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結束了一場夢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從知識學到力量字數:4453更新時間:24/07/01 02:02:50
    經過滅夏一戰,大宋軍民對於收復燕雲十六州的信心大增,對於遼國也不像以前一般畏懼。

    而在朝堂之上,這種現象也是如此,以李皓等人爲首的主戰派勢力空前高漲。

    對於這一點,李皓還是挺滿意的,至少表明大宋君臣還有傲骨、傲氣。

    只是如今李皓的關注點,不在這裏,而是在接下來大軍班師回朝之後的封賞上。

    首先,作爲此戰主持者之一的英國公,他如今已是武將巔峯,實在也是封無可封了。

    畢竟總不能給英國公封王吧,大宋到現在爲止,除了柴家之外,可從未封過活着的異姓王。

    在這方面李皓不好多說什麼,畢竟是翁婿關係,免得被人說是徇私。

    而且若是封王也有所敏感,如今正是要君臣齊心,協力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關鍵時刻,李皓也不想因此事而掀起波瀾。

    於是在朝堂重臣的商議之下,乾脆給英國公加了越國公、冀國公的封號,湊了個真三公出來。

    當然這也僅限於這一代,到英國公死後,越國公、冀國公的封號便會被收回,而且相信到那個時候英國公肯定會被追贈爲王爵。

    至於現在嘛,英國公在接到詔書的時候,便算是真正的退出了朝堂,安心賦閒養老了。

    另外一位就是歐陽修,雖然他沒有親自主持平夏之戰,但作爲首相,功能自然是要領一份大的。

    官階也升到了開封儀同三司,加太師銜,正一品,算是真正的位極人臣了,只是這職位就沒法再調了。

    甚至歐陽修已經在做交班準備,打算等事情穩定之後,便可以上疏致仕,將權利移交給李皓了。

    剩下與李皓、顧廷燁、楊文遠等人也都有所收穫,如李皓進位到了正二品的金紫光祿大夫。

    顧廷燁和楊文遠分別接任了殿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的都指揮使,其餘向袁文紹、李毅興等人也盡皆在軍中掌控了實權。

    不過對於武將,在李皓的壓制下,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官階提升,畢竟顧廷燁他們都還年輕,如果官階提升太快到後面封無可封,就麻煩了。

    倒是在爵位上可以操作一下,畢竟在這些人裏面,很多人都是承襲不了自家爵位的。

    這邊顧廷燁暫時不需要,他本就是寧遠侯,等收回燕雲十六州後,再給他升成公爵就好。

    其他人的話,給作爲一路指揮的楊文遠封了安永伯,另外有又選了三個戰事表現最好的,也封了伯爵之位。

    剩下的人就只能等到收復燕雲了,到時候估計能蹦出一批伯爵出來。

    之後朝堂上的接班也很是順利,李皓從歐陽修手上接過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職,開始正式統領政事堂並總轄六部,至此大宋在李皓的手上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另外就是樞密使的人選,李皓終究不是歐陽修,縱使現在身居高位,但在一衆老臣裏面也沒有太大的威望。

    所以在歐陽修臨走之前,幫着李皓把樞密使的人選換了,讓盛紘進了樞密院擔任知樞密院,讓李皓能以此總文武大權。

    而李皓上任之後,又對六部九寺五監的職權進行了一番調整,將軍器監劃入兵部,由兵部來統一管理軍械製作;

