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找我要官
類別:
女生頻道
作者:
從知識學到力量字數:4216更新時間:24/07/01 02:02:50
既然在李皓這裏得到了意見,歐陽修接下來便找到富弼,和他確定此事。
對於反對新政實施之人,富弼自然不會心慈手軟。
當然相比起歷史上熙寧變法之後的黨同伐異,富弼和歐陽修等一批從慶曆年間走過的老臣,處置的手段絕對稱得上是君子。
所以經吏部上奏,歐陽修審批,再給苗太妃用印,一套流程下來,唐介便從應天府尹正式成了鴻臚寺判寺事,直接去負責針對西夏、高麗、安南的外交事務了。
這樣一來,應天府尹的官職倒是空了下來,需要安排人前往上任。
不過對於此事,李皓倒是沒太在意,反正歐陽修他們肯定會選擇一個支持新政的官員前往,不可能給自己惹麻煩。
當然,李皓不管的最主要原因是手上無人可以推薦,要知道應天府可是陪都,府尹人選的品階要求還是有的。
而李皓身邊能用的人,官階最高的就是盛紘了,可他現在鹽鐵使幹的好好的,實權在手沒必要去湊這個熱鬧,其他像是盛長柏和顏復他們都還沒有這個資格。
終究還是李皓接觸的文官太多,就算加上借用的勢力也找不出幾個來,畢竟自家老丈人是武將巔峯,要是讓他幫忙挑選領兵之人,那確實能拉出一大批來。
文官這邊,李皓一直借的都是歐陽修的勢,可歐陽修的人脈,日後自然是留給兒子來用,李皓不可能插手其中。
所以李皓乾脆安心的等待歐陽修通知,另外就是開始籌謀等新政第一步結束,便躥騰歐陽修和富弼對百官進行一次考績。
藉着對百官的審覈,將上次留下和趙宗全有關聯的漏網之魚清除掉,等有了官位空缺,就可以再想辦法把自己要的人調回京來。
不過李皓雖然不想管這件事,但架不住有些人卻想通過李皓的路子來謀求進步。
這不,李皓好不容易打算在府裏休息一天,結果一大早便有人前來拜訪,弄得好不安生。
要不是來的人不好直接打發,李皓都想推脫病了,讓人走了算了。
可沒辦法,李皓只能痛苦的起牀,在丫鬟們的伺候下洗漱穿衣。
等李皓走到正廳之時,正面坐着的衛氏首先看到了李皓,當即說道:“你怎麼來的如此之晚,讓客人等這麼久,多失禮。”
這還沒等李皓接話,來訪的王世平就直接說道:“哪裏的話,這是我們失禮在先,過來之前也沒有提前打聲招呼。”
見王世平這麼說,衛氏就也沒再說李皓,畢竟衛氏也就是客氣兩句,面上做些功夫而已。
至於李皓這邊,見王世平都這麼說了,李皓也客氣了兩句,然後便坐到張桂芬旁邊。
其實到了這裏,李皓也基本能猜到王世平他們過來的原因了。
畢竟在這個時候,王世平他們突然過來,除了是爲那個應天府尹的位置奔波,還能是爲了什麼。
不過說起來也是,相比起王世平現在的兵部尚書列曹侍郎,應天府尹雖不在汴京任職,但位列品秩都在其上。
通過這個過渡一下,再次回朝指不定就能再躍上一個臺階了,所以怪不得王世平動心。
只是李皓心想自己沒理由去幫這個忙啊,難不成就因爲王家母子稍微懂些禮貌,不像原先小秦大娘子那樣,求人辦事都是讓人上門的。
】
李皓心中腹誹了一下,打定主意要把湖塗裝到底,所以坐下來之後就純看着衛氏和王老太太聊天。
見李皓這一副不張口的樣子,倒是讓王世平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了。
畢竟是要臉的人,總不好直接開口讓人幫忙。
此時倒是王老太太更活泛一些,當先便將話題引到了商稅變革上面,對李皓問道:
“這幾日我路過城關之時,看到各處收稅的都已經換成了三司的人,而且聽往來行商所說。
自變革之後,這各項稅利都有律可查,沒有了苛捐雜稅,說這是朝堂利民的善政,他們對你可都是感恩戴德的!”
