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國商銀行暴雷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美夢郎君字數:3253更新時間:24/07/01 00:09:17
香江的銀行業自從85年接連出現問題,尤其是海外信託銀行被接管後,港府意識到必須要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管以防範風險。
86年香江立法局三讀通過了全新修訂的《銀行業條例》,規定對銀行資本充足比率和流動資產比率的限制,將資本充足比率從5%提高到了8%。
通過這份新修訂的條例,香江的金融業迅速提升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香江也因此成爲了國際金融中心。
但經過了幾年平穩的發展後,香江的銀行業再一次被一顆大雷引爆。
88年,美國海關破獲了一宗販毒洗錢案件,牽扯出與國商銀行有所瓜葛。經過長達兩年半的調查,調查組發現國商銀行涉嫌軍火、毒品走私,洗黑錢以及商業詐騙,其中問題貸款的數目高達40億美元。
國商銀行的全稱是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大股東是阿聯酋的阿布扎比投資局,在盧森堡和開曼羣島均有公司。全盛時期,國商銀行曾在全球72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
香港國商銀行也是其附屬機構,在全港設有25間分行。
當母公司暴雷的消息傳到香江後後,香江國商當即遭遇擠提,半天被提走3.2億港幣。
雪上加霜的是,當天下午VISA決定停止全球國商銀行信用卡的使用,使得國商銀行的事態更加緊張。
當日晚間,港府銀監處通過新聞媒體表示,“國商銀行事件”的根源不在本港而在海外,本港的國商銀行是獨立運作的,經營是完善可行的,無需停業。
因爲他知道香江國商的雷還沒完全曝出來,還有一批25億的無記錄債務潛藏在水面之下。
劉元昊的態度反而模棱兩可,積極性並不是很高。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包括劉元昊在內的衆多銀行老闆被請進了港府,商議接手香江國商國商的事情。
風浪越大魚越貴,現在競爭對手太多,買家的話語權很小。他就等着這個雷爆掉之後好跟港府談條件,相信到時只要他不提要求港府擔保,港府如果不想出現大面積的銀行擠提事件,就會儘可能的答應他的條件。
並宣佈對香江國商臨時清盤,由港府墊資20億港幣向儲戶發還25%的存款且限額不超過50萬港幣。
國商事件爆發之初,港府爲維護自身威望和穩定金融市場,一再強調該事件是源自海外的特殊事件,與本港無關,香江國商獨立運行,無需關門停業。
港府對香江國商採取臨時清盤措施,不肯動用外匯基金接管,是因爲想將香江國商推入市場,希望有買家接盤。
但是港府在對香江國商做出停業和臨時清盤的決定時,並沒有將原因向市民解釋清楚,也就導致了後續一系列的輿論危機。
他們的行爲得到了市民和社會輿論的同情支持,同聲譴責港府政策搖擺不定,誤導市民,有損聲譽。
一開始,對香江國商感興趣的銀行很多,尤其以華人銀行的意願最爲強烈。
由於劉元昊表現並不積極,港府財政司並未將公關重點放在他身上,與華人銀行眉來眼去一番後很快放出香江國商有望出售的消息。
香江國商有儲戶45000名,其中大戶5000餘人,其存款佔110億存款總額的60%,港府的這一決定對他們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因爲港府事先聲明不會爲香江國商擔保,誰都不清楚除了這25億無記錄債務之後還有沒有其他未被清查出來的債務,風險太大。
這則及時的“闢謠”消息,麻痹了香江國商的儲戶,擠提的情況有所好轉。
爲了保證儲戶的資金安全,港府只得宣佈香江國商暫停營業,並凍結了110億港元存款。
很多儲戶相信了港府的話,沒有去銀行提款,也就錯過了取款的最佳時機。
這樣既可以減輕政府責任,也能避免香江國商破產倒閉。
又過了一週,港府以國商銀行爲外資銀行爲由,宣佈不爲香江國商擔保,不動用外匯基金接管。
一旦這個雷爆出來,現在這些表示出興趣的銀行全部會打退堂鼓。
可兩天後,港府銀監處獲悉香江國商的母公司以及大股東阿布扎比投資局不會對香江國商做財政支持。
因此港府的清盤決定一公佈,憤怒的香江國商儲戶集體到港督府請願,在香江國商門前靜坐抗議,甚至到街上遊行,阻礙交通。
對此,劉元昊找來興元傳媒的負責人,示意他悄悄的將香江國商存在鉅額無記錄海外債務的消息通過其他媒體放了出去。
消息見報後,華人銀行立即態度大變,開始謹慎觀望起來。
香江國商的母公司國商銀行存在的問題貸款超過了40億美元,作爲其子公司,出現這樣的情況很正常。
港府財政司和有意收購的銀行其實都有這方面的猜測,但之前問題沒有被曝出來,香江國商的資產又非常誘人,所以才能吸引這麼多人競爭。
現在問題被曝出來了,不管真假,他們肯定要先觀望一段時間才會做最後的決定。
7月底,香江國商突然涌出25億港幣的無記錄債務。
在港府財政司再次強調不會給香江國商做擔保後,此前有收購意向的銀行全部打了退堂鼓,香江國商能否順利出售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元昊帶着興元銀行的總經理周大維以及大批工作人員拜訪了港府財政司,開始正式商討接手香江國商的事宜。
財政司長翟克誠沒想到峯迴路轉,非常熱情的接待了他們的到來。
會議室裏,翟克誠忍不住率先問道:
“劉生之前對香江國商沒什麼興趣,爲什麼現在其他人都退出了,你反而主動前來?”