    衛尉寺、都水監、將作監劃入工部,統一匠做之權,另外也是藉此控制財權,畢竟這些衙門都是用錢的大戶,還是統一放到眼皮底下來管的好。

    另外就是太僕寺在此次實力大漲,畢竟此次收復了西夏,設立了朔方、振武兩路,大宋自此便有了養馬之地,而且自此大宋與西域重新打通了商路,也可以從西域獲得戰馬了。

    因此,爲了彌補大宋這數十年來缺少軍馬的遺憾,李皓便特意留下了太僕寺,作爲主管馬政的衙門,並任命盛長柏爲太僕寺卿,委以重任。

    釐清這些事情之後,李皓便繼續致力爲大宋存錢,要知道遼國與西夏不同,其國力遠遠勝之,而且幅員遼闊。

    就算是順利的拿下燕雲十六州,可後面依然需要面對遼國的強烈反擊,戰事必然會曠日持久。

    而在這中間,李皓面對遼國之人,一向是和善可親,各項歲供的都一如往常,藉此麻痹遼國君臣。

    等過了三年之後,大宋的軍馬數量有了極大的改善,李皓便決定擴大騎兵數量。

    畢竟北方多爲平原,而且遼國兵馬也多爲騎兵,縱使是被宋軍擊垮,若是宋軍這邊沒有足夠的騎兵,也很難擴大戰果。

    所以李皓這邊就需要安排一個人前往振武路,在那裏訓練騎兵。

    那選誰過去,就成了一個問題,於是李皓便將顧廷燁、楊文遠、張溫、袁文紹、李毅興等一衆人都叫了過來商議。

    當然,顧廷燁和楊文遠是過來諮詢意見的,作爲三衙的主官,他們是不可能去負責爲此事的。

    可面對李皓的話,其他幾人卻顯得沒那麼積極,畢竟即使李皓沒有明說。

    但想來日後攻打遼國,肯定也是幾路行軍的,到時騎兵自然是要拆開使用。

    那自己就算是去訓練了,也佔不到什麼便宜,而且還得到西北待這麼長時間,所以乾脆一個個的躲懶。

    見此情形,李皓也不多說,直接帶着衆人到了旁邊一處沙盤,這是李皓特意命工匠按圖索驥,打造出來關於遼國西京道和南京道地形的沙盤。

    隨後指着說道:“此次收復燕雲十六州,我的意思還是分三路進軍,一路從河東路出,過雁門攻朔州、應州,然後直奔大同府而去,等拿下大同之後,便揮師北上至陽高、焦山一線依據地勢和隋長城抵擋遼軍。

    另一路從河北東路出,過雄州攻新城、涿州,然後直奔析津府,等拿下析津府之後,也要揮師北上拿下居庸關、金坡關依據長城,將遼軍徹底趕出燕雲十六州。

    而這最後一路人馬先行跟隨在從河北東路這邊的大軍身側,畢竟一旦這兩地開戰,遼國的兵馬大概率會順勢支援南京道,這裏壓力更大。

    但也不能不防,遼國會反其道而行,轉而去支援大同府,先滅我們一路的打算。

    所以這最後一路是總預備隊,以騎兵爲主,一旦得到遼軍動向,便要立刻帶兵支援的,責任重大。

    既然這一路是以騎兵爲主,那主將自然需要是熟悉騎兵征戰之人,你們說對吧。”

    聽到這話,衆人便開始爭搶這個去西北訓練騎兵的任務了,沒辦法,誰讓這個誘餌太香了呢。

    最後在一番你爭我奪中,這個位置給李毅興掙到了。

    隨後李皓吩咐道:“這次也不要你都重頭開始,殿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由你抽調伍千騎兵走。

    讓他們幫你在西北訓練,我要求是在兩年之後,西北之地最少能抽調四萬騎兵參戰。”

    李毅興對於李皓的話,很是爽快的便答應了。

    而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大宋,一大幫有識之士都在準備着,與遼國的這場生死之戰。

    到大站前夕,李皓清點了這些年辛苦存下的錢糧,雖然數量上確實不少,但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爲了更多一分把握。

    李皓就把主意打到了封樁庫頭上,反正這本來也是爲了當年太祖皇帝爲贖買燕雲十六州存下的錢。

    雖然經過了這麼多年,被歷代皇帝揮霍用了不少,但多少還有點,正好現在可以用的。

    而且李皓真心覺得皇帝手裏就不要留太多銀子,否則指不定會出什麼幺蛾子來。

    對於李皓的提議,趙宗漢倒是挺大方的,直接就給同意了。

    不過等李皓真正去拿的時候,就發現這封樁庫裏的銀子比自己想象的少不少,聊勝於無吧。

    一切都裝備妥當之後,李皓便正式在朝堂上決議,開啓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役。

    此次以顧廷燁、楊文遠、李毅興爲三路統帥,總共發兵三十八萬,精銳禁軍幾乎傾巢出動。

    而這還不包括北地駐守的幾十萬廂軍,若是全部加起來號稱百萬都不爲過。

    唯一可惜的就是李皓此次身爲首相,不好在親臨前線。

    放其他人去前線督辦軍務,李皓又不放心,所以這次李皓乾脆就把盛紘給派了出去,作爲河北宣撫使坐鎮在真定府督辦地方軍務。

    當然,盛紘這個人聽話,但辦事能力終究沒有那麼讓人放心,所以李皓又讓顏復、晏敬文、曾鞏去給他打下手。

    河東路的話,李皓請了曾公亮去做河東宣撫使坐鎮在太原府督辦軍務,然後讓盛長柏和齊衡去打下手。

    至於汴京城,李皓確實也是待不住,乾脆就鼓動趙宗漢將御駕搬到了大名府去,在那裏就近盯着遼宋大戰的進展。

    而事實上,此時遼國的情況比李皓原先預想的要差上許多,軍力大減。

    面對宋軍的大範圍進攻,雖然有所防備,但一時之間竟然沒有足夠的反擊之力。

    河東路這邊進展極爲順利,只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便接連攻下城池,並奪取了長城關卡,鎖住了遼國從上京道攻打這裏的道路。

