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虞姬有孕,不確定是誰的種
類別:
玄幻奇幻
作者:
行者不綴字數:2045更新時間:24/07/01 00:26:17
“諾!”衆將領命而去,張良也跟着出去,突然被劉邦叫住。
“張司徒,請等一下。”鍾離昧
“大王還有何事?”
“額,聽說張司徒今晚夜觀天象,不知可有什麼結果,寡人是否有坐享天下之福啊?”
鍾離昧了笑:“大王,天機不可泄露,不過只要大王心懷天下,一心爲民,我想上天也會看見您的誠意的。”
“那就好,那就好!”
在鍾離昧不見的角落,張良內心嘆息:“哎,世道艱難,如今最怕的可不是項羽,是那個莫名升起來的新星。”
.......
“嘔!”楚王宮,虞姬寢宮裏,陣陣乾嘔襲來,讓虞姬臉色變得蒼白了不少。
“王妃,您怎麼了?”
貼身宮女一看,嚇壞了,趕緊吩咐下面的人:“快去,快去稟告大王。”
“不必了,大王事務繁忙,不要去打擾他。”虞姬心裏一驚,脫口而出,後平靜下來,看着面前的宮女們,說道:“你們下去吧,我想一個人靜一靜。”
“是!”宮女們陸續退出,虞姬來到牀邊一個專門放置她貼身衣服的櫃子前,從裏面取出當日李峯送她那件華貴披風,眼中似驚慌,似害怕,似懷念。
翻開披風裏面的內襯,裏面有一首詩:
“本公子不才,爲得姑娘青睞!擾姑娘良久,姑娘莫怪!
“所有愛慕之意,止於脣齒間,匿於年華,沉於心底!
“姑涼往南走,本公子往南望,就此一眼別過了,難以忘懷。”
“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
“願你善其身,願你莫忘朕,暖色扶余生,有好人相伴。”
詩是打油詩,讀起來甚至略顯粗俗,但在虞姬心裏卻聽得酥酥麻麻的。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身心的變化怎麼也掩飾不住。
最近,她已經越來越不願意與項王同房了,甚至想開口請求項王納妃,就只是爲了讓他不再纏着自己。
虞姬突然發現,她對項王更多的是一種對哥哥的感情,一種對雄壯男子安全感的依靠,如果沒有那個人出現,自己或許會靠着這種感覺陪項王走到最後。
但偏偏那個人出現了,那位大秦皇帝,他英俊、高貴、優雅,對自己溫柔體貼、呵護備至,他那爲國爲民的胸懷,都恰到好處的刻印在了自己的心裏。
他與自己見過的所有男人都不一樣,與生俱來的那種紳士風度和對女人發自心底的尊重簡直讓人如癡如醉。
誠然,項王對她十幾年無底線的關心照顧還比不上那人幾個月時間對她產生的吸引力。虞姬不敢想,不敢承認,但卻又十分清楚,自己變心了,
摸着自己的肚子,她產生了複雜的情緒,這個孩子是誰的,她不確定。
根據時間來推斷,很可能是那個人了,沒跑。
那天晚上,就是喝了肖嬤嬤的茶後,頭暈睡了過去,那個時候,只有他敢進自己的房間。
想到這裏,虞姬一股怨恨就涌上心頭:“想要得到我,光明正大的手段就行,何必要這樣呢,簡直不似君子所爲。”
但情緒複雜變幻,隨即又有點神傷,有點期望:“好想,好想,那天晚上那次是真的,若是他對我做了那種事,倒也不錯。”
一抹紅暈上臉頰,虞姬心裏在微笑:“他說過,生男生女都好,女兒是父親的貼身小棉襖,兒子是父親的好幫手!”
“娘娘,霸王駕到!”宮外傳來喊話聲,把虞姬從沉醉中驚喜,整理整理儀容,摸了摸肚子,收斂心神,趕緊出去接駕。
“臣妾參見項王。”
“愛妃快快請起,你身體不好,就不用行禮了!”
“禮不可廢,項王說過的。”
“我?說過嗎?”
“額!”這
虞姬感覺自己記憶錯亂,說錯了話,趕緊掩飾;“興許是項王軍務繁忙,不記得了。”
“哦哦,對對,最近軍務繁忙,很多事都忘記了,尤其是忽略了虞姬你,莫怪啊,誒,孤看你臉色蒼白,沒事吧。”
“沒事,項王不必掛心了,國事要緊,不必經常來看臣妾的。”
“瞧瞧你,說氣話了吧!以後啊,孤每日來看你可好。”
“我真不是說氣話。”虞姬心裏叫苦,但只能極力掩飾:“臣妾謝謝項王,項王此時不是應該在軍中的嗎,怎麼有空來臣妾這裏了。”
“孤擔心你,想你了!”
聽到這句話,虞姬沒來由一陣抗拒,她早已不是小女孩,深知這句想你隱含的意思:男人口中的想你,更多的是下面那根棍子想捅人了。
但想到腹中的孩子需要一個好的緣由,一種想法涌上心頭,只能順從。
雲雨過後,項羽抱着虞姬,親了親額頭:“愛妃,如果最近煩悶,可以出宮去走走,我命人挑選幾個得力的丫鬟陪你。”
這樣一說,虞姬就想起了在咸陽經常逛街的情景,眼神漂移,隨即謝恩:“那就謝過大王了,最好挑個年長些的嬤嬤,比較有經驗。”
“也好,那就這樣定了。”
項羽站起來,準備走:“你好好休息,孤還有軍務要忙,就不打攪了。”
走到門外,虞姬看不見的角落,招來虞姬的貼身宮女:“王妃最近有什麼異常嗎,有沒有偷偷去見什麼人,有沒有什麼奇怪的舉動。”
“回大王話,王妃並無異常。”
“嗯,你們下去吧,好好伺候着。”
項羽眼神銳利,看着虞姬的方向。他雖然不是什麼情商高的人,但虞姬最近變得冷淡,他也能感覺的出來,連魚水之歡都越來越敷衍,甚是無趣。
.......
在六國忙碌的同時,秦國君臣也很忙,最近,天公不作美,夏天本是多雨的季節,但關中平原已經長達兩個多月沒有下雨。
一般這個時候,按照這年代的老傳統,君王都是向天祈求降雨。
譬如今日早朝,戶部姜野,禮部景量剽就接連上奏,要求李峯登上封賞臺,再次祭天求雨,連李斌、王衝幾人都是同樣的意見。
李峯自然不會答應,來自後世的他,最清楚乾旱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