“我只是不想看到香江市民因爲國商事件受到不必要的損失,之前有人願意接盤,我自是無所謂的態度。現在沒人敢碰,那就只能我來了。”
翟克誠等一衆港府官員面面相覷,這個逼裝的太大義凜然,太高大上了。沒說的,只能先拍了一陣馬屁,大讚劉元昊是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商人。
馬屁拍完,翟克誠才組織了語言謹慎的說道:
“現在香江國商已經出現的無記錄債務是25億港幣,港府是不會爲香江國商做擔保的,這一點希望劉生明白。”
“這個我自然清楚,如果港府願意擔保,前面幾家銀行只怕早就已經談妥了。”
翟克誠臉上再次露出了笑容,只要不是要求港府做擔保,其他條件都好商量,早點處理掉這個包袱,也能儘快挽回港府的聲譽。
他對着旁邊的官員示意了一下,
“把香江國商的資料拿給劉生。”
接過資料,劉元昊轉手交給周大維,要他審覈一下香江國商除了無記錄債務之外的壞賬。
周大維仔細查看了一遍資料,發現除了25億的無記錄債務,香江國商的壞賬加起來接近30億港幣,但香江國商的各種資產加起來也能值個20億港幣。
也就是說,香江國商的賬面虧損實際只有10億港幣,這也是之前那麼多銀行對香江國商感興趣的原因。
聽完周大維的彙報,劉元昊沉吟了一下,對翟克誠說道:
“只要港府答應我一個條件,不管後續是否還會出現無記錄債務,我都可以接手香江國商,而且不用港府做擔保。”
翟克誠大喜,激動的說道:
“只要不用港府做擔保,其他的條件都好商量,劉生儘管說。”
“我記得85年的時候港府接管了海外信託銀行,只要港府答應將這家銀行以20億港幣的價格賣給我,香江國商我立刻就可以接手。”
前世港府接管海託銀行後,用了8年的時間苦心經營,才終於將海託銀行扭虧爲盈,然後以44億港幣的價格將其出售。
現在劉元昊直接出價20億,就相當於把是香江國商25億的無記錄債務全部甩給了港府。
不過他也沒想過財政司會直接同意,當年港府可是動用了30億外匯基金,如果20億就賣掉相當於直接虧損了10億。
翟克誠臉一僵,這個價格殺的太狠了一些,他考慮了一會說道:
“20億的價格太低了,當年港府動用了30億外匯儲備,肯定不能出現虧損。”
劉元昊嘴角上揚,這是直接把底牌攤開了呀。就算出價30億,也比前世便宜了14億,相當於只需要花21億就能買下兩家規模不小的銀行,絕對划算的。
不過討價還價嘛,慢慢來,先擺困難講事實。
“誰也不知道香江國商除了這25億無記錄債務之外還有沒其他暫時沒爆出來的,港府又不肯做擔保,這就等於把風險全轉移到了我這裏,我也很難做。”
翟克誠一臉爲難,他也知道劉元昊說的是實情,但這個價格太低,他也不敢答應。
劉元昊繼續說道:
“港府也不想香江國商真的破產倒閉吧,那樣對於香江的銀行業絕對是一場危機,中小銀行和外資銀行說不定會受到牽連倒下一大片,港府的聲譽也會因此遭受極大的損害。
香江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可是來之不易的,需要港府和我們這些銀行家以及廣大市民共同維護,你說是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