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佈局股災,盯上阿斯麥(求訂閱)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美夢郎君字數:3153更新時間:24/07/01 00:09:17
6月,劉元昊開始爲八七股災佈局,第一步先是減持幾家海外分公司手中的股票,而減持套現的資金又會成爲他做空當地股市的準備金。
同時,大劉在他的示意下成立了一家私募基金,這家公司裏他的股份全部由大劉代持,表面上這家公司跟他沒有關係。
不過他會是公司幾隻基金裏面最大的金主,潘迪生和鄭家純這次也投了不少。
除此之外,這家公司也開始在香江籌集資金,完全當成一家真正的私募基金一樣運營。
雖然門檻較高,但因爲給出了較高的回報率,前來認購的香江中產還不少。
由於各個股票市場在股災中的跌幅有所不同,劉元昊在不同市場股票拋售的比例也不一樣,香江最高,美國次之,日本最低。
他從80年開始陸續購入美股市場上的優質股票,前後投資了將近7億美元,隨着美股市場在82年-87年的持續上揚,他這些沒加槓桿的投資已經翻了一倍還不止,市值超過了15億美元。
他這次準備出掉一半的股份,其中的一小部分注入大劉的私募基金,剩下的在股災之後重新買入補倉到原來的持倉點位。
日本市場這幾年的漲幅比美股更甚,80年開始總計4億美元的股票投資,在沒加槓槓的情況下增長了300%,市值達到了16億美元。
前世的香江期貨交易所在這次股災中出現了交割危機,很多投資者因爲沒有及時平倉,已經補不齊保證金。
至於做空,會在恆指期貨上讓幾個女人少買一些,不是沒錢買,是怕買多了香江期貨交易所沒錢賠。
後來飛利浦又宣佈了一項大規模的成本削減計劃,阿斯麥這家年輕的吞金獸命懸一線。
香江雖然是這次股災中全球跌幅最高的,但盤子不大,損失了將近300億美金。
八七股災全球股市的損失高達近2萬億美元,是二戰中直接及間接損失總和的近6倍。
在飛利浦和ASM的早期研發基礎上,阿斯麥於84年推出了第一個光刻系統PAS2000並取得了成功,收穫了兩家創始公司的後續投資。
最後由港府出資10億港幣,主要銀行和經紀公司出資10億港幣,籌措了一筆二十億港幣的備用金來處理共計18億港幣的未平倉合約,才算渡過了這個難關。
他的要求也不高,能從這2萬億美元的損失中分個千分之幾就可以了。
劉元昊準備出掉其中的2成,執行和美國那邊一樣的操作。
另一家公司是荷蘭的阿斯麥,前世鼎鼎有名的光刻機巨頭,劉元昊準備趁其還在初生時期將它帶回香江。
所以他在日本的沽空盤只有兩天的平倉時間,不適合投入太大。
雖然阿斯麥最終成功渡過了難關,但其中的曲折也讓劉元昊看到了其中的機會。
1984年,荷蘭的電子巨頭飛利浦和芯片機製造商ASM合資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爲不斷增長的半導體市場開發光刻系統,這家公司就是阿斯麥。
日本人現在太有錢了,八七股災中日本股市僅跌了兩天就開始上漲,甚至美國股市也是靠日本人的資金才能迅速企穩。
新品的成功按理來說應該助力阿斯麥騰飛,可惜天不遂人意,這一年全球光刻機市場發生巨變,因半導體市場需求萎靡不振而出現了大蕭條,虧損企業比比皆是。三星的半導體產業直接鉅虧3億美元,光刻機屆的扛把子美國GCA公司也出現了財務危機,新品研發進度被一拖再拖。
前世的阿斯麥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後來居上,佔據光刻機市場的絕對份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得到了臺積電,英特爾等下游國際大廠的加持,劉元昊現在是臺積電的股東,正好可以促成雙方的深度合作。
這次除了要在股災中獲利,劉元昊還盯上了歐洲的兩家企業。
阿斯麥再接再厲,於1986年推出了採用新對準技術的PAS2500系統,這是未來許多創新技術的基礎。
這邊主要是家辦還有幾個女人的投資,劉元昊打算一股不留,全部清盤,到了十月底再來重新抄底。
法國的LVMH已經正式合併成立,基石投資的阿爾貝特此前就已經在暗中收購酩悅軒尼詩的股票,劉元昊會在股災中用閃電戰將LVMH拿下。
劉元昊知道阿斯麥的股東之一ASM因爲財務問題,無法繼續維持在阿斯麥這家公司的高投入,在88年將股份全部出售給飛利浦選擇了退出。
荷蘭埃因霍溫,劉元昊以臺積電股東的身份約見了阿斯麥的首席執行官特曼,因爲不清楚ASM的財務危機從什麼時候開始,他並沒有一上來就說要買下阿斯麥,而是以業務洽談的的方式與特曼接觸,打算先刺探一下阿斯麥兩個股東的情況。
在一番自我介紹之後,特曼開始滔滔不絕的介紹了起了自家先進的PAS2500光刻系統。
劉元昊雖然聽的不是很懂,但還是耐着性子聽完後才問道:
“特曼,你應該知道半導體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大蕭條,連美國的光刻機巨頭GCA現在也舉步維艱,雖然你剛纔介紹的光刻系統聽起來很不錯,但我們公司需要的是一家有實力的合作伙伴,我們可不想合作進行到一半,結果合作伙伴沒了,我這麼說你能理解吧?”
