲兩世的眼界積累,才能把錢財看的這麼開,其他人可不一定能做到,要不然也不會有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的俗語了。
在李皓的刻意拉近之下,兩人是越聊越投機,到洞庭湖時兩人要分別時,吳漢還和李皓約着等到了都城,把酒言歡。
李皓自然是滿口答應,本來這也是李皓的目標嘛。接下來吳漢是直接北上南陽,而李皓繼續沿長江行進至江夏,再行北上,又花了十幾天便進入了汝南郡。
不過李皓並未停留,而是率部趕往譙縣,把兵馬交接給了樑無忌,至此李皓這一行的目的就達到了。
當夜樑無忌便拉着李皓說話,問起了這幾年李皓在軍中的事,說來在此之前樑無忌是真的未曾想到李皓這一走便是將近四年,更沒想到李皓能立下這等大功。
要知道當初他只認爲李皓就是跟着大軍去打下隴右,很快就能返回豫州來的,結果光是隴右就打了近三年,然後李皓中間還遇刺重傷,差點讓他沒辦法和袁家交代。
而在樑無忌口中,李皓也得知了袁家的近況,袁沛還是老樣子,好好的在徐州當他的州牧。
可袁慎和梁氏就有變化了,首先袁慎在都城的辯經大會上代師出戰,力壓一衆儒生,算是徹底的名聲大躁了。
再經皇甫儀舉薦以後,正式入朝爲官,當然官秩並不大,只是秩三百石的論經臺郎中而已,手上也並無什麼實權,相比起劇情中的那個廷尉侍郎可是差的遠了。
當然,對於袁慎爲何這麼着急入仕的原因,李皓也是明白的,知道這事多半還是得怨到自己身上。
如果沒有自己,那袁慎大可以如原來軌跡中一樣,慢慢積累聲望,找個合適的時機入朝找個實權職位。
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袁家父子三人,爹當着一州的州牧,弟弟也眼瞅着立下大功,回朝之後便會被加以重用,很有可能就會進一個實權衙門。
到那個時候,袁慎要是再想入仕,面臨的阻力就太大了,因爲文帝那邊本來對於士族就是持壓制態度。
所以還不如趁着李皓還沒回來得空擋先行入仕,以後再想辦法以功績升官,至少先把門檻給跨過去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