聽到這話,李皓不能不回了,便說道:“這本就是朝廷應當做的,不值得如此稱讚。”
王老太太回道:“不管怎麼說,這件事終究是你提議並落實來辦的,也應當要感謝你下。
不過如此善政在汴京已經實行,你打算什麼時候在各地推廣!
另外不是說應天府是和開封府一同實行的嗎,怎麼沒聽說應天府那有什麼動靜?”
看王老太太故意往這方面引,李皓就偏偏含湖道:“原先確實是有這般打算,不過後面情況發生了些變化,就先停了那邊的事。”
見李皓就是不說應天府尹的事,王老談談只好自己提了:“也是,應天府尹剛剛撤換,如今還沒有正式任命新的人選,確實是不好進行變革。
不過你可得注意一下,畢竟商稅改革不可避免的需要地方官府支持,這個新任應天府尹還是得找一個信得過的人去,免得誤了你的大事,你說是不是。”
李皓看王老太太到底是把這話說出口了,也明白光裝湖塗是湖弄不過去的。
便笑了兩聲,說道:“道理自然是這麼個道理,但應天府尹乃是朝中重臣,其人選哪是我能置喙的,一切還得看兩位大相公是怎麼考慮的。”
王老太太自然不會讓李皓把問題拋到歐陽修和富弼頭上,畢竟以如今王家的情況,在他們兩人處幾乎說不上什麼話,否則王老太太和王世平也不至於來求李皓辦事。
而且看李皓這推脫的樣子,顯然是猜出了自己的來意,那就不能再打啞謎了。
打定主意之後,王老太太便說道:“這話是不錯,具體人選自然是要兩位大相公欽定的,可商稅變革終究是由你來主導,大相公們想來也會徵詢下你的意見。
其實我們今日過來,也是想找你問問看,看世平有沒有機會去做這個應天府尹。”
而後不等李皓說話,王老太太又說起了王世平的優勢:“世平在地方任職多年,經驗豐富,前往應天府任職在事務處理上面不會有問題。
另外世平的父親當初也是支持新政之人,所以世平深受他父親的薰陶,對新政之事極爲贊同。
這次若是讓他去就任,他必然會竭盡全力協助三司完成商稅變革。
另外我王家在朝中也還有些舊交,到時也能勸他們一同支持新政,支持你的商稅變革。”
王世平聞言,也是立即回道:“確實如此,若是我能前往應天府任職,我定當會全力支持你的。”
這兩人說話之間,在“你”字上都有重點發音,很顯然是在暗示,只要李皓能幫王世平掙到這個應天府尹,日後王家的人脈,李皓就也能用上一用了。
只是對於王家的人脈,李皓着實有些看不太上,要是這些人真有大用,這兩人也不至於到這裏來找自己幫忙。
當然也有可能是王家自身不給力,所以那些人家才不願意出力的,畢竟互惠互利才能長久。
王家現在給別人帶來不了好處,再想讓別人出力幫忙自然就難了,換成自己可能就會不一樣。
在思考了一會過後,李皓說道:“我到時問下歐陽大相公,看他是怎麼個想法,當然只是問問,不一定有什麼用。”
王世平聽後起身說道:“只要大人幫忙,那我絕不會忘記大人舉薦之恩。”
這話李皓接了,然後讓王世平繼續坐下說話。
不過既然事情已經聊完,王家母子兩個也沒有多待,之後在寒暄了幾句,便起身告辭。
等他們走後,衛氏也跟着離開了,只剩下張桂芬坐在李皓身邊,好奇問道:“你真打算幫王世平謀官,素來你可都是瞧不上他的。”
“嗯,看我心情吧,要是心情好呢,又正好碰到了,再加上我還記得這事,就幫他問問。
要是我忘記了,那就算他運氣不好吧。”李皓說完自己都樂了。
笑完之後,李皓便想起去南作坊看看,自從上回大炮初次實戰,便驚豔衆人之後,包括英國公在內的一衆武將就對這種新式火器充滿了興趣。
當時就催着李皓要將火炮正式列入軍中,只是李皓始終認爲現今火炮還未完善,至少得先把造價降下來再說。