“安迪,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你可以放心,阿斯麥的兩大股東之一是飛利浦,他是我們公司實力的保證。”
“那麼你們的另一家股東ASM呢?我聽說他現在正深受財務危機的困擾?”
劉元昊試探性的問了一句,然後死死盯着特曼的臉。
特曼被劉元昊看的很不自在,下意識的微微低頭用手推了一下鼻樑上的眼鏡,然後才說道:
“ASM只是有一些小麻煩而已,暫時的,很快就能調整過來,我們公司的實力和技術絕對可以保證。”
劉元昊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不再咄咄逼人,開始介紹起臺積電。
“整個半導體產業不論上下游都是吞金獸,而且還不是投多少錢就能看到多少產出的那種,我們公司成立之初就投了4億美金,這其中我投了1個億,而且我還做好了長期投資的準備,起碼5億美金打底吧。
我們公司的負責人也很有來頭,曾經是美國德州儀器的資深副總裁,掌管德儀在全球的6萬名員工。我很信任他的能力,所以才做了投資的決定。”
阿斯麥成立之初,辦公室在飛利浦旁邊一個漏水的棚屋裏,直到一年後才搬進新的辦公室和工廠。
臺積電直接就能擁有4億美金的資本,特曼對此相當羨慕,劉元昊大手筆的1億美金投資也讓他眼紅不已。
“臺積電是一家令人羨慕的公司。”
“特曼,臺積電是半導體產業的新軍,比起老牌光刻企業的傲慢與偏見,我們更願意與一家新興公司共同成長。當然,我們的合作伙伴也必須有足夠的實力,哪怕他暫時沒有,至少要讓人看到希望,我個人甚至非常樂意在其中做點什麼。”
特曼琢磨了一會,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你想入股阿斯麥?”
見特曼聽出了他的潛臺詞,劉元昊直接承認。
“這麼做也不是不行,取決於你們的兩個股東怎麼考慮,我既然能在臺積電投一億美金,也能在阿斯麥投上一個億。”
“伱這麼看好半導體產業?”
“是的,我信奉摩爾定律,相信半導體產業將大有可爲。”
這次會面並沒有談任何實質性的東西,只是在特曼這裏讓他多了一個選擇,ASM要賣股份時,不止飛利浦一個下家。
離開荷蘭,劉元昊去了法國。
基石投資,阿爾貝特跟他彙報了公司各個項目的推進情況。
“GUCCI目前我們已經擁有50%的股權,公司的運營仍然掌握在毛裏齊奧的手裏。LVMH我已經收購了4.9%的股份,隨時可以將持股突破5%舉牌。”
“很好,阿爾貝特,先不用急,這次的目標是LVMH,什麼時候動手等我通知。”
“那GUCCI呢?”
“GUCCI已經是案板上的肉了,什麼時候吃都行,但我們吃下一家企業一定要消化好,就像迪奧和伯爵一樣。你什麼時候消化完了LVMH,什麼時候就可以對GUCCI下手。”
“好的,BOSS。”
“拿下LVMH,就可以跟迪奧還有伯爵進行合併,到時候答應你的股權激勵就可以兌現了。”
劉元昊之前每次都在給他畫餅,這次終於給了他明確的期限。
阿爾貝特等了6年終於等到了這一天,興奮的說道:
“這次一定能成功的,BOSS,看我的吧。”
“收購股權方面我不擔心,但你一定要把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風險全部規避掉,現在的大股東被我們奪走控制權後很可能對我們提起訴訟,你要提早準備。”
“好的,BOSS。”
既然來了法國,肯定要會一會兩匹大洋馬,不過這次劉元昊沒有停留太長時間就匆匆回了香江。
因爲劉小麗快生了,他的長公主即將出世。
(本章完)