    但攻打南京道這邊卻遇到了一些問題,雖然已經拿下了析津府,但卻在之後遇到了重整旗鼓的遼軍,最終並沒能在第一時間拿下長城關隘。

    兩軍在薊州、檀州兩地打的焦灼了起來,此時遼國從中京道源源不斷的有援軍支援。

    打到了這一步,如果再不將長城關卡封鎖,只怕到最後就真成了比拼底子,看誰的持續能力強了。

    雖然李皓自信,靠着這麼多年的積累,大宋拼消耗也能把遼國耗死,但這樣做對大宋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李皓可捨不得把自己苦心經營的家底敗掉,於是畢其功於一役,而不是打成消耗戰。

    當即便下令各地駐軍換防,將相對戰力較高的秦鳳、永興軍路兩路接管朔方、振武兩路,然後讓朔方、振武兩路去接替新收復的大同府。

    將楊文遠所部給釋放出來,支援顧廷燁他們。

    另外還從北方各路組織了一批援軍,自信安軍出發攻打平洲,然後兩面夾擊薊州之敵。

    即使如此,也是經過一番血戰,最終將遼國軍隊趕出了長城之外,徹底收回了這塊失去了近一百五十餘年的燕雲十六州。

    到此時,基本上李皓當初定下的目標已經完成,接下來便是剛收回的區域進行管理,安撫民生。

    至於接下來對遼國的反攻,還要再等一段時間,到時才是最後的清算。

    順帶着李皓打算把女真部落給一起解決掉,雖然按現在的這個趨勢,金國怎麼也不可能崛起到原先的樣子,更別提滅掉大宋了。

    但主要是李皓心裏記着這事,多少是有點膈應人的,還是一起解決算了。

    這次的封賞,在李皓的推動,再加上收復燕雲十六州後趙宗漢的興奮,所以顯得尤爲豐厚。

    顧廷燁從寧遠侯升爲代國公,隨後此次封伯爵九人,袁文紹、張溫、李毅興等人都有份。

    至於楊文遠此次倒是沒有升爵,但食邑卻也是加了不少。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畢竟此次功勞確實太大,加封官爵衆人也無話可說。

    直到李皓趁勢提議讓顧廷燁進樞密院,接任同知樞密院事,這些可就在朝中引起了爭論。

    只是這次李皓強勢鎮壓了不同意見,反正如今自己是功勞傍身,而且顧廷燁的履歷也說的過去。

    反正武將入樞密院本身就有例子在,雖然最後那人的結果是不太好了,但有成例就行。

    在此事上,武將集團可謂是萬衆一心,畢竟讓顧廷燁當了樞密使,對他們都有好處。

    最終在趙宗漢的默認之下,顧廷燁順利上任把盛紘給擠掉了。

    當然,李皓也沒虧待盛紘就是,轉手把盛紘安排進了政事堂兼戶部尚書。

    到這裏,李皓也算是完成了當年的承諾,幫武將們爭取了更高的政治地位。

    之後顧廷燁在樞密院中盤桓多年,主持了一系列對遼國的戰事,最終東邊打到了長白山一線,北邊也試過了封狼居胥,西邊則是打通絲綢之路。

    對內,李皓在執掌政事堂三十餘年,大力推動科技發展,將蒸汽機給研發了出來。

    雖然可能還不夠完善,但有了李皓開創出來的道路,想來後續的發展會越來越快。

    此時的大宋已經超越了漢唐雄風,也不枉李皓辛苦這麼多年。

    不過這時候,李皓也累了,再加上身旁親朋故友的一一離開,讓李皓也準備好好的享受下生活。

    當李皓在澄園之中,曬着太陽回想過去種種的時候,不知不覺的就睡着了。

    等再一展開眼睛,李皓就有些懵了,因爲眼前的一切似乎有些不太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