要知道現在的火炮可全都是青銅打造,在這個時候銅就是現錢,可想而知這一門炮的造價了。
不過爲了應付他們,再加上京中大局已定,火炮作坊就沒有必要再放在鄭州了,便遷移回了南作坊,正好也方便李皓上門指導。
只是李皓這段時間忙於公務,確實過去的少了一些,正好趁着今日有空便過去看看。
結果等李皓趕到之時,就發現今天湊巧的,顧廷燁、楊文遠、袁文紹他們都在這裏。
便上前問道:“今日是什麼好日子,你們怎麼都跑到這裏來了,約好的。”
見是李皓來了,顧廷燁回道:“前面來的時候,陳大匠說你原先提過的火繩槍造好了,今日可以測試,所以我們便來看看。”
聽了這話,李皓疑惑道:“是嘛,這事我怎麼沒聽說。”
正想找人來詢問的時候,負責此事的陳大匠聞言趕緊走了過來,解釋道:“回大人的話,因爲如今只是剛剛研製出來,還沒有能實際測試過。
我們爲免讓大人失望,所以打算等測試無誤之後,再上秉大人的。”
李皓說道:“是嘛,那正好我今日來了,就一道看看你們的成果,今日也就算了。
但日後若是我讓你們做的東西做出來了,及時通秉於我,明白嗎?”
陳大匠聞言,點頭如搗蒜,便回道:“是,小的明白。”
見他是這個樣子,李皓說道:“好了,不知者不怪,你下去讓人做準備吧。”
等把人打發走後,李皓將南作坊的主管判官喊了過來,吩咐道:“所有火炮、火槍、火藥製作相關的工匠,全部單獨造冊,我會另撥出一筆銀子,作爲他們的獎賞。
另外你要告訴他們,他們現在所造的一切都屬朝堂機密,絕對不許對外透露,否則便是殺頭的罪過,明白嗎。”
判官回道:“下官明白,等會便來安排此事。”
李皓點了點頭,便讓他下去忙了。
顧廷燁等人走遠之後,才說:“你至於嘛,南作坊裏又不光是火炮、火槍,像是八牛弩什麼的,也都在這裏做的,也沒見有泄密之事。”
李皓解釋道:“那不一樣,像是八牛弩之類的重弩,要確保材料可用,得花上幾年時間提前準備,而且能使用的材料數量也不多,縱使被別人學了去,實際能造成的危害不大。
可火炮和火槍不同,這種技術一旦被人掌握,是可以批量生產的,不能不慎重。”
說道這裏,李皓覺得光憑現在院外的那些守衛不太可靠,便對顧廷燁說道:“對了,你回去之後,調一隊人來把這裏的駐防,協同一起保護安全。”
顧廷燁雖然見識過火炮,但對於火器卻終究沒有李皓那麼重視,所以對於李皓的過分謹慎,有些不太理解。
但這也沒關係,反正南作坊本就在城外,調一隊人過來駐守不是難事,便直接答應下來。
接下來火繩槍的試射的試射效果確實不錯,至少在破甲的效果上,比起弓箭要放上不少。
至於精準度就不怎麼樣了,百步的距離打了二十槍,上靶的只有兩發,其他的都不知道飛哪去了。
對此顧廷燁有些輕視,見顧廷燁這樣,李皓在一邊提醒道:“這可都是新手,只要多打幾發,相信命中率自然就會高起來的。
而且只是培養瞄準直線射擊,可比培養弓箭手容易多了,而且就算沒有訓練過,只要數量上來了,威力也不會小的。”
顧廷燁一聽,還真是這個道理,要知道培養一個優秀的弓箭手,最少要三年才能出師,這個效率就相差挺大。
不過顧廷燁轉念一想,其實弓弩在一定程度上,培養速度也快,威力也差不太多,頓時又覺得李皓有所誇張了。
只是顧廷燁最後也沒和李皓爭論,反正聽進去就行。
這裏看過測試之後,李皓把事情又在重複交代一遍,便和顧廷燁他們一道回